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爱你多久

我第一次听到《How long will I love you》(我会爱你多久)这首歌,是在看电影《About Time》(时空恋旅人)时,相爱的两个人一起乘地铁去上班,在地铁通道里,卖唱的艺人欢乐地对着他们唱着这首歌。那一瞬间,似乎空气都是闪闪发亮的。然后,我就再也没有忘记那首歌。

在爱情里,人们常常会问对方是,你会爱我多久?但是,我们好像很少问自己,我会爱Ta多久呢?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问题似乎透露出,相比付出爱,人们更期待得到长久的爱。这让我想起“博弈”这个词。

“爱情是一场博弈”这句话,很多人一定听过并且同意。在以前不成熟的年纪谈恋爱,我也这么觉得。博弈什么呢?爱与被爱的比例,付出和得到的比例。可现在,我却深不以为然。

因为,认为爱情是一场博弈的人,大多是内心没有给自己足够安全感的。就像内心有个洞,需要对方许诺爱你天长地久的誓言、需要一次次确认对方爱自己,去填补内心那个洞。遗憾的是,这样的填补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很难爱得享受和愉悦,而常常活在患得患失中。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的爱情和婚姻亮红灯,会有那么多人在夜晚因爱伤神流泪,一遍遍看手机等对方的微信,不顾及自尊而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

记得我和J先生去领结婚证时,在颁证仪式上,有这样一段宣誓: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今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无论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

我很喜欢这段誓言。在我宣誓完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愿意以最大的能力去实现它,也相信J先生如此。可是,我不会去强求他一定要做到,因为做好自己已不容易,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的一切,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闺蜜看了我婚后的一些照片,惊叹道:“我怎么觉得你结婚后比以前更漂亮更有光彩了?”我想,那是因为我爱得平静。

每天我会过好自己的生活,想他了,就拿起手机给他发消息告诉他,然后放下手机接着做自己的事,并不会守在那方小小屏幕,等待他一句“我也想你”;我看见他可能会喜欢的东西,买下来送给他,并不会期待他同样回送我礼物;我给他打电话,如果他没有接到,我也不会胡思乱想再连续拨号,而是做自己的事,他看到自然会回给我;我爱他,会每天睡前对他说“我爱你”,但并不会一定要他也回我一句“我爱你”,因为爱都体现在平日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我有用心体会到……

大多数人都在感情里跌跌撞撞过,患得患失过,哭过笑过,而如今我才知道,爱得平静是最舒服的一种状态。如走在森林的小路中,全身都在被清新的氧气滋养。

舒服在爱情里重要吗?当然重要。就如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都会迫不及待地换上高跟鞋。无论哪个大牌的高跟鞋,穿大半天下来,双脚都会累得不行。可是为了美丽,还是会有很多人对高跟鞋前赴后继。我和很多朋友一样,也曾买过很多高跟鞋,可是到后来高跟鞋都被束之高阁,除非一些活动或宴会场合需要,我才会拿出来穿。平日里,更爱穿让双脚舒服的平底鞋或者休闲鞋。走在英国街头,大衣配休闲鞋、连衣裙配平底鞋比比皆是。穿的人舒服,看的人也养眼。我们都是到了一定年纪,会发现与潮流和美丽相比,让自己舒服才更加重要。爱情也如是,跟少不更事时的反复折腾和无休止的在纠缠相比,爱得舒服才是王道。身体和内心的舒服能够带来稳定的情绪,所散发出来的能量也能正面影响到给身边的家人爱人朋友。

如果真正地爱一个人,首先学会的不是如何爱人,而是自爱。只有真正懂得自爱的人,才会逐步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才会知道如何用对的方式去对待爱情和爱人。当你足够的爱自己,你的感情系统能够自给自足,你就不会再不断地向别人索取爱和关心,而是能够自在情愿地付出,且不因此为资本去向对方进行情感绑架。如此,才不会在每一份付出开始之时,就开启计较模式,希望着对方要同样甚至更多地回报自己。没有这般计较和希望,就不会有失望,也不会有由失望叠加而成的无望和绝望。

当你内心有安全感了,懂得自爱了,知道如何让自己过得舒服了,你就不用再问“你爱我吗,你会爱我多久,你会永远爱我吗”这样无聊的问题,不用把心思放在思考如何让对方更爱自己这件事上,也不用把时间浪费在研究那些御夫(妻)术上,更不用把精力浪费在纠结谁爱谁更多一点这件极其没有生产力的事情上。

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

写情感文章久了,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留言,比如“最近男朋友对我好像不如以前热情了,打电话发消息都不如以前频繁了,我发过去的消息他回得都很短,以前他不是这样子的,我怀疑他可能喜欢上别人了,偷偷检查过他的手机,可是都没什么发现,请帮我分析一下吗?他到底还爱不爱我?”

比如“我今年刚刚工作,工作是我自己喜欢的,我挺满意的,和同事们相处得也不错,可就是有一个人令我非常难受,昨天我在电梯里碰到她,主动跟她打招呼,结果她没有理我,那么近她不可能看不到我,我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来是否哪里得罪她了,你说我要主动找她去谈一谈吗?”

再比如“前天过节,男朋友送了我一个苹果6S,我就在微信里发了条动态,结果有人说我在炫耀,可是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想记录一下我的心情,还有对男朋友的感谢,为什么她们要这么说我呢?如果你遇到这种事会怎么处理啊?”

每次我看到这样的留言,第一反应不是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会怎么处理,我只想感慨一声:亲爱的姑娘,你真闲啊!

说实话,我完全理解留言的姑娘那种郁闷和困惑,以及想知道答案的渴望,因为曾经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但是现在,我绝对不会再这样,如果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只想回答一句: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

在所有的鸡汤里,我觉得这句“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最深得我心。

不得不承认,曾经,我也是个神经病患者,那时候既没没有公众平台,工作又清闲,还是充满浪漫与期待的年纪。在我的想像中,我的恋人必须时时刻刻把我记挂在心上,我一打电话就三秒种接起,就算忙得脚不沾地,也会关心我吃了没,睡得好不好,心情怎么样,否则怎么能算爱我呢?

确实,在热恋期间,先生都做到了,可是好景不长,有时候电话打过去会被按掉,有时候消息发过去,半天不见回复。我也胡思乱想啊,什么情况?为什么把我的电话按掉?在干什么?跟什么人在一起?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回消息?是没收到还是故意不回?厌倦了?变心了?

往往还没得到答案,我已经演绎出无数种可能。当然,我不会就这样算了的,我会质问他:“为什么把我电话按掉?”

他说:“我在开会啊,正在发言,没办法接你电话。”

我心里好受一点,但立刻接着追问:“那你以前怎么不按掉我电话,以前你不也需要经常开会的吗?”

这时候,他往往哑口无言,然后我们就会吵一架,可以说,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那些年,我们一起吵过的架》几乎都发生在这个时期。

后来,先生只好跟我老实交代:那时候还没追上你,我敢不接你电话吗?就算开会,我也得出来接你电话啊!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我还这样事业还要不要了,你要体谅我啊!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这离我的想像实在太远了,不断地吵,不断地闹,但除了让彼此很累外,我没有任何收获。虽然在我几次以分手相胁迫后,他妥协了很多,努力早、中、晚一个电话,但是我不满足啊!谁叫我时间特别多呢,我闲得发慌啊!

而且,在他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一天三个电话也不能保证了,往往我到下午都没有接到一个电话。于是,我又不爽了,继续兴师问罪:“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你现在一点都不在乎我了。”

他大喊冤枉:“哪有的事,我很忙啊,就算是出轨,也得有时间啊,我一天忙得午饭都没吃。”

我当然不会相信他这种低级的解释:“好吧,就算你午饭没吃,那你一天总上卫生间的吧,如果你在乎我,就算忙死,你也会利用上卫生间的机会给我发消息打电话的。”

这句话,我是从网上看来的,隐约记得那篇文章好像叫在乎你的男人,就算再忙也会趁上卫生间的时间给你发个消息,让你知道他在乎你。

曾经我对这话坚信不疑,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忙的人,再忙不也得吃饭上卫生间吗?所谓的忙,都是借口。

但是现在我只想把写这文章的人揪出来扁一顿,这一定是某个闲得发慌的人写的。当我亲自体会到忙碌时,即使上卫生间,满脑子也是构思文章,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事,很少有闲情逸致去发个消息告诉对方我想你啊我爱你的。

当然,这是后话。那时候,先生被我折磨得够呛,委婉地提出: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学习,也可以想想自己想干什么,毕竟你还年轻。

而我,也折腾累了,甚至挺瞧不起自己的,干吗整天去关注一个男人在干什么呢?难道我就不能活得更洒脱些吗?

不仅如此,在工作中我也容易胡思乱想,如果哪天领导铁青着脸走进办公室,我立刻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出错了。但事实证明,领导的脸色往往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他只不过是因为其他事情心情不好而已。

我和闺蜜当当也是这时候认识的,我至今感谢她的就是她把我从这种旋涡里拉了出来。当年她的洒脱和独立一下子就征服了我,我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她,她撇撇嘴,只说了一句话:“你就是太闲了,你要是足够忙,才没时间琢磨这些呢!”

后来,我辞了职,专心写作,可我还是觉得不够忙,于是我又做了其他的事情,而后又建了一个平台,我变得越来越忙,有时甚至忙到忘记吃饭。

先生当年的忙碌,我开始一样样尝到,我逐渐相信人忙起来确实会连喝水都顾不上,我也不再相信再忙也可以利用上卫生间的时间打电话给对方的鬼话。现在,我只相信当真正忙完一件事后,才会有闲情逸致给对方打电话。 我突然发现,我的“神经病”不药而愈了。

忙碌的人,不会有时间去琢磨对方此刻在做什么,也不会一直盯着手机等对方的消息,更不会患得患失地胡思乱想。因为她们有很多正经事要做,她们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在忙碌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更令人欣喜的事,曾经她们认为疏忽自己的人,居然反过头来关心自己了,曾经百般苛求不得的东西,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

姑娘,如果你觉得生活处处不如意,人心难以琢磨,爱情风雨飘摇,你整天都寝食难安,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一切,请相信我,你只不过是太闲了而已,请记住一句话: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良药。

写在新年开端,只管向前走

新的一年,很多人都会期盼有一个好的开始。在每年的开端,我想着,跨年这样的场景,应该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度过的,这样才觉得更有意义。

然而,真到了这一天,我似乎又陷入了一种单调的场景之中:一杯咖啡,几本书,陪着我安安静静地跨年。看着窗外烟花绚烂,我的心似乎也不似从前那般波澜起伏。年岁渐长,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所以慢慢也就懂得了一些道理的深刻。

年长一岁,并不是轻描淡写毫无痕迹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触动或者改变都足以说明我们的成长有模有样。我们可能对梦想有了全新的体会与认识,对现状产生一些抵触或不满;我们对社会有了全新的看法,对一些事物我们不再能袖手旁观;我们逐渐变得现实,变得不再能够轻易相信,我们都在浮躁的环境里变得世故,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我们转了一圈才发现,原来最能倚靠的还得是自己。我们可能会遭遇痛苦,遭遇很多猝不及防,说不定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打磨,褪去了昨日的豪情万丈,开始逐步习惯安于现实。

所以我不再愿意做计划做盘算,不再愿意谈论那些随便挂在嘴上的梦想,我开始变得更加实际,宁可选择安安稳稳,扎扎实实地往前走,然后尽量让自己能够过得充实,过得没有那么悲伤。也许我已经开始认识到,我大部分的不快乐都是自己的性格给予的,所以我很努力地宽慰自己,让自己朝更好的方向去行进。

我会给自己多买几本书,尽量每天晚上都慢跑几圈,我可能会为了一款心仪的美食或者一件喜欢的物品,大老远也愿意折腾过去品尝购买,我更懂得感恩,更明白真诚的意义。只要是我认为精彩的,我都有想去体验的冲动,我逐渐明白,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在自己的手里,我不会说什么诗和远方,我只愿意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尽可能多一点见识。

这么些年过来,突然就有种感觉,觉得生命的每一处细节都像是安排好的一样,你受过的伤,遭遇过得委屈,总会有某个光辉的时刻或某位贵人出现来给予补偿。所以眼下我更觉得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不再刻意在乎别人的眼光,只管走自己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有对应的风景,所以就算真的错过什么,失去什么,不必去多想了也不用懊悔了,只管往前走吧,走一步看一步,说不定就会有惊喜,说不定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景色。

新的一年已经呈现在大家眼前。对于自己,我想首先更应该学会取舍,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心只有适当放下才能承载起更多荣耀。我想遇见更多和我对味的人,去做一些琐碎的但还算有趣的事,我也会凡事都先预留几分,说话做事会再多一点思量,不再追求完美,凡事能恰到好处即可。也许我会更好的收敛自己的情绪,也会更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我从来都相信,该来的都会来,哪怕心中有一千种一万种惶恐,而时间就像磐石一般,给予我的只有无条件的坚信。

今天我收到某位朋友发来的微信,他跟我说,“新的一年想要有新的开始,想要给自己换个环境,但是会有很多顾虑,所以现在有点畏首畏尾,不知如何才能前进一步?”

他的想法真的很好。我记得梁启超在家书中对求学面临困惑的梁思成是这么说的:“将来成就如何,现在去想它做什么?着急它做什么?一面不可以骄傲自满,一面也不可以怯弱气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便可安然自得,对社会总会有多少贡献。”他平生最喜欢曾文正的那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的道理真的应该好好悟一悟,既然有兴趣既然想有所发展,那就只管往前走便是,你想要的东西只会在你行进的过程中才能出现。

新的一年,我们当然期许要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于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你认为有意义的,自己有能力触及并很想去做的事情,只管放开去做,何必想得太多。我看见朋友圈一位朋友写的一篇文章,她借用了胡适老爷子那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引用的真好,人生不就这样,希望大家的2016能够都有所收获有所欢喜。

没有一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1

独来独往这件事从来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堆积在你的骨子里日久生根。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算这一刻,身处闹哄哄的世界,五光十色和纸醉金迷,下一刻,依旧喜欢一个人包得严严实实的,走在寒冷的夜里,对着昏暗的路灯,横着眉倔强地笑。用《少年时代》导演林克莱特的话说: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

除了身体发肤,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的,更没有什么是与生热爱的。比如独来独往。

2

我一直想说我的朋友米米的故事,与励志无关,只是陪她在她的生活里走了一圈,于是懂得了什么是时间改变了一个人,不动声色。

米米,是贯穿了我二十多年岁月的朋友,虽然现在维系的只是偶尔的一顿饭而已。

她毕业之后就从家里搬出来了,在离公司最近的地方租了一个房子,独自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个人拎着十多斤的资料坐着公交车去和客户谈资料,一个人为了一笔业务连续加班十多个晚上。初初入职时,没有休息没有工作餐的加班的周末,她就给年迈的父母打个电话,然后煮三个包子拿到单位,早上一个,中午一个,晚上一个,吃到满身的包子味;在南方最冷的冬天的12点,她拒绝了公司同事送她回家的美意,一个人在瑟瑟寒风中,包得只剩两只眼睛,在街头一群混混的口哨与追逐中骑进小区,然后闭上眼睛,缓解暂时的不安;与老板同事出去,和客户应酬,她很会运用自己的美貌,笑语盈盈地碰杯,又不紧不慢地拒绝他们的深夜长谈,早早地回家。

其实,我小时候遇见的米米,不是这样的。她和现在一样好看,但是是那种热烈的样子。站在热闹的人群中,喜欢扮演小公主,没有万千宠爱的时候就哭,对她花团锦簇的时候就笑。活动课的时候,她喜欢挑选她的伙伴,然后拉着她们的手在操场上疯狂地跑;她成群结队地和同学去学校对面的小花园里玩,她写作业也喜欢许多人,一边说话一边写字。老师纵容她的坏脾气,所有的荣誉都给她,一切无非是因为她的父亲身居要职。

而我记得,那时,她家已经有100多平米的房子,装修得并不豪华,但是隐隐中,就能见得一种权贵气质——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觉太敏捷。好几次我去的时候,都有人西装笔挺地在客厅与她的父亲谈天,而我和她一起在里屋玩洋娃娃,除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洋娃娃,我也记得那些客人总是会在离开的时候打开房门说:哟,米米又漂亮了,再见呀。她高傲地扬起脸,笑一笑,就继续与我玩了。

那时的她,并不知道她的热闹是她父亲给的,也是因为别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而给的。

3

她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出了事,出了事一定是有错在先的,米米知道。但几乎同一时间,她开始懂得,人情之变,比时间快多了。

那一学期,三好学生就立刻没有了她的名字,班干部改选的时候她也落选了,她考试成绩一落万丈也没有老师再找她谈心,以及有一些同学开始在背后议论她,她的爸爸被抓进去了,好可怜。什么可怜,或许还藏着些许的不怀好意吧。

米米并没有哭,她只是变得十分沉默。

我没有安慰她,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女孩子心理成熟果然比较早,我竟然觉得,当时的自己用沉默陪她沉默,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我永远记得有一个休息天,我们穿马路的时候,她走到马路中间,突然不动了,闭着眼睛,直愣愣地站着。幸好,过路的汽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她的面前,虽然拼命地骂她,但我依然感谢他的灵敏,捡回了米米差点错误决定企图丢掉的性命。

我把她拉到马路边的那一刻,她像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大哭。也是我那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她哭。我们很晚才回家,那一年没有电话,我把她送回家的时候,她的母亲消瘦地站在大门口,一见她,就抱着她哭。

米米说,她几乎是一夜长大的。人来人往过后,一个温暖的拥抱并没有人随意给。

4

米米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各方面一直都是最优秀的。千百年来考试的制度给了每一个人最均等的机会,也给了米米一种信心,她知道,这是唯一可以证明自己的方式。

她说,她上课的时候是不敢开小差的,因为她并不确定谁一定能够给她再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有许多朋友,但来来去去的很多,她从来不介意一个人玩;她考试前也拒绝了所谓的分组一起学习,因为不如自己安安静静,一个人。她在路上,也与人热情地打招呼,却从不等着谁一起放学回家,两个人也好,三个人也罢,一个人也无所谓。一直到中学毕业,她给我看她的同学录,我说,你好像并没有写齐所有人的联系方式啊。她说:能写的已经写了,没时间写的也不勉强了。

多年之后,一直到如今,你都可以看到她的眼睛里那种光芒,遇见过人情冷暖,也知道别人忽远忽近,就不再惊慌失措,这种挂在淡然的笑容中,恰到好处。

5

米米的经历很长,写成了故事却好像有点短。我只是想说,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每一个热爱独来独往的人的身后,都有你所不知道的故事。这个世界,对热闹的关心与袒护总格外多,却对寂静的有心和爱护相对少。所以,很少人知道,你独来独往并不是与这个世界的无声抗争,而是在与这个世界水乳交融,化解自己内心对过去的偏见也好,感受也罢,只是与你有关。

他们以为是因为我冷,不过是我喜欢独来独往。米米常常和我说这句话,我可以应付热闹,但我不喜欢热闹,这是这个世界最虚伪的表象。所有人,都不如自己。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认为作为朋友,我会很伤心。并不会。因为看过了她的那些年,便懂得了如今的她是由过去许多个瞬间拼凑而成的。

记得有人曾在文章中写张爱玲,别人对她的评价“总是独来独往”,包括晚年,许多人也用“独来独往”来形容她,但是如果你知道张爱玲的童年生活,父母长期不和,后又遭到继母的责打,然后再遭到继母的诬陷,百口莫辩被生父再一顿痛打,你就知道为什么若干年后,她笔下的曹七巧会如此暴戾,那个顾曼璐又如此可恨又可怜。张爱玲骨子里的冷漠孤独,并不信任任何人,是时间积蓄在她体内,是她不得不不停地把自己放在自己的空间里,独来独往治疗自己。

人生盛大如布影,对于独来独往的你,无论你布影前是怎样的角色,化怎样的妆,做怎样的动作,布影身后,都是那个你最本真的样子。什么岁月无情刀刀刻在身上,什么百转迁移物是人非,你练就的一身独来独往,最后只是一种状态,与任何情绪都无关。

6

我很喜欢三毛的的一句话:知音,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独来独往的现在,以及过去的你。因果相连,生生相关。

我永远记得自己15岁那年,因为自己错失一言,被班主任误解为早恋告诉我父母时,自己无力辩解的样子,也永远记得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内向的“问题少女”不知如何是好的难过,以及同学,他们也主动站到了老师的那一边,留下我一个人。在组队活动的时候,找不到伙伴,呆呆地站在一旁。我的孤独是别人给予的,然后深深地走进了我的生命。

不过如今,我依旧满怀感恩,在热闹的少年时代,学会了一个人独自面对死气沉沉的周遭,心平气和。这大概也算是我至今看来平顺日子里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因为那时,我懂得,独来独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独来独往的你,并不爱自己。

7

从来,鲜花似锦,驽马为啸,都只是过客。你所见到的独来独往,都有一段你并不知道的曾经。时间铸成的厚厚的铠甲,并不会让你寸步难行,只会让你知冷知暖。

至于往后,如果你一不小心成了独来独往的人,你便会懂,没有谁的独来独往是与生俱来的。

真的!

情商高和情商低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有人说情商和教养有很多共同,这个我不否认。

我有个两个朋友,朋友一杉杉,她是个不懂情商却伪情商高的人。

比如在聚餐冷场或尴尬时,她想开口缓解,可一开口你就知道,她是在为圆场子或者是应场子而生拉硬拽拼凑出来的话。

虽然从这没错,但偶尔也明显的让人感觉出来这句话是拿来应急的。

可能有人会说,那杉杉怎么称得上是情商高呢?确实,她称不上情商很高,除了分场合说话以外,她还管不住自己嘴巴,喜欢秀智商当情商。

她能在平时和别人的说话聊天里,一下就能猜出别人的企图或用心,不论好的坏的,然后故意说出来问对方自己猜的对不对。

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情商和智商不对等,你不能把你不礼貌的小聪明,当做情商高。”

这话很适合杉杉,因为她经常让对方从头到脚的犯尴尬症,虽然杉杉并无恶意且觉得自己很聪明。

除此以外,在讨厌一个人时,杉杉一边恨不得谁都知道,一边又努力的和对方像平常一样说话,这就导致被她讨厌的人会觉得她虚伪并且更加讨厌她,还不如光明正大的讨厌一个人。

实际上讨厌一个人,哪怕光明正大,倒也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而真正的低情商就是讨厌一个人时,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背后还会挖苦讽刺对方,而真真情商高,是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私人情绪。

一面保留着自己低情商的习惯,一面又想营造出一种我情商高我很大方的样子来,然后只做做表面上的功夫,这就是伪高情商。

另一个朋友曹三白,是个真正自身素质高情商高的人,让人感受到这就是高素质好家教。

她经常在安静的听完别人的发言后给出赞美,哪怕对方是她并不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只是小小的装13。

例如她有一个不怎么喜欢的男生,就坐在她后面,每天上课或自习讨厌的男生都会找她说话,甚至会一个尴尬的问题翻来覆去的问她,说实话,如果是我,早就劈头盖脸一顿骂了,而曹三白并不是,她不仅一直笑着听他说完,明明讨厌的人讨厌的事,她还会最后用一个玩笑来结束自己都烦恼和对方的纠缠。

有人说这叫装,可是如果我说,一群人吃饭男生因为没有生活费故意说钱丢了,被戳穿时她会故作惊讶的说刚刚刚好捡了二十块钱,然后帮他解了尴尬;社团讨论活动时她永远是先肯定别人后才会反驳;在逛街时发现相恋五年的男友劈腿,她并没有当场冲上去而是回去后向男生确定了才和平分手,分手后明明撕心裂肺般的难过,还是每天作息正常三餐按时,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死缠烂打;和我吵架时我连最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她抹了把眼泪还是没有说出我的软肋。

那她还叫装吗?

有人和我说这不是情商高,而是素质高家教好,细细看来,高素质和好家教都会促使一个人成长为柔软善良的样子,所以说情商和素质与家教几乎对等。

而曹三白就是那种微博上能收到的高情商的十大表现,她能占八条。

我曾经问过她,“既然你讨厌一个人,为什么还要像朋友一样对待他?”

曹三白是这么回答的

“我讨厌一个人是我的私人情绪,虽然我讨厌一个人时他在我眼里浑身都是错,但实际上他自身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不能因为我的私人情绪而牵连无辜的他。”

我想这是我听见过家教最好情商最高的一句话之一了。

“我讨厌一个人是我的私人情绪。”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有很多人,私人情绪会带到工作或者交际中来。

我遇到一些人,他们讨厌一个人时,要么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要么表面上一派祥和而背后各种讽刺挖苦,什么尖酸刻薄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正算起来,这还倒不如那个光明正大说讨厌对方,而不会背后嚼舌根的人。

曹三白这样子会做人情商高的人,除了良好的家教,她也不会将私人情绪和其它混淆,不仅会做表面功夫,还会真真诚诚的将表面功夫做成实际功夫,让每个人都感觉舒心,哪怕不喜欢她的人,也指责不出她的什么缺点。

当然,曹三白也不是完美的,她也有闹情绪的时候,真正有误会或者很生气,她会主动联系对方,讲话说明白,最后无论是不是她的错,她都会道歉。

是我的错那就道歉让你生气了;不是我的错那就抱歉让你误会了。

最后再来说说情商低还当做个性率真的人。

我遇见过一个人,和杉杉一样,总能在相处时快而准的看出对方的意图或者用心,不同的是,她喜欢挑明了故意让对方难堪,或者戳破别人的用心,不论虚情或真心。

朋友跟她说,这样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是情商低的表现,可是她对此的辩解是,“既然有人心怀鬼胎我为什么还要给人家留脸面?这个世界恶心着呢,你圆滑你世故你就变得和这个世界一样虚伪恶心了。”

我不能说这段话说的大错特错,最起码有一点对的,这个世界确实很恶心。

可是你不顾别人感受的让人难堪,哪怕那个人的别有用心和你没有关系,哪怕那个人是真情实意,你这么做,也很恶心。

这就是自私还别不承认,你是顾及了自己的感受,那别人呢?

你说圆滑和世故就和世界一样恶心?可圆滑和世故并不是绝对的贬义词,圆滑不等于狡猾,世故不等于市侩。

我羡慕处事圆滑的人,我也愿意将世故看做一个人的内心阅历,我觉得,这两样在我心里都值得尊敬。

反而那些拿着口无遮拦当作率真,刻薄嘴欠当个性,才是最让人受不了最恶心的,我这么说可能有点重了,但是没办法,这样的人在我心里就是这么恶心!

所以说情商高不仅仅是要会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要会说话,能接受批评认识错误。

当然这个社会上情商高到能说出“我讨厌一个人是我的私人情绪”这句话的很少,我们不求做到这样,也希望能管好自己的嘴巴。

毕竟,聪明的人都有一张漂亮的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