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成功是成为自己尊重的人

同朋友聊天,他遇到了难缠之人,自认倒霉又慨叹万千之际说:我看了北大教师代表给学生的毕业致辞,主题是“做自己尊重的人”,我觉得特别对。

我一听,几乎跳起来:对对对!

这七个字令我一见倾心,因为它太符合我的心境、想法和思考。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大约是“你那么努力怎么还那么焦虑”,我忍不住笑。

至少从我的人生经历而言,许多人的努力,正是源于焦虑。当然,更明确一点说,是对成功的过度渴望,才会让许多人一边努力一边焦虑。

成功,是我们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永远都绕不去的坎儿啊。

成功学几乎在我们出生之后就被一再灌输。

小时候我们要比小朋友学习好吃饭多才艺棒才是成功;长大了我们得考进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谈个好恋爱才算是成功;再大一些,我们得升职快赚钱多有前途有人脉才是成功……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各种各样成功的标准和范例。

成功就像是一个怪物,给我们制造越来越多的欲望与幻梦,至于那是否是我们想要的,好像并没有人在意,甚至我们自己也不是那么在意。

因为成功是世俗的概念,只要世俗社会认可,你就是成功了;只要世俗社会不认可,你就是失败的。

看起来很残酷,可是我们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早就熟悉了这样的判断标准不是吗?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最近看了些点石数码创始人邓博弘的故事。

这当然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他出身在好的家庭,又聪明有能力,年轻时替父亲经营工厂很成功,后来对动漫产生兴趣就跳进了这个行业,熬夜学习,疯狂钻研,从一个门外汉做成了国内顶尖的特效公司……

创业成功功成名就的人有很多,他对我的触动很大,因为这是我认为的真正的成功者。

当时我想,当他回味自己的过往,并没有因为家境优渥就养尊处优,而是遇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又倾尽所有去努力,曾经这样拼搏过得自己,怎么不值得尊重呢?

而至于结果,此时已经不那么重要啊。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私下里是有许多焦虑与犹豫的。

前些年,我动辄就会想,我是否应该放弃自己的喜好与兴趣,跳槽去一个更光鲜亮丽的行业,去实现人生的成功?

可是想一想,又算了。

因为我怕自己会后悔。

我怕把自己的兴趣和热爱饲养了“成功”这个怪物之后,它会吞噬我更多,我的时间,空间,自我,我怕最后我会变成一个饲养成功而存在的人,而不是我自己。

当然,这样的过程反复过很多次,偶尔你会听说昔日的朋友腰缠万贯,又或者从前的同事成了企业高管,尽管长大后父母尽可能少提“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我们每个人心中自有万斤重担,会自己去做对比,不是吗?

而每次做对比,心中就会起涟漪:我到底该怎么做才会成功?我是不是应该去追求成功……

后来居然就想通了。

经过了时间的锻造和内心的煎熬,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喜好与兴趣,也真正明白了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到最后,有了自己判断成功的唯一标准,我要成为一个自己会喜欢会尊重的人。

我想,这是一种最深层的自我认可。

不喜欢懒惰拖沓的人,那就去成为一个勤奋努力的人;

很鄙视偷奸耍滑的人,那就把正直诚恳作为自己的原则;

厌恶斤斤计较蝇营狗苟的人,那就让自己大气一些,不贪图小便宜,不做自己会厌恶的事情;

看不惯长舌妇与搬弄是非的人,那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绕开走,不要让自己也成为其中之一;

……

一个真正付出了努力与汗水,一个不勉强做自己所不齿的事情的人,一个尽可能去追求更好的自己的人,成为了自己尊重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一个人在年迈无力的时候,若是想到自己曾经蹉跎过的岁月,曾经辜负过的时光,曾经逃避付出的责任与努力,会否是最大的痛苦?

许多东西可能得未曾有,但是成为自己尊重的人却是可以通过努力能做到的。

不过是做到自己的最极致,不过是摒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拒绝成为自己鄙视的人。

我曾很焦虑地想,以我现在的平凡普通,以后怎样让我的孩子以我为傲呢?

几年之后,我周遭的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依然在被人喊日薄西山的传媒,依然住在不大的房子,依然在买玩具时紧张地看价格标签……可是,我的焦虑早就无影无踪。

因为作为妈妈,我教给他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遇到困难要去解决,遇到挫折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也要原谅不完美……

到最后,我会慢慢引导他,去成为一个自己尊重的人,而这,是我能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幸福感与成就感的巨大来源。

像我一样。

成功到底是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呢?

这个还真是难说。

此时腰缠万贯,也许几年后又浪荡街头,这样的传奇在世界上并不少见;今日的呼风唤雨,也许不久后门可罗雀,权势的更迭交替古往今来也并不少见……

大约,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认可程度,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吧。

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心中是踏实畅快、自豪淡定,而不是悔恨、愧疚、懊悔、难过,就是真正的成功了吧?

愿我们能够成为自己尊重的人。

人的内心到底有多孤独,光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1-

这两年,得抑郁症的朋友特别多,他们心中苦闷,不知道该跟谁说时,就会来找我。

这个朋友也是如此,她是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认识的朋友,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朋友圈虽然发消息不多,但也偶有晒美食或自拍,就连转发,也基本都是些鸡汤或情感类的东西。

我一直以为她生活的很好,却不料,她突然告诉我,已经难过到快要支撑不下去的地步了。她年龄不小,事业进入瓶颈期,升职无望压力却一如既往大。好不容易在大城市买了房,把父母接来同住,却不料,他们整日唠叨,不停催婚,给了她很大的心理负担。她自问条件不错,却并没有可以随时结婚的男朋友,她烦透了像现在这样,每一年都要强迫自己出去应酬无数次,认识不同男人,和不同的人吃饭、试探他们,以求查看他的人品、家世、性格,看能不能把自己嫁出去。

对生活越来越厌倦,感觉每天都要支撑不下去,却还在苦苦支撑……我和她刚聊一会儿,就感觉情况不妙,她不仅仅是“内心苦闷”,而是悲观情绪蔓延,无法自控。我给她发了一张抑郁症测试表格让她填。填完发来看,大吃一惊,焦虑值和抑郁值都严重超标,到了该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程度。

-2-

一个土豪朋友,事业做的非常好,本人性格也幽默开朗。有一天晚上,突然给我发微信,让我给他推荐几本书看,最好是小说,能打发时间的。

我向来早睡,看到消息时,已是第二天早上六点钟了,我看他发消息的时间,是夜里三点钟。我顺手敲了几个书名发过去,没想到,他秒回了。我问他,晚上睡了几个小时,他告诉我,也就两三个小时。

我打趣他说,最羡慕你们这种每天只用睡两三个小时就足够的多血质人才了。你们的时间,平白就比我们多了好几倍,能多做多少事情呀!

他苦笑,怎么可能?只是最近心里苦闷睡不着罢了。

我本来以为,跟他正在做的生意有关。他却说,主要是家庭问题。他的妻子,自从他生意做大之后,就再也不肯出去上班了。每日在家买买买,他回到家时,看见到处堆的都是快递盒子,心里就很不舒服。提醒过两次,可惜她现在唯一的乐趣就只剩下这个了,于是只好把不满压在心里,没有讲出来。

不仅如此,他有时候工作中遇到些问题,想跟她聊一聊,她却没有兴趣参与他的话题。或者,经常把他真正想聊的事情带偏了去,几次之后,他就失去了继续聊天的欲望。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本来想跟她说说话,可看着她熟睡的脸,听着她轻微的呼噜声,突然发觉,枕边的这个人和他的距离那么远。就想着,干脆找本小说看一看,打发下时间好了。

-3-

我前些天带孩子去涂鸦班,在外面等待时,认识了个小朋友,只有十岁。她跟我聊天,告诉我,她最恨爸爸了,因为爸爸老是取笑她。

爸爸总是说,她皮肤太黑,像煤炭一样。爸爸说,她头发太黄,一脸苦命相。爸爸还说,她长得难看,学习也不好,只怕将来很难嫁出去……

爸爸说的这些难听话,简直不像是亲爹说的。我忍不住问她,是亲爸爸吗?她说是。

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对她?她爸爸傻吗?

她告诉我,他不傻,他只是更爱弟弟。

我们正聊着天,她妈妈带着弟弟出来了,那是一个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小男孩,被妈妈拉着,皮肤也很黑,头发也很黄。可我想,他在家里应该没有受到过那种被歧视的待遇吧!

她看见妈妈来了,脸上的表情变了,从愤怒变成了欢快,她跑过去,紧紧拽住妈妈的另一只手,依偎着,跟我说拜拜。

她靠在妈妈的胳膊上,不时抬头看她妈妈的表情,她妈妈笑的时候,她也跟着笑。她妈妈不笑的时候,她的表情就有些紧张。我看着只觉心酸,这么小的孩子,心里就充满了憎恨,本该无忧无虑,却过早的学会了察言观色。

我忍不住心想,她妈妈知道她是这样的吗?知道她有一个孤苦无依的灵魂吗?

想必是不知道的吧!她应该很爱自己的孩子,若是知道因为伴侣的态度问题,让亲生女儿心中充满仇恨,对母亲加倍依赖,只怕是会心疼的吧!

-4-

我有个朋友,嫁了有钱人,喜欢在朋友圈秀恩爱,说她老公又给她买了什么,做了什么之类的。

我一直以为她非常幸福,直到有一天,跟一个共同的朋友聊天。那个朋友吐槽说,嫁入“豪门”的她,朋友圈并不是发给我们看的,而是发给她老公看的。她需要不停在公众场合提到她老公,并对他表示感谢来维持夫妻和谐的假象,从而保证自己的地位。而实际上,她的零用并不多,和朋友一起吃饭,只要稍微贵一点,就不敢买单,AA都不敢。她要随时跟老公汇报她的行踪,而老公的行踪,她是不能过问的,一问,他就会发脾气。

朋友说,如果你同时关注了他们夫妻俩,你会发现,她老公连赞都不给她点。

听朋友这样说了,再看她的朋友圈,看法就不一样了。总感觉那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旁人无法理解的孤独和落寞。

不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否让她甘之如饴。

-5-

我想,我的生命里,有很多我特别在乎的人。有时候我只要一想到,如果哪一天因为我的粗心或强势,让我身边的人感觉到孤单,就觉得特别害怕。

人类其实是最擅长伪装的动物。你和他打交道不多时,从他偶尔的言谈里,并不能了解他是否快乐。就连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也很容易“灯下黑”,只顾自己的情绪,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我曾经自以为是的说过,那些太容易跟我生气的人,都是不重要的人。心里却知道,根本不是这回事。有些人我得罪得起,因为他们不重要。而有些人,我得罪不起。

那些我爱着的人,一旦得罪,他们可能会把本来向我开着的心门,紧紧关闭。那时候,我就算是想爱他们,也未必有资格了。

越是在乎,越该小心翼翼。越得罪不起,越如履薄冰。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让自己也变成那个表面热情开朗,内心千疮百孔的人。

作为歌手,张曼玉教会我们的6件事

张曼玉是一个演员,她演的《青蛇》、《甜蜜蜜》、《花样年华》看了无数遍,可是真正让我喜欢上她的,却是作为一个歌手的她。作为一个歌手,在音乐节上走音却理直气壮地说不喜欢的人可以不用听,说她演戏演了20次还是被人说是花瓶,唱歌也请大家给她20次机会。

那一刻,我爱上了这个永远20岁般勇敢洒脱的女子。而作为歌手,她教会了我们关于人生的六件事。

NO.1 你不放下行李,如何说走就走?

“拍八十部戏和一百部戏没什么区别。如果我不停地拍戏,一直拍到六十岁,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是个好演员,但对我自己而言,我是一个空白的人,只是一个片场公主,最摄影棚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很多人都无法放弃自己已有的成就,最后那些引以为豪的成就反而成了捆绑住自己手脚的绳索,因为放不下,又没办法负重前行。

“如果我演戏演到死,那么我最多就是一个人生,但如果我也做音乐,做剪辑,那我的人生就变成三个了”

所以张曼玉是勇敢的,放下十几年在演艺圈的努力奋斗得成果,抛下演员的身份,和新开启的梦想远走高飞。

NO.2 喜欢就去尝试,不要考虑结果,你不做永远不知道喜不喜欢适不适合。

2014年张曼玉出现在草莓音乐节,她穿着一身黑,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当《甜蜜蜜》的音乐响起,她拿着话筒,低沉喑哑的嗓音随着旋律撩动。

据说当时的歌迷好多人因为受不了她的歌声而纷纷离场,一位观众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张曼玉在努力演着一个歌手,但是唱歌这件事,不是努力就有成果的。

难道因为不擅长就不能够尝试么?难道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是因为有什么成果才做的么?

喜欢一样事情就是单纯的喜欢,像她说的“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得到什么,达到什么地步”,抱着喜欢的初心去尝试任何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即便做得不好,至少也经历了,尝试过了,如果人生做什么事都要有目的都要达成什么目标,那会不会太无趣了些?

NO.3 就算别人否定你,你也不要否定自己。

“我演戏演了20次还会被人说成花瓶,我唱歌也希望大家给我20次机会”

不因为别人的否定而轻易否定的自己,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别人的意见并没有那么重要,不是他们说你不行,你就一定不行。

草莓音乐节现场,阵风8级。音乐节主舞台的篷布被撕开第一道口子时,张曼玉的第三首歌《Stay》刚刚开始,当主舞台顶篷被狂风扯开第二道口子,摩登天空的某位工作人员再也坐不住,他一个箭步上台,奔到依旧沉浸于演唱中的张曼玉身旁,试图把她从舞台中央拉走。“抱歉,工作人员说篷子有危险,让我停止,我站在旁边唱行吗?”张曼玉用生硬的普通话向台下的歌迷喊话,现场一片欢呼。不到五秒钟,坚持唱了两句的张曼玉还是被工作人员拉下舞台。

“要是因为被骂而说算了而放弃,这样多年来的梦想算什么?”

所以就算一百个人说你不行,你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如果因为尝试一次失败就放弃,那么你怎么知道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不会成功?

NO.4 live the moment(活在当下)

“我也常常改变我的想法,但是想法多也没关系,想法多也是希望,能带来excitement,就是最后没做或者做但没成功都没不用在意,因为有了这种excitement,每天早晨醒来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享受活在当下的快乐,即便经历了十次失败的恋情,也依然义无反顾追求爱情。

未来和过去统统不重要,现在,此时此刻才重要,现在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

NO.5 只要你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做导演六十岁都不晚,我现在还想做一些别的事情,多积累一点人生经验。”

她像一个迫不及待跑去外面冒险的小女孩,永远对事物充满新奇的幻想和尝试。

作为一个歌手,张曼玉四十多岁才出道,作为一个导演,或许得等到60多岁,可是即便六十多岁也不晚,只要你想开始,什么时机都是好时机,没有太早太晚,只要你想开始,就是刚刚好。

NO.6 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谁说五十岁就不能青春永驻。

“我今年是四十九岁六个月,不是五十多岁。”

她像小女孩一样和说她五十多岁的人较着真。你看她在舞台上随着音乐尽情摆动腰肢,看她在镜头面前不顾形象大笑,哪里是五十岁的人该有的样子,可是谁说五十岁就必须端庄典雅?谁规定五十岁就不能疯疯闹闹,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始自己还未开始的梦想?

“如果我终将五十岁,那么我希望我的人生也像张曼玉一样热烈精彩”

做你自己,不要刻意去取悦别人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心的主权全部交给了别人,别人就不会珍惜,并且随时有可能摧毁它。

我相信,每个人都痛恨过自己,时常有那么一瞬间,自己做出来的事情,说出来的话,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你是否也曾经有意无意地用”讨好的语言”来讨人喜欢过?

迎合别人的感觉,真不好!

其实,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这是人之常情。

有很多女人,包括我自己,怕被人不喜欢、怕惹人闲话、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会不惜一切地迎合别人,讨人喜欢,连自己的防线都可以不顾。

一味希望得到别人喜欢、追求肯定的人,会觉得筑一道守得住的自我围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外企公司工作了两年,眼看着周围的同事都高升了,自己却毫无动静,就找到一家培训公司要求学习管理技巧。培训师听了她的讲述后,首先安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让自己成为一个果敢的女人。

培训师告诉她:她目前非常有必要先在自己的心中建筑一道墙,这道墙是一条防线,在这道墙之内,她是安全的,她可以不必看别人的脸色,也不必战战兢兢、害怕得罪人。当然,这道墙还有抵挡闲言碎语的作用。

上完这堂课,她开始明白:

受欢迎是件好事,但不必要时时处处受欢迎。人人喜欢、人人爱,是谁都不可能做到的。

很快,这个女孩子的”那道墙”,就让她的状况发生了改变,当她第一次向冒犯自己的同事表示强硬态度的时候,弄得对方愕然不知所措。

从此,她在职场备受礼遇。她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再为人际关系发愁。也因注意力集中,能力出众,迅速升职。

这就是,”一堵墙造就好邻居。”

想通过一味掏心,讨好别人来获得别人同样的回报是很难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扞卫自己内心的空间,拿捏”硬”与”软”的尺度。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心的主权全权交给了别人,别人就不会珍惜,并且随时有可能摧毁它。

所以,请不要太介意别人对自己的好恶。

夸也好,贬也好,无所谓,看开些。请记住以下三点原则:

1、你有说”不”的权利。

2、你有表达意见的权利。

3、你有保持沉默的权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修的课题。从现在开始,我们都要开始好好修炼自己。

男人送女人多少钱礼物,才算得上珍贵

节日当前,有个朋友问我:“好纠结,被两个男人同时追,为了方便,就叫土豪A和屌丝B吧,土豪A的礼物是块比较贵重的手表,屌丝B的礼物很有创意,是张授权说明,上面写着我对他有随叫随到的使用特权,你说,哪个礼物更珍贵呢?我既喜欢A的多金也着迷B的多情,最好同时兼具,姐姐你别骂我。”

亲爱的姑娘,我怎么会骂你呢,多金和多情,谁不爱这两样啊,真是说到女人心坎上。只是,我觉得你的两样礼物都谈不上珍贵。

土豪愿意花很多钱砸你,和屌丝愿意花很多时间砸你,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没拿最好的东西给你。

最重的礼物,是他送给你他自己最稀缺的东西——比如成功男人的时间与草根男人的金钱,都是昂贵的馈赠——这里的“成功”和“草根”仅仅是关于状态的形容词,不带有任何情感意义,千万别敏感,上面的两样礼物如果倒个个儿,土豪随叫随到,屌丝一掷身家,倒真的更用心。

而好的礼物,至少是你想要的,或者是你需要的,平时无意透露,对方便知情达意的送了,才是心心相惜。

你瞧,熟女的讨厌之处就是不再藏着掖着,费力气说好听的假话,我更愿意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直截了当表达观点,把那份客套的力气花在更值得和有趣的事情上。

男人送女人多少钱的礼物才算得上珍贵?

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我听说过的最珍贵的心意,来自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

圣诞节前,妻子德拉一个多月才攒了1美元87美分,即便时光倒流一百年,这也是微不足道的金额,距离一份体面的礼物太遥远。

而德拉有一头天赐的好头发,褐色瀑布般闪耀,为了给深爱的丈夫吉姆挑选一份珍贵的礼物,她犹豫再三把头发剪掉卖了,揣着卖头发的20美元幸福地在店铺间搜寻,为吉姆最重视的饰品祖传怀表配了条白金表链,在此之前,这块古董表一直用寒碜的旧皮带拴着,男主人甚至不好意思掏出来看时间。

德拉回家后把凌乱短发烫成了一头淘气小卷,忐忑等待丈夫下班。

果然,吉姆回家后惊呆了,震惊的原因不是妻子不美,而是——他从大衣口袋取出自己的圣诞礼物,“一套完整的发梳,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发相匹配”。

德拉捧着发梳闪着眼泪:“我的头发长得飞快,可是,不送你一份别致的礼物我根本没法过圣诞!快把你的金表拿来,我搜遍全城才找到这个,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样子。”

她把白金表链捧在手心,他却平静微笑:“亲爱的,我卖了金表给你买了梳子,现在,我们做肉排吧。”

一对清寒的夫妻,住在每周租金8美元的公寓,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铺老板那儿省出一个个美分,却买了两份变成废物的礼物。

可是,还有比这更珍贵和有爱的废物吗?

作为与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经典不是我粗糙的复述所能表达,可是,这的确是我认为最珍贵的礼物。

女人为什么渴盼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生日、情人节、圣诞节、结婚纪念日等等,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不是她多么拜金,而是,她在意他心里有她的情谊。

不过,既然爱收礼,就要明白收礼的规则,这个规则可不像礼物本身看起来那么堂皇和有爱。

收礼军规第一条:喜欢贵重礼物的姑娘,请接受在经济上被物化以及情感上被边缘化的可能。

土豪愿意砸你昂贵的礼物,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重视自己的时间成本,并且拿你当作商品消费,他用金钱缩短交流的距离,他并不在乎和你之间真正的理解与互动。

当然,如果你渴望的是别人给予的优越生活,这显然是个不错的机会,只是,收礼之后不要再跟人家谈感情,指望对方真心陪伴,得了便宜还卖乖难免遭人嫌弃,活在当下享受礼物也是聪明选择。

收礼军规第二条:男人能够陪伴你的时间,通常与礼物的贵重程度成反比;每件礼物都送得恰到好处的男人,往往情感经验异常丰富。

除了特殊行业与富X代,极少有男人能相对容易地成功,多金的背后往往是更多的勤奋与付出,一个在事业上升期全情投入的男人,不太可能有充裕时间陪伴左右。

而男人无论多么富有,只要他的钱不是轻松得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赚的,他本能对财富有先天的敏感和敬畏,不会用暴殄天物的方式对待金钱。

男人第一次见面就为你不惜重金地花钱,照料无微不至,这个人最好不要作为结婚对象发展,甚至连朋友名单都删除——首先,他肯定见识过很多女人;其次,他觉得金钱可以搞定一切;最后,他拿你当作一个用钱可以砸下来的女人。

同样,大多所谓的成功男人不管多么喜欢美女,可是,真到娶老婆的临门一脚,最终选择的往往还是具备很强传统美德的女子,或者白手打拼,或者勤俭持家,绝不是眼睛盯在名牌店花钱如流水天天要礼物的姑娘——所以,即便是你看到的所谓网红,背后都有一串励志故事,并且自己的兜里都揣满了自己挣的钱。

收礼军规第三条: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收礼也要回礼。

任何领域,包括感情,不想吃亏的最好办法,就是别想着去占人家便宜——礼物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馈赠,也可能变成一项无法摆脱的负累,所以,接受的礼物至少不能超过一个女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有些礼物需要以时间、情感、自由、独立、身体等等去交换,代价太大,未必值得要。

我还记得身边的一位姑娘美滋滋地说起和男友分居两地的某年圣诞,在机场依依不舍送别,登机前,对方突然塞了张方片在她手里,耳边嘀咕:上飞机再看。

打开,才发现是块口香糖,上面写着:不让你一个人走。

那个男人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她说起这个故事,笑得幸福又甜蜜,虽然一块口香糖简直算不上礼物,更和金钱没多大关系。

一个女人的幸福,和金钱有关却也无关。

亲爱的姑娘们,愿大家在这个平安夜和圣诞节,都收到送到自己心坎上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