晚点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01

爱情中,最遗憾的事大概就是如此吧。我们曾爱一个人到撕心裂肺,但时时刻刻都在互相伤害,谁也不懂退让,也不会给对方宽容,相爱相杀演绎到了极致。

因为那时我们遇见的太早了,浑身带刺充满戾气,根本无法给对方想要的安稳。

分道扬镳在那时是一种成全,更是一种解脱。

《大话西游》至尊宝说的那段烂熟于心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

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一万年太久,也许你只想要牵着他的手从青丝到白发,一起看日出日落。

多少爱情总是这样,失去之后才觉后悔,在一起的时候却不好好珍惜。

年少的我们不成熟,表达爱的方式总是自私的,一味的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最终把那个爱你的人亲手推开。

然后才后悔地说:当初如果好好相处,会不会在一起一辈子。

如果晚点遇见,你就能学会收起身上的尖刺,露出柔软的肚子与他拥抱

也能学会不再无理取闹,在他心烦的时候默默地坐在身旁。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是毫无修饰的展现我们的爱

有时会伤害到身边的人却浑然不知,到最后连最爱的他也离开了才开始反思。

02

你遇见那个人的时候,大概十七八岁的样子。

早自习他愿意翻墙出去给你买豆浆油条,拿到手的时候总是热气腾腾的。

三伏天里他愿意排队两个小时买刚出炉的红豆糕,他热的汗流浃背没有任何怨言。

你半夜做噩梦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打电话。

他的手机永远为你24小时开机。

你知道他对你好,但却还是在变本加厉给他折磨。

不仅任性喜欢无理取闹,还不断的猜忌敏感多疑。

那个时候,你啊,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

学业的压力本身就让他喘不过气,你也终于看出他的疲惫不堪,所以找了个最可笑的理由,放他走。

你是否也说过:等高考完考去同一座城市再在一起吧。

多么可笑的誓言。但后来,终于还是分道扬镳,一南一北,中间隔着千山万水,再无联络。

多年后,回想起来,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对的那个人,但如果遇见的晚一些,当你褪去那些尖锐,变得温润,那两个人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03

鲁豫在采访胡歌时,直接的对他说了一句:”你错过了一个好女孩。”

胡歌沉默了很久,哽咽着说:”她真的很好。”

但两个人却再也回不去了,就像很多年前的你和我。

午夜梦回的时候,可否一丝悔意顿生,假如,假如我们能够晚点再遇见。

在我们已经足够成熟和懂事,褪去幼稚和轻狂的外壳,完全可以给对方更好的生活。会不会你还陪在我身边?

冰心对铁凝说的那句:“你要等”,在耳边循环了无数遍。

就像林心如,在独身的那些年里不断的提升自己,成为国民女神。

对待爱情她始终是随遇而安的态度,很长时间我都觉得她可能不会结婚了,但却没想到在她的40岁的时候,终于等来那个可以嫁的霍建华。

即使两个人都不在最好的年纪,即使两个人的人生已经过了二分之一,但正因为决定相爱的时间比较晚,两个人都已经厌倦了灯红酒绿,渴望起安定,愿意回归家庭,所以注定他们会一起走很久。

我想起前些年在网上盛行的段子,莫文蔚没有嫁给与她相恋八年的冯德伦,周迅和李大齐在一起五年却无疾而终,谢娜最后和张杰步入婚姻殿堂,他们的感情仿佛都是轰轰烈烈的开始,最后却潦草无比的结束。

但是,是不是他们晚点在遇见,就不会有那句“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却发现你早已经消失在人山人海”。

人生的出场顺序很重要,早一步和晚一步,结局会是大相径庭。

04

所以我宁愿,对的人晚一点再遇见吧。

那时的你也已经是成品,不再冲动任性。这样,两颗相爱的心才能走得很远。

《最好的我们》里面,耿耿和余淮直到最后兜兜转转的再次相遇,看见他们同时出现在晚秋高地,就已经暗示了最美好的结局。

就像剧里说的:那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别,所以等一等,对的人晚点再遇见吧。

他们错过了九年,最后都变成了最好的自己,重新遇见,让这段爱情最终修成正果。

所以,如果你现在没遇见这个人,别急,他肯定在把自己变得更好,再来与你相遇。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这个人,别灰心,地球是圆的,你们可能在兜兜转转之后还能遇见。

那时候你们会带着打磨后的自己彼此欣赏,不会再为今天谁洗碗这种小事争吵,不会再用话语伤害最爱的人。

晚点遇见你,余生都是你。

没有结果,不要跟人家讲,你有多么努力

故事1

教英语那会儿,有个学生很聪明,但是很懒,我对他一点也不放心。有一次,我跟他聊天,让他不要太贪玩了,成绩提升以后,假期随便嗨。

他告诉我说,他在家里会努力背单词,完成我布置的任务。

等到了听写单词的时候,他还是错了一大片,正确率一点都没上去啊。呵呵,那没办法了,抄吧,每个单词抄五十遍,不抄完不让回家。

故事2

上大学的时候,晚上喜欢去操场练练拳脚,跟兄弟们摔摔跤,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个一百八九十斤的男生,他跟我们说他是练啥啥啥的,反正就是练了挺久的,颇有心得。

后来,他经常过来一起练,到了打实战的时候,他没赢过任何一个人,连有些很弱的,都能干过他。

其实这哥们儿人挺好,就是关于格斗这方面,他跟我们说的,和实际上的表现相差太远。

故事3

简书有个叫白教主的姑娘,在我眼里,她一直很努力,包括跑全马,包括写作。我跟她只见过一次面,上面这些,是我在她朋友圈看到的。

真正让我对她刮目相看的,是她现在所取得的成绩。

3个多月前,她开始坚持码字,一开始文章很普通,为了让自己的努力不至于白费,她除了每天坚持写以外,她还研究了十几本文案写作书,参加写作培训,大量阅读。

现在,她在简书上已经写了近十万字,有了近千粉丝,拿下了15000元的文案。

故事4

太原十点读书会的班长叫做小朱,身高174,几年前,她结婚生娃后,体重160斤,真是个又高又壮的女汉子。

这对女生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到哪儿都得遭受别人目光的侵犯,忧桑了很久很久。

她决定要减肥了。

她坚持控制饮食,每天锻炼,严格要求自己,6个月后,她让身边的女性朋友们都疯狂了–她成功地瘦到了104斤,直到现在还保持得很好。

故事5

同学K哥,去年跟我一起练演讲,初见他时,他的演讲水平真的不敢恭维,呆板无趣,没有主动给他鼓掌的欲望。

他告诉我们,他当年的目标就是要把演讲练好。

当时我觉得这哥们要实现目标还真的挺难的,因为一直没见他有啥进步。

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在练,还专门参加了一个演讲俱乐部。

中间有两三个月,大家都有点忙,一直没见。有一次,我们都去演讲班上课,这哥们上台的架势吓到我了 。

声音洪亮很多,肢体语言丰富很多,而且,竟然还把大家逗笑了好几次。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这段时间他一直坚持在两个演讲俱乐部认真地“玩”,尽可能多地上台演讲。在那边还拿过第一。

月初,他发微信告诉我,他已经是那个俱乐部的会长了。

故事6

后面三个人,是不是比前面两个更可爱?

努力是好事,但是,不追求结果的努力往往会让我们自己多多地找借口。

不要再拿我只是享受这个过程来欺骗自己了。

你告诉别人你在努力,大家也都知道你很努力,可你知道吗?

要让这个世界承认你的努力,你必须拿出结果来!

一个女人,要怎样才算见过世面

十年前,我大学毕业,以为决定人生命运的是机遇。后来发现,决定一个人的,不是机遇,而是见过天地之后的眼界。

见过天地才能心中有数

那时候我有一个同事小英,长得清秀,工作踏实,但是并不起眼,一年后进了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嫁给了一个优秀的香港老公,很多人都猜想,她一定是手段过人,或者是运气太好。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相识在一次欧洲旅行中,当时所有人都在往卢浮宫里面挤,唯独他俩都想站在同一个角度拍摄那一天的晚霞,两个人相视一笑,相约晚餐,结果越聊越投机,发现想去的地方都一样,就这样结伴走到了一起。

很多人以为,城市里已经不会再有这样的故事了。但事实上,人生很多巧合背后,不只是偶然。

当时我也问她,这样一见钟情靠谱么,她笑了笑,说了一个故事,在后来的旅途当中,他租的车子抛锚了,他们只能停在路边,等待救援。整整四五个小时,他们聊着彼此旅行中遇到过的最糗事件,都觉得这件事真的不算糟糕。

回来后不久,他就向她表达了求婚的意愿,因为他总是想起那一晚的欢声笑语,觉得未来的日子即使很苦,因为是她,也会变得不那么苦了吧。

什么是眼界,就是有的人喜欢挤在人群中抢打折货,而有的人只挑选最想买的那件。眼界,就是有的人相信这真的太倒霉了,而有的人还可以谈笑风生。

之前网上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游泳爱好者两次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第二次失败了,原因是第二次离目的地不远的时候起雾了,他看不到目的地了,结果越游越慌,心里没底就放弃了。

如果他知道目的地就在不远处,他肯定会坚持下去,无论做什么,心里有数很重要,彼岸就是天地,见过天地才能让一个人心里有数。

眼界会决定你能看到的风景,马东说过, 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 。初入社会的时候时常听人抱怨,抱怨这个世界的假恶丑,抱怨这个社会没有诗和远方,因为我们没见过北极光,也不知道基拉韦厄火山的壮观,不知道只是因为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

不是没有风景,只是高度不够。

人是需要活在比较级的,如果不是发现肉煮熟了才好吃,到现在我们都还是野蛮人。因为小英了解过卢浮宫,所以不着急排队,遇到过比汽车抛锚更糟糕的事,所以并不慌张。

因为有共同的眼界,他们在同一片晚霞下相遇。因为有共同的眼界,让他们在一件糟糕的事件中认定了彼此。

见过众生才能受得住苦

王家卫说, 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见过天地有了眼界,但是有眼界还不够,只有明白众生的苦,才能懂得自己的甜。

就像很多人没有预料到小英嫁到了香港依然婚姻幸福,很快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他们更不会了解到, 有些人的确是被上天偏爱的人,因为她们的“眼高手低”——眼界高,手却放得很低。

有一次,小英陪同先生去旅行,同行的还有先生的客户以及他们的太太。在某个奢侈品店里,太太团里有一位林太太想买一个限量款的包包,先生却认为款式差不多,价格却贵那么多。她站在旁边笑着说:把两个孩子养大,太辛苦了,你确实值得最好的。那位先生听到这句话,二话不说,刷卡买单。

另外一个太太在柜台前为几百元的差价争吵,大家觉得丢脸劝阻,只有小英帮着还价,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不说算了,毕竟影响心情,她笑了笑,我知道心情最重要,但是我也知道那个“斤斤计较”是全职家庭主妇,整天和柴米油盐计较,在她眼里几百元不是小事,我能理解她。

这趟旅程,只有她,用买两个包包的钱,买了一个相机和镜头。那些太太们都惊呆了,偷偷跟她说:“你是不是傻啊,买相机有什么用,当然应该买包包和化妆品啊。”她也不解释。

我夸她:“你的情商太高了。”

她却说:“去了很多地方,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着你不能理解的人和事,但又充满着不可思议的善意和美好。我并没有刻意去讨好谁,只是真心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

她当然也知道,过往的同事,在背后说过她什么。她当然也知道,刚去香港的时候,先生的朋友们都不看好她,说她是外来妹。这就是世界的不同地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啊。

30岁之前必须结婚,结了婚必须有个孩子……这些众生相已经被社会量化成了标准,父母们不能接受子女的选择,不能理解她们为什么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那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去看过世界,并不知道,这世上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在为自己而活,而且活得并不糟糕。

每个人都习惯用自己的视角去评价一切,凡事都要分个对错,争论个对错。可对了又怎样,错了又怎样?喜欢买相机,并不比买包包更高尚,不过是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

这就是见过众生之后带给人的“眼高手低”,人要摊开手心,不要忙着指责,这样才能接得住上天的偏爱。

人生就像一段旅途,只留下同路人。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不要怪他们,因为彼此选择了去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目标吸引。最终留下的,只有那些眼界一样,能够一同上路的人。

再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爱自己

留下的会越来越少,剩下的也越来越重要,你见过天地,见过众生,开始去见自己。

越来越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包括生活和另一半,归根结底,是让一个人明白: 不要奢望别人来理解你,你唯一需要理解的事情是——你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当你想清楚,做完决定,你的人生从此不同。

比如小英,比如无数个小英这样的姑娘,她们比大多数人过得更好,是因为她们眼界更宽更广之后,发现很多事都是可以被放下,被舍弃的。

一份类似鸡肋的工作,一些令人生气的话,莫名的闲言碎语,莫名的不理解和指责,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不能阻挡她们走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己。

她们有的去做了义工,有的搭车去了欧洲,有的在非洲拍摄动物的照片,她们除了有ABCD的罩杯,她们还有不一样的大脑和走过不同路的双脚。

以至于他们的先生常常收到朋友们的羡慕:你怎么能找到这样有气质又有趣的妻子。

其实,她们并没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她们只是比其他人走过更多的路、遇见过更多的风景,见了天地、路过众生,最终决定,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什么算是见过大世面?

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见过世面的她们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

住得了超五星酒店,也睡得了雪地里的帐篷。能穿着高跟鞋优雅的穿行于都市,也能背着几公斤的相机漫步世界。

走过多少路,遇见多少人,最终你会看到自己,你慢慢解放包容你自己,你发现你的气质来自于发自内心对自己的热爱。

你见过最好的,享受过最好的,再回头时,看到过去的你在路的一头大喊:我要变成更好的人。你笑了。

你也开始有点后悔,为什么不早一点去看看世界?

浪费了这么多年,去纠结、去后悔、去流泪,还不如早一点上路,这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人,在等着你去相识。

但幸好,你正在成为那个更好的人,你正走在那条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路上。

有一种拒绝叫我很忙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人啊,常常是能够为他寻找出爱的蛛丝马迹,也总是有千万个理由可以为那个爱的人开脱:可能他真的很忙呢?万一他正好没空呢!

有一句话是,他爱不爱你,看给你的时间就够了。没有一个男人会对自己喜欢的女人置之不理,更不会消失不见。在他有限的空余时间里,因为爱你,他只想和你在一起。

1、爱不爱,看给你多少时间

三个月前,Jucy应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帅、肤白,工作又很棒的男人。

当晚,Jucy就给我打了电话。那种喜悦,让我想到一个词“绝处逢生”。

小愚,说真的,我第一次在相亲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自己心动的男人。透着电话,都可以觉得这个老女孩的少女心一阵一阵飞进耳朵。

Jucy今年30岁了,长得端正,除了有点微胖,工作稳定,家境小康。从27岁相亲到现在,相了不下50个。用她的话说,到后来,每一次相亲,都觉得自己像是菜场里的白菜,被人挑选,顺便也看看还有一株白菜合不合心意。

传说中的“审美相亲疲劳”就是如此吧,相亲的时候彬彬有礼,分开之后又相忘于江湖,再次想起,记不得某年某日,甚至连名字都变得模糊。沈从文有一句: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或许,大部分女人都传统如Jucy,于是再抵触,也会想要个家。

以为到了这个年纪,自己喜欢的男人都该被女人抢光了吧。不料,还能碰到“一见钟情”,显然,Jucy觉得自己那么多年单身,只是为了等这个男人。Jucy从心理上已经放下了女孩子的矜持,她决定,要轰轰烈烈追一场。

但这之后的一切,让Jucy始料未及:

我们一起吃饭吧!不好意思,我很忙!今天我们家有聚餐。

我们一起喝茶吧!不好意思,我很忙!今天同事要一起玩。

我们一起看电影吧!不好意思,我很忙!今天有约了。

一次次的“我很忙”,像一盆一盆冷水泼到了Jucy的心里。Jucy说,后来的日子,她每次问的时候,都很怕他说出那句“我很忙”,就像是一颗炸弹,终于拉响了,终于心惊肉跳了一回。

其实,我很想告诉她:那个男人根本不喜欢你。

男人终于约了她一回,当然,不是一个好结果,也算一个好结果。

其实,我一直在拒绝你啊。我很忙,就是一种拒绝。但你没听懂。我们可以做朋友。真的。

朋友当然是做不成了。也不过是彼此给彼此台阶下而已。Jucy觉得特别没面子,哭了整整一个晚上。Jucy后来说,还是感激他的坦诚,也没有耽误她很久。

2、你真的有那么忙吗?

25岁那段时间,我也有过一段漫长的相亲期。

印象最深的事,是有一个相亲对象,我父母都特别满意。大致是见到他的那一刻,我父母和他的父母就达成共识了,一定要让我们坚持下去。当然,我并没有任何所谓的满意。

父母都很殷勤,所以也不敢太直接说“不”,许多时候,总是有许多的迫不得已。但我有一个标准是,如果三次我说了“我很忙”,他还没有理解意思,那么我就需要和他谈一谈。该合的合,该散的散。

结果是,我们还是坐在了一起。这个男生对着我大发雷霆:为什么没有一口拒绝?总是“我很忙”,你有那么忙吗?

我说:

一是不想撕破脸。毕竟大多数我们之间会有彼此相熟的中间人,不想今后见面太难堪。

二是希望你自己发现,慢慢疏远。其实,这个原因也是和第一个相通的。

三是作为成年人,其实要懂得两情相悦这个词。

这两个故事几乎如出一辙,不过是换了人物、换了地点、换了时间。拒绝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我很忙”就是最常用的。

我曾经对60个男孩女孩进行分析,85%的人,拒绝一个不喜欢的异性相亲对象,都会用“我很忙”,只有15%的人,会在第一时间用“我不喜欢你”。

你说他是不是真的是工作狂,所以忙到没有恋爱?

你说他是不是天生沉闷,所以没有时间思考爱情。

你说他是不是真的很忙……

都不是。

他喜不喜欢你,其实根本不需要你刻意去捕捉去分析去感受,他会用时间来感动你。

哪怕一个问候,哪怕偶尔一条短信,哪怕下班回家后的一个电话,哪怕夜深人静时拨通电话后对面却已经是鼾声。这并不是需要非得无时无刻的存在,而是他在你身边,你就知道,他心里有你。

3、有一种爱叫“我在”

曾经有一篇文章是《男人说忙的五大心理解析》,文中分析了男人说“我很忙”三个字的普遍心理,主要有:

一、用“我很忙”来提高自身身价。

二、用“我很忙”的字眼出现在电话或者手机短信里,让对方产生错觉,毕竟对于一个忙碌的男人来说,女人的依赖感和期待感会加强。

三、用“我很忙”做借口,躲掉他们不想面对的问题。

四、用“我很忙”唤起对方的珍惜感,提高约会时的“含金量”。

五、用“我很忙”成为含糊搪塞对方的方式,以拒绝别人。

而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男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面对爱情,有一种拒绝,就是“我很忙”。

因为你不够重要,所以“我很忙”。

因为比你重要的事太多,所以“我很忙”。

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我很忙”。

“我很忙”的潜台词是:所以没时间理会你,所以请你离开我吧。

我们不需要那句“感情要经得起平淡的流年”来安慰,因为那是在一起后的平淡,而不是躲躲闪闪或视而不见。如果他喜欢你,他真的没有那么忙,因为空闲的时间,想的就是你。

是,这个世界,有一种爱叫“我在”,而有一种拒绝叫“我很忙”。我们都要明白。

你我生活不同,不必相互打扰

郭靖曾让杨过很尴尬:

武林大会上郭靖布告天下“天大好事”——将女儿郭芙许配给杨过。

结果杨过断然拒绝,搞得场面十分尴尬。

谁之过?

郭靖认为自己夫妇名满天下,女儿品貌武功相当,又当着各路英雄的面公布喜事,他杨过必定欢喜之极。

但对于杨过来说却相反——你郭靖觉得天大好事,我杨过未必心里欢喜。

你的好心,错在以己度人

王小波曾说:“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别人‘推己及人’的次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

且不对比中国与世界,单我们身边就不乏“推己及人”:七大姑八大姨用她们的经验劝你早点结婚,父母认为创业不如考个公务员……

这样一厢情愿“为你好”的事,别说常人,就连一向思想清醒的鲁迅先生也犯过。

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但鲁迅认为玩物丧志,不让弟弟碰风筝。

有一次,10岁的周建人,忍不住躲进小黑屋糊起风筝。鲁迅发现后,一把夺过风筝扯碎。

时隔多年后,鲁迅先生回想此事,心中十分愧疚。

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热忱”地建议他人,这本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以自己的生活去衡量他人生活,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杆,力求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生活。

推己及人,收起你的尺度

王蒙曾说:“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齐景公,穿着虎皮袍子欣赏雪景,景致十分美丽,对晏子说天气很暖和。

晏子不犯糊,直截了当地说:“是你穿得暖和,百姓都在挨冻。您要设身处地想到百姓,国家才会兴旺。”

真正替他人着想的人,是绝不会以自己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去定义他人世界。

布莱希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经历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尺度自然也不同。单单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世界的人,世界在他眼里也是片面的。

总是以已度人的人,既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更别提真正为他人着想。

你我生活不同,不必相互打扰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朋友的劝慰,内心都会冒出这样的话,“你说的都对,但那只适合你”。

并不是什么事披上“我是为你好”的大衣,就是善行。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过那个人的处境和感受。

吾之蜜糖,可能是彼之砒霜,有人追求惊险刺激的人生,也有人觉得生活富足就是最大的圆满,对错?幸福?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庄周曾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要以自己的生活为标尺,力求让所有人都按你的意愿去生活。如果不能为别人的人生加分,最起码应该不去打扰别人。

不打扰别人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