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1

独来独往这件事从来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堆积在你的骨子里日久生根。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算这一刻,身处闹哄哄的世界,五光十色和纸醉金迷,下一刻,依旧喜欢一个人包得严严实实的,走在寒冷的夜里,对着昏暗的路灯,横着眉倔强地笑。用《少年时代》导演林克莱特的话说:时间是最伟大的力量。

除了身体发肤,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的,更没有什么是与生热爱的。比如独来独往。

2

我一直想说我的朋友米米的故事,与励志无关,只是陪她在她的生活里走了一圈,于是懂得了什么是时间改变了一个人,不动声色。

米米,是贯穿了我二十多年岁月的朋友,虽然现在维系的只是偶尔的一顿饭而已。

她毕业之后就从家里搬出来了,在离公司最近的地方租了一个房子,独自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一个人拎着十多斤的资料坐着公交车去和客户谈资料,一个人为了一笔业务连续加班十多个晚上。初初入职时,没有休息没有工作餐的加班的周末,她就给年迈的父母打个电话,然后煮三个包子拿到单位,早上一个,中午一个,晚上一个,吃到满身的包子味;在南方最冷的冬天的12点,她拒绝了公司同事送她回家的美意,一个人在瑟瑟寒风中,包得只剩两只眼睛,在街头一群混混的口哨与追逐中骑进小区,然后闭上眼睛,缓解暂时的不安;与老板同事出去,和客户应酬,她很会运用自己的美貌,笑语盈盈地碰杯,又不紧不慢地拒绝他们的深夜长谈,早早地回家。

其实,我小时候遇见的米米,不是这样的。她和现在一样好看,但是是那种热烈的样子。站在热闹的人群中,喜欢扮演小公主,没有万千宠爱的时候就哭,对她花团锦簇的时候就笑。活动课的时候,她喜欢挑选她的伙伴,然后拉着她们的手在操场上疯狂地跑;她成群结队地和同学去学校对面的小花园里玩,她写作业也喜欢许多人,一边说话一边写字。老师纵容她的坏脾气,所有的荣誉都给她,一切无非是因为她的父亲身居要职。

而我记得,那时,她家已经有100多平米的房子,装修得并不豪华,但是隐隐中,就能见得一种权贵气质——不知是不是我自己的感觉太敏捷。好几次我去的时候,都有人西装笔挺地在客厅与她的父亲谈天,而我和她一起在里屋玩洋娃娃,除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洋娃娃,我也记得那些客人总是会在离开的时候打开房门说:哟,米米又漂亮了,再见呀。她高傲地扬起脸,笑一笑,就继续与我玩了。

那时的她,并不知道她的热闹是她父亲给的,也是因为别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而给的。

3

她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出了事,出了事一定是有错在先的,米米知道。但几乎同一时间,她开始懂得,人情之变,比时间快多了。

那一学期,三好学生就立刻没有了她的名字,班干部改选的时候她也落选了,她考试成绩一落万丈也没有老师再找她谈心,以及有一些同学开始在背后议论她,她的爸爸被抓进去了,好可怜。什么可怜,或许还藏着些许的不怀好意吧。

米米并没有哭,她只是变得十分沉默。

我没有安慰她,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女孩子心理成熟果然比较早,我竟然觉得,当时的自己用沉默陪她沉默,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我永远记得有一个休息天,我们穿马路的时候,她走到马路中间,突然不动了,闭着眼睛,直愣愣地站着。幸好,过路的汽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她的面前,虽然拼命地骂她,但我依然感谢他的灵敏,捡回了米米差点错误决定企图丢掉的性命。

我把她拉到马路边的那一刻,她像是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大哭。也是我那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她哭。我们很晚才回家,那一年没有电话,我把她送回家的时候,她的母亲消瘦地站在大门口,一见她,就抱着她哭。

米米说,她几乎是一夜长大的。人来人往过后,一个温暖的拥抱并没有人随意给。

4

米米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各方面一直都是最优秀的。千百年来考试的制度给了每一个人最均等的机会,也给了米米一种信心,她知道,这是唯一可以证明自己的方式。

她说,她上课的时候是不敢开小差的,因为她并不确定谁一定能够给她再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有许多朋友,但来来去去的很多,她从来不介意一个人玩;她考试前也拒绝了所谓的分组一起学习,因为不如自己安安静静,一个人。她在路上,也与人热情地打招呼,却从不等着谁一起放学回家,两个人也好,三个人也罢,一个人也无所谓。一直到中学毕业,她给我看她的同学录,我说,你好像并没有写齐所有人的联系方式啊。她说:能写的已经写了,没时间写的也不勉强了。

多年之后,一直到如今,你都可以看到她的眼睛里那种光芒,遇见过人情冷暖,也知道别人忽远忽近,就不再惊慌失措,这种挂在淡然的笑容中,恰到好处。

5

米米的经历很长,写成了故事却好像有点短。我只是想说,我一直相信一句话,每一个热爱独来独往的人的身后,都有你所不知道的故事。这个世界,对热闹的关心与袒护总格外多,却对寂静的有心和爱护相对少。所以,很少人知道,你独来独往并不是与这个世界的无声抗争,而是在与这个世界水乳交融,化解自己内心对过去的偏见也好,感受也罢,只是与你有关。

他们以为是因为我冷,不过是我喜欢独来独往。米米常常和我说这句话,我可以应付热闹,但我不喜欢热闹,这是这个世界最虚伪的表象。所有人,都不如自己。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认为作为朋友,我会很伤心。并不会。因为看过了她的那些年,便懂得了如今的她是由过去许多个瞬间拼凑而成的。

记得有人曾在文章中写张爱玲,别人对她的评价“总是独来独往”,包括晚年,许多人也用“独来独往”来形容她,但是如果你知道张爱玲的童年生活,父母长期不和,后又遭到继母的责打,然后再遭到继母的诬陷,百口莫辩被生父再一顿痛打,你就知道为什么若干年后,她笔下的曹七巧会如此暴戾,那个顾曼璐又如此可恨又可怜。张爱玲骨子里的冷漠孤独,并不信任任何人,是时间积蓄在她体内,是她不得不不停地把自己放在自己的空间里,独来独往治疗自己。

人生盛大如布影,对于独来独往的你,无论你布影前是怎样的角色,化怎样的妆,做怎样的动作,布影身后,都是那个你最本真的样子。什么岁月无情刀刀刻在身上,什么百转迁移物是人非,你练就的一身独来独往,最后只是一种状态,与任何情绪都无关。

6

我很喜欢三毛的的一句话:知音,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独来独往的现在,以及过去的你。因果相连,生生相关。

我永远记得自己15岁那年,因为自己错失一言,被班主任误解为早恋告诉我父母时,自己无力辩解的样子,也永远记得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内向的“问题少女”不知如何是好的难过,以及同学,他们也主动站到了老师的那一边,留下我一个人。在组队活动的时候,找不到伙伴,呆呆地站在一旁。我的孤独是别人给予的,然后深深地走进了我的生命。

不过如今,我依旧满怀感恩,在热闹的少年时代,学会了一个人独自面对死气沉沉的周遭,心平气和。这大概也算是我至今看来平顺日子里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因为那时,我懂得,独来独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独来独往的你,并不爱自己。

7

从来,鲜花似锦,驽马为啸,都只是过客。你所见到的独来独往,都有一段你并不知道的曾经。时间铸成的厚厚的铠甲,并不会让你寸步难行,只会让你知冷知暖。

至于往后,如果你一不小心成了独来独往的人,你便会懂,没有谁的独来独往是与生俱来的。

真的!

情商高和情商低的人都有哪些表现

有人说情商和教养有很多共同,这个我不否认。

我有个两个朋友,朋友一杉杉,她是个不懂情商却伪情商高的人。

比如在聚餐冷场或尴尬时,她想开口缓解,可一开口你就知道,她是在为圆场子或者是应场子而生拉硬拽拼凑出来的话。

虽然从这没错,但偶尔也明显的让人感觉出来这句话是拿来应急的。

可能有人会说,那杉杉怎么称得上是情商高呢?确实,她称不上情商很高,除了分场合说话以外,她还管不住自己嘴巴,喜欢秀智商当情商。

她能在平时和别人的说话聊天里,一下就能猜出别人的企图或用心,不论好的坏的,然后故意说出来问对方自己猜的对不对。

有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情商和智商不对等,你不能把你不礼貌的小聪明,当做情商高。”

这话很适合杉杉,因为她经常让对方从头到脚的犯尴尬症,虽然杉杉并无恶意且觉得自己很聪明。

除此以外,在讨厌一个人时,杉杉一边恨不得谁都知道,一边又努力的和对方像平常一样说话,这就导致被她讨厌的人会觉得她虚伪并且更加讨厌她,还不如光明正大的讨厌一个人。

实际上讨厌一个人,哪怕光明正大,倒也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而真正的低情商就是讨厌一个人时,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背后还会挖苦讽刺对方,而真真情商高,是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一种私人情绪。

一面保留着自己低情商的习惯,一面又想营造出一种我情商高我很大方的样子来,然后只做做表面上的功夫,这就是伪高情商。

另一个朋友曹三白,是个真正自身素质高情商高的人,让人感受到这就是高素质好家教。

她经常在安静的听完别人的发言后给出赞美,哪怕对方是她并不喜欢的人,哪怕对方只是小小的装13。

例如她有一个不怎么喜欢的男生,就坐在她后面,每天上课或自习讨厌的男生都会找她说话,甚至会一个尴尬的问题翻来覆去的问她,说实话,如果是我,早就劈头盖脸一顿骂了,而曹三白并不是,她不仅一直笑着听他说完,明明讨厌的人讨厌的事,她还会最后用一个玩笑来结束自己都烦恼和对方的纠缠。

有人说这叫装,可是如果我说,一群人吃饭男生因为没有生活费故意说钱丢了,被戳穿时她会故作惊讶的说刚刚刚好捡了二十块钱,然后帮他解了尴尬;社团讨论活动时她永远是先肯定别人后才会反驳;在逛街时发现相恋五年的男友劈腿,她并没有当场冲上去而是回去后向男生确定了才和平分手,分手后明明撕心裂肺般的难过,还是每天作息正常三餐按时,没有哭天抢地没有死缠烂打;和我吵架时我连最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她抹了把眼泪还是没有说出我的软肋。

那她还叫装吗?

有人和我说这不是情商高,而是素质高家教好,细细看来,高素质和好家教都会促使一个人成长为柔软善良的样子,所以说情商和素质与家教几乎对等。

而曹三白就是那种微博上能收到的高情商的十大表现,她能占八条。

我曾经问过她,“既然你讨厌一个人,为什么还要像朋友一样对待他?”

曹三白是这么回答的

“我讨厌一个人是我的私人情绪,虽然我讨厌一个人时他在我眼里浑身都是错,但实际上他自身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不能因为我的私人情绪而牵连无辜的他。”

我想这是我听见过家教最好情商最高的一句话之一了。

“我讨厌一个人是我的私人情绪。”

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有很多人,私人情绪会带到工作或者交际中来。

我遇到一些人,他们讨厌一个人时,要么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要么表面上一派祥和而背后各种讽刺挖苦,什么尖酸刻薄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正算起来,这还倒不如那个光明正大说讨厌对方,而不会背后嚼舌根的人。

曹三白这样子会做人情商高的人,除了良好的家教,她也不会将私人情绪和其它混淆,不仅会做表面功夫,还会真真诚诚的将表面功夫做成实际功夫,让每个人都感觉舒心,哪怕不喜欢她的人,也指责不出她的什么缺点。

当然,曹三白也不是完美的,她也有闹情绪的时候,真正有误会或者很生气,她会主动联系对方,讲话说明白,最后无论是不是她的错,她都会道歉。

是我的错那就道歉让你生气了;不是我的错那就抱歉让你误会了。

最后再来说说情商低还当做个性率真的人。

我遇见过一个人,和杉杉一样,总能在相处时快而准的看出对方的意图或者用心,不同的是,她喜欢挑明了故意让对方难堪,或者戳破别人的用心,不论虚情或真心。

朋友跟她说,这样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是情商低的表现,可是她对此的辩解是,“既然有人心怀鬼胎我为什么还要给人家留脸面?这个世界恶心着呢,你圆滑你世故你就变得和这个世界一样虚伪恶心了。”

我不能说这段话说的大错特错,最起码有一点对的,这个世界确实很恶心。

可是你不顾别人感受的让人难堪,哪怕那个人的别有用心和你没有关系,哪怕那个人是真情实意,你这么做,也很恶心。

这就是自私还别不承认,你是顾及了自己的感受,那别人呢?

你说圆滑和世故就和世界一样恶心?可圆滑和世故并不是绝对的贬义词,圆滑不等于狡猾,世故不等于市侩。

我羡慕处事圆滑的人,我也愿意将世故看做一个人的内心阅历,我觉得,这两样在我心里都值得尊敬。

反而那些拿着口无遮拦当作率真,刻薄嘴欠当个性,才是最让人受不了最恶心的,我这么说可能有点重了,但是没办法,这样的人在我心里就是这么恶心!

所以说情商高不仅仅是要会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也要会说话,能接受批评认识错误。

当然这个社会上情商高到能说出“我讨厌一个人是我的私人情绪”这句话的很少,我们不求做到这样,也希望能管好自己的嘴巴。

毕竟,聪明的人都有一张漂亮的嘴巴。

世界上优秀的人太多,你要记得做自己

我开始对他感兴趣来。

他上课从来不带点名册,也不带什么讲义,也不用课件。只是带和一个水杯子。一站就是两个小时。他有次写了满黑板的秦国的小篆,对每个字研究得很深。

这让我惊奇。虽然我听不进去他的课,但我能感受到在这小小方寸的教室里,有一位遗世而独立的长者,他在分享他最热爱的东西。

他说起自己的人生岁月。做过人事处的处长、留校做行政工作的期间,他还一直以写字为乐。听他说起他的工作,和书法没有一丁点儿联系,可丝毫没有愁眉苦脸,怨天尤人。

最后那堂课上他说起忘我。他说人只有忘我,才能健康地生活。我看着他微笑的脸庞,心里突然很感动。

我感动的是,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优秀的人。大多人按部就班、努力奋斗,都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活出自己的人太少太少。大多人的优秀很多无非是活给父母看,活给他人看,享受着别人的羡慕。

可我们往往忘记了活出自己的期待。

忘我是什么呢,忘我是不再在乎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你怎么活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我有次去南方旅游认识了Y小姐。偌大的大巴,不知道为何就觉得她无比亲切。和她聊了很久。才知道她刚刚大学毕业。没有考研也没有找工作。

我问她:“你父母不着急吗?”

她说:“我和父母商量好了。签署了一年的协议。这一年我怎么安排是我自己的事。我喜欢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我想开一家像它那样的青年旅舍。”她指了指窗外的那家旅舍。

我在心里不禁感慨,这姑娘有些理想主义啊。

后来一直和她保持着联系。和她在一起很舒服,没有社会的浮躁气。

Y后来去了北京。在那里找了很多工作。据她所说,当过西单的服装售货员、宾馆前台招待员、广告派单者、送外卖的。日子很苦,她有时还怀疑自己是否还坚持着最初的梦想。

“绕了一圈又一圈,我也不知道这是否离梦想越来越远。但是我总觉得这些经历都是值得的。我总要为我的旅舍积累资金、人脉。要不然,我头破血流多少次,都是匹夫之勇。”她发给我的微信消息。

新年时,她发给我一个视频,那是在西单附近大家一起狂欢的情景。在众多欢声嘈杂中,她的笑脸闪映在其中。这个每晚住在潮湿的地下室的女孩子,不知失眠过多少次,和父母吵过多少次架,但她还笑得那么真诚。

有时候我在想,她是不是太固执了。这个世界那么现实,并不是所有人的梦想都会实现。但我知道,其实我也被她打动着。因为她手里始终握着人生风筝的线。当大风来临时,所有人放走了手中的线,风筝不知所踪。可她手冻红了,还是抓着。

人生不走到最后,真的无法说出谁活得才是对的。但是我们沿着别人的轨迹走,真的有时真是没劲透了。

为什么要走和别人一样的路,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们要做那个乖乖的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然后考公务员、考研、考博。于是人生中很多事情也不再问是否喜欢。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再也不去管是否这适合自己。反正总觉得这是安全的。没什么惊心动魄,也没必要为了什么粉身碎骨。

我们也预想到了梦想它的归宿,是多年后自己身处热闹时杯边的一声悄然的叹息。我们终究是选择了怀念它。

但是我却不甘。很多人却不甘。哪怕会失败很多次,但不枉走过一生这一趟。

Y将那一年扩展到了五年。最后她开了一家自己的客栈。在朋友圈发了短短的文字。她说“感谢自己。”

我看着视频里她剪彩的兴奋,那么怕鞭炮声的她,没有捂耳朵,只是一直笑,笑得让我误以为此时是春天。

最后,在书法课结课的时候,我写了这样一段话给老师:

“这个世界如今太浮躁,人们着迷的事情太多,但说到底,又有哪些是人生必需、心之所爱。您能潜心研究书法,用所有情感去写字,不为其他俗务所扰,犹如茫茫大地中一苇以航,随从者、知己者虽少,可您却航行得远。”

现在想想梦想不过是自己的事情,再怎么绚烂,再怎么凄凉。其中的过程别人都不会懂。

但愿我们走到尽头时不再有遗憾,为自己而活。

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稳定的时候少。

常常抱怨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的了。

不理解本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这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你连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都理解不了,你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不要以为有了这个就会有那个。不要以为有了名声就有了信誉。不要以为有了成就就有了幸福。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了威望。不要以为这件事做好了下一件事也一定做得好。

有人崇拜名牌,有人更喜欢挑剔名牌。有人承认成就,更有人因为旁人的成就而虎视眈眈。有人渴望权力。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权力的运用。

一个成功可以带来一连串成功,也可以因你的狂妄恣肆而大败特败。没有这一面的道理,只有那一面的道理,就没有戏看了。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详属于信心,大吵大闹暴露了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

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如果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论证自己是多么多么地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结果、没有按自己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为了安详,我的经验是:

一、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海潮汹涌、湖光如镜、花开花落、月亏月盈、四季消长、三星在天,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事“动观”亦相宜。到了对大自然无动于衷,只知道斗斗斗的时候,您的细胞就要出麻烦了。

二、多欣赏艺术,特别是音乐。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一个标志。

三、遇事多想自己的缺点,多想旁人的好处。不要钻到一个牛角尖里不出来,不要越分析自己越对,旁人越错。不要老是觉得旁人对不起自己,不要像一个钻头一样地钻了一个眼就以为打通了世界,更不要把风钻的所有的螺丝钉焊得死死的。那样的话,您能不碰壁么?

四、不管您是不是有一点点“伟大”,您一定要弄清楚,其实您与常人无异,您的生理构造与功能与常人无异,您的语言文字与国人无异,您的喜怒好恶大部分与旁人无异。您发火的时候也不怎么潇洒,您饿极了也不算绅士……人们把您当成普通人看,是您的福气。您把别人看成与您一样的人,是您的成熟。越装模作样就越显出小儿科。

五、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的调剂,该玩就玩玩,该放就放放,该赶就赶赶,该等就等等……永不气急败坏,永不声嘶力竭。

六、幽默一点。要允许旁人开自己的玩笑,要懂得自嘲解嘲。有许多一时觉得急如星火的事情,事后想起来不无幽默。幽默了才能放松,放松了才可以从容,从容了才好选择。不要把悲壮的姿势弄得那么廉价,不要唬了半天旁人没成,最后吓趴了自己。

七、小事情上傻一点。该健忘的就健忘,该粗心的就粗心,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如果只会记不会忘,只会计算不会大估摸,只会明察秋毫不会不见舆薪,只会精明强悍不会丢三落四……您的心理功能不全——比二尖瓣不全还麻烦,您得吃药了。

八、也是最重要的,要多有几个“世界”,多有几分兴趣。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打牌,可以逻辑,可以形象,可以创造,可以翻译,可以小品,可以巨著,可以清雅,可以不避俗,可以洋一点,可以土一点,可以惜阴如金,可以闲适如土,可轻可重,可出可入,可庄可谐,尊重客观规律,要求自己奋斗,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您还要怎么样呢?

美貌是优先入场券,却不是永久的通行证

去朋友的理发店小坐,遇见一对母女,女儿做头发,母亲做陪。无意间听见她们一段对话。

女儿:我想割眼皮。

母亲说:好。

女儿:我想打瘦脸针。

母亲说:好。

女儿:我朋友她妈给她买了一套衣服,6000块。你也给我买吧!

母亲还没说话,朋友看不下去,说:你找个好老公,让他给买吧!

女儿说:不弄漂亮点,哪能找到好老公?

母亲也开口了:就是!让我闺女好好美!

我看了看那姑娘,她要变漂亮,很明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母女俩又开始自己聊,话题不外吃穿等琐碎小事。母亲谆谆教导女儿,不要被现任男朋友套牢,要把眼光放宽点放高点。这时女儿的父亲进来送东西,黑瘦矮小,话语间我得知:他们这家人,父亲是个出租司机,母亲没工作,女儿上普通大学的大专。

父亲走后,母女俩又炫耀了一会各自的首饰。母亲说本来打算给女儿买戒指的,但因为这是未来女婿的事,先不买了,反正只要她变漂亮找个好老公,一切都会有。

她们走后,朋友笑说,不必大惊小怪,这样的人她天天见,可现实了。

这不叫现实,叫白日梦。

很有一部分女人,她们认为要过好日子,必须靠个好老公;要找好老公,必须要漂亮。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漂亮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逻辑挺严密,可惜是个伪命题。不但看轻物化了自己,也低估了男人,好男人才不是只懂看皮囊。

我曾经认识一位所谓的美女,身边人说她的脸简直就是一张通行证,全世界再难办的事,只要她刷一下脸,瞬间搞定——所以,她每天只要把脸保养好,这一辈子就够了。

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整天不在美容院,就在去美容院的路上。有一次我看到她在路上领着孩子,那么光鲜靓丽的人,孩子却蓬头垢面,可知其对脸的专注让她已无视生活的其它方面。

但就这么一个大美妞,有一天竟然被离婚了,因为先生说遇到了真爱。我困惑:“为什么连她这样的大美女都留不住老公的心?”阅历丰富的老男人告诉我:“你别以为男人就会看脸,其实男人更想从女人身上学到东西,共同成长。脸再好,没头脑,不就是朵花吗?花遍地都是。”

美貌会给你的人生加分,但不会成为全部。

戴安娜终生最不甘的事,是自己倾国倾城的容貌,却输给又老又丑的卡米拉。但是,查尔斯王子就是甩了她奔卡米拉而去,因为他觉得和后者更有话说。

甄嬛能在血腥的宫斗中走到最后,一枝独秀,靠的不是一张纯元脸,而是一颗比纯元还要聪明果决的心。

美国女孩埃莉诺,从小母亲就替她发愁:“你长这么丑?将来可怎么办呢?”这个丑姑娘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世,她成了孤儿。也许正是知道,唯有自己可以解救自己,所以才努力学习知识,成了一代才女。

后来邂逅了相貌堂堂的哈佛大学学生富兰克林·罗斯福,后者被她的聪慧深深折服,他们的感情遭到未来的婆婆极力反对,她觉得埃莉诺根本配不上自己儿子,但男方还是顶住了压力与埃莉诺成了婚。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啦,她成了总统夫人。

你是不是想说,她还不是最终靠了男人?其实,是罗斯福沾了埃莉诺的光,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他未必当得上总统,正是竞选中她的出色表现,给罗斯福加了分。

1945年,罗斯福逝世,联合国发布了划时代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这部宣言的诞生标志着“人权”概念从此成为现代世界最具有权威性的道德理念。你说这和埃莉诺有毛关系?

当然有,因为这部宣言正是埃莉诺主持并起草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成天挂在嘴上的“人权” 俩字,正是埃莉诺贡献的!谁说丑女人没春天?她给别人带来了春天!

连琼瑶奶奶都毒舌说过:“美丽的女人总以为仅凭美丽就可以赢得全世界,殊不知美丽是很残忍的东西,因为它一定会消逝会老去。所以一个聪明女人要懂得丰富充实自己。这样,当女人老去,虽不能花一样明艳,却可以树一样常青。”

不用把宝全押脸上,充实头脑和打造脸蛋一样重要,甚至更划算,更保值,未来更有升值空间。美貌有可能是人生一张优先入场券,但不会是一张永久通行证。

当下社会进入一种误区,就是我们对外貌美的追求进入一种矫枉过正的阶段。

当然了,历史总以进两步退一步的规律前进。但你的头脑得清醒,别先把自己忽悠瘸了。

追求外貌美没有错,就怕错在以为有一张漂亮脸蛋便可一劳永逸,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有一技之长傍身,可比只会自拍修图高级多了,不用捧着一张脸到处兜售待价而沽。

进可造福人类,退可自食其力,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气定神闲的女人才最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