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结果,不要跟人家讲,你有多么努力

故事1

教英语那会儿,有个学生很聪明,但是很懒,我对他一点也不放心。有一次,我跟他聊天,让他不要太贪玩了,成绩提升以后,假期随便嗨。

他告诉我说,他在家里会努力背单词,完成我布置的任务。

等到了听写单词的时候,他还是错了一大片,正确率一点都没上去啊。呵呵,那没办法了,抄吧,每个单词抄五十遍,不抄完不让回家。

故事2

上大学的时候,晚上喜欢去操场练练拳脚,跟兄弟们摔摔跤,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个一百八九十斤的男生,他跟我们说他是练啥啥啥的,反正就是练了挺久的,颇有心得。

后来,他经常过来一起练,到了打实战的时候,他没赢过任何一个人,连有些很弱的,都能干过他。

其实这哥们儿人挺好,就是关于格斗这方面,他跟我们说的,和实际上的表现相差太远。

故事3

简书有个叫白教主的姑娘,在我眼里,她一直很努力,包括跑全马,包括写作。我跟她只见过一次面,上面这些,是我在她朋友圈看到的。

真正让我对她刮目相看的,是她现在所取得的成绩。

3个多月前,她开始坚持码字,一开始文章很普通,为了让自己的努力不至于白费,她除了每天坚持写以外,她还研究了十几本文案写作书,参加写作培训,大量阅读。

现在,她在简书上已经写了近十万字,有了近千粉丝,拿下了15000元的文案。

故事4

太原十点读书会的班长叫做小朱,身高174,几年前,她结婚生娃后,体重160斤,真是个又高又壮的女汉子。

这对女生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到哪儿都得遭受别人目光的侵犯,忧桑了很久很久。

她决定要减肥了。

她坚持控制饮食,每天锻炼,严格要求自己,6个月后,她让身边的女性朋友们都疯狂了–她成功地瘦到了104斤,直到现在还保持得很好。

故事5

同学K哥,去年跟我一起练演讲,初见他时,他的演讲水平真的不敢恭维,呆板无趣,没有主动给他鼓掌的欲望。

他告诉我们,他当年的目标就是要把演讲练好。

当时我觉得这哥们要实现目标还真的挺难的,因为一直没见他有啥进步。

但他还是一直坚持在练,还专门参加了一个演讲俱乐部。

中间有两三个月,大家都有点忙,一直没见。有一次,我们都去演讲班上课,这哥们上台的架势吓到我了 。

声音洪亮很多,肢体语言丰富很多,而且,竟然还把大家逗笑了好几次。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这段时间他一直坚持在两个演讲俱乐部认真地“玩”,尽可能多地上台演讲。在那边还拿过第一。

月初,他发微信告诉我,他已经是那个俱乐部的会长了。

故事6

后面三个人,是不是比前面两个更可爱?

努力是好事,但是,不追求结果的努力往往会让我们自己多多地找借口。

不要再拿我只是享受这个过程来欺骗自己了。

你告诉别人你在努力,大家也都知道你很努力,可你知道吗?

要让这个世界承认你的努力,你必须拿出结果来!

你我生活不同,不必相互打扰

郭靖曾让杨过很尴尬:

武林大会上郭靖布告天下“天大好事”——将女儿郭芙许配给杨过。

结果杨过断然拒绝,搞得场面十分尴尬。

谁之过?

郭靖认为自己夫妇名满天下,女儿品貌武功相当,又当着各路英雄的面公布喜事,他杨过必定欢喜之极。

但对于杨过来说却相反——你郭靖觉得天大好事,我杨过未必心里欢喜。

你的好心,错在以己度人

王小波曾说:“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别人‘推己及人’的次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

且不对比中国与世界,单我们身边就不乏“推己及人”:七大姑八大姨用她们的经验劝你早点结婚,父母认为创业不如考个公务员……

这样一厢情愿“为你好”的事,别说常人,就连一向思想清醒的鲁迅先生也犯过。

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小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但鲁迅认为玩物丧志,不让弟弟碰风筝。

有一次,10岁的周建人,忍不住躲进小黑屋糊起风筝。鲁迅发现后,一把夺过风筝扯碎。

时隔多年后,鲁迅先生回想此事,心中十分愧疚。

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热忱”地建议他人,这本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以自己的生活去衡量他人生活,以自己的价值观为标杆,力求他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生活。

推己及人,收起你的尺度

王蒙曾说:“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齐景公,穿着虎皮袍子欣赏雪景,景致十分美丽,对晏子说天气很暖和。

晏子不犯糊,直截了当地说:“是你穿得暖和,百姓都在挨冻。您要设身处地想到百姓,国家才会兴旺。”

真正替他人着想的人,是绝不会以自己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去定义他人世界。

布莱希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经历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尺度自然也不同。单单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世界的人,世界在他眼里也是片面的。

总是以已度人的人,既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更别提真正为他人着想。

你我生活不同,不必相互打扰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朋友的劝慰,内心都会冒出这样的话,“你说的都对,但那只适合你”。

并不是什么事披上“我是为你好”的大衣,就是善行。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了解过那个人的处境和感受。

吾之蜜糖,可能是彼之砒霜,有人追求惊险刺激的人生,也有人觉得生活富足就是最大的圆满,对错?幸福?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庄周曾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要以自己的生活为标尺,力求让所有人都按你的意愿去生活。如果不能为别人的人生加分,最起码应该不去打扰别人。

不打扰别人的幸福,就是最大的善行。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俭省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了。

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

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两厘米左右的膏条,而不是一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

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 T 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则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

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第一件事是学习。

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

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

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

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儿隔山买牛的味道了,甚至比买股票的风险还大。

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

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第二件事是旅游。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局限,但你要想法弥补。

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

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

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

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

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

古代的人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饥一顿饱一顿全无赘肉。

生存的需要逼得他们不停地奔跑狩猎,闲暇的时候就装神弄鬼,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都不是轻体力劳动,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

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

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

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

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有没有省钱的方法呢?

其实也是有的。

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从吃饭看一个人的人品

01

刚搬了新家,搬家具、装修,前前后后忙活了几个月,也没少吵到邻居。妈说,以后过日子邻里关系最重要,因此决定在新家里请邻居吃顿饭,也好彼此熟悉。

听说邻居是江苏人,妈特意上网了解了一下江浙一带的饮食,也学着做了几个清淡的菜。饭桌上,邻居一家吃得很尽兴,直夸妈的手艺好,大家彼此熟络了不少。临走,邻居也邀请我们下周去他们家吃饭。

邻居阿姨显然厨艺很好,不一会儿就做了一大桌子菜,热情地招呼我们开饭。但一进餐厅,我和爸妈都愣住了,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糖醋……一桌子菜几乎全是糖醋。邻居笑着说:“你们别介意,我们家就是无糖醋不欢的,来来来,快吃!”虽然作为湖南人看到这一桌子糖醋确实有点尴尬,但也不好拂了邻居的好意,只好坐下来一起吃。

但是这次吃饭最终还是不欢而散,我们吃得太少引起了邻居阿姨的不满:“我用拿手好菜招呼你们,你们还不满意吗?真是不近人情!”

妈说:“算了,这样的邻居以后只能维持表面的客气,不能深交。”我不以为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嘛,不用这么认真,再说他们也很热情啊。”

妈摇摇头:“不仅只做自己喜欢吃的菜,还要强迫别人认同,说明太过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气量小,难容人。连吃饭都这样,生活中必定是个自私之人啊。”

一段时间之后,和其他邻里熟悉起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其他人家和邻居家的关系都不怎么好,甚至还起过冲突。

02

二姐和男友相处了一年,两人年纪也不小了,便商量着是时候见见双方父母。

男友火速订好了熟悉的餐厅,两人精心准备去赴这场长辈的饭局。两边大人也都是第一次见面,饭桌上也客客气气的。二姐和男友心想,这么和气应该没问题。

没想到吃完饭回家以后,二姐的父母发话了:“你这个男朋友在我们眼里不过关!”

第一,吃饭的时候一点也不老实。一桌子坐了好几个人,他的筷子却在各个盘子里随意划拉、挑挑拣拣,专挑自己喜欢的吃,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第二,吃饭时正是饭点,人多,上菜慢,他反复催促服务员可以理解。但他态度十分霸道,对服务员呼来唤去,一副大爷的架势。服务员再三道歉多次解释,他依然不依不饶,还总是以投诉威胁服务员,毛手马脚,没有一点镇定的样子;

第三,他的家庭也不尽如人意,上菜时珍珠丸子只有六个,我们恰好六个人,他母亲看到是儿子喜欢吃的菜,一个劲儿为他夹,根本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当然,更体现了在他父母眼中根本没有你。

听完父母的判断,二姐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上来。

03

酒品如人品,其实吃饭更见人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一日三餐,吃饭本来是每个人的日常习惯。从一个人最习惯的事情里,往往能看到他做人的真态度。饭桌上总担心自己吃不好、不知道谦让的人,生活里八成也是个自私鬼。

有人说,男人婚前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就是婚后对待老婆的态度。这话可能有些极端,但吃饭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无不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教养、情商,还有人品。和大家一起吃饭,却对服务员大呼小叫,在大家面前完全不掩饰苛刻计较的嚣张嘴脸….这种人,婚后也往往是大男子主义。

难怪,中国人凡事都喜欢从一起吃个饭开始,吃饭可是个大学问!体谅和礼貌体现在点滴小事之间,不要在餐桌上泄露了自己的人品;精神的养成,也尽在这一碗一筷之间!

细节见人品

01

高中同学聚会,临别时拍了张合影,用素素的手机拍的,约好了回去发同学群里,馋馋那帮没来的。

然而第二天,素素把照片一个个私聊发给了我们,并没有在群里晒。

我有点奇怪,说你直接发群里多省心,还可以让没来的同学都看看。

素素说:想发来着,不过看S拍得不太好,她平时挺注意形象的,所以就作罢了。

我细看那张照片,素素自己倒是发挥很好,S呢,头发凌乱,笑得也夸张,跟她平时在朋友圈和同学群里发的自拍差距很大。

想来S是不愿那张照片出现在群里的。

虽然她没说,但素素体会到了她的心意,并尊重了她。

这种尊重,其实并不容易。

如果素素是个嫉妒狭隘的人,她可能会巴不得S拍得丑点,越丑越要发群里,让大家看看S的真面目,揭穿她靠美图软件维持的美貌假象。

或者,就算素素心不坏,可能也会随手把照片发群里。反正她自己拍得美,反正大家也都说了要在群里晒,至于S会不会不高兴,管她呢。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知道这件事会让你别扭,但我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我做了你没办法怪我,我不做你也未必会感谢我。

那么要不要这样做,就考验一个人的人品了。

请注意,是人品,不是情商。

情商决定着“你能不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而人品考验的是“你想不想让别人不开心”。

大部分人,是有“能意识到别人会不开心”的情商,却没有“不想让别人不开心”的人品。

02

朋友小谢曾有个闺蜜Q,俩人住楼上楼下,以前好到吃饺子都要互送一碗,但后来因为一些误会闹崩了,现在关系很僵,楼道里相遇都不打招呼。

去年Q婚内出轨,老公要离婚。小谢曾拉着我跟她聊过一次,分析他们的婚姻状况,看还有没有必要挽救。

后来他们还是离了婚。

前不久,我和小谢以及几个朋友吃饭。大家知道她跟Q曾经交好、现在交恶,就试着打探Q的离婚内幕。

一位男士插科打诨地问:是她外面有人了吧?

有你啦?小谢说。

男士不甘心:那到底为了啥?

小谢笑:可能是因为谁做晚饭的问题。

大家都笑。

我心里暗赞,觉得小谢真是好机智又好善良。——她跟Q闹这么僵,说心里没怨气肯定是假的。

那么,别人问她“Q是不是外面有人”时,只要说一句“她呀”,配上一个轻蔑的笑,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而且这个密泄得神不知鬼不觉——我什么也没说啊,别人怎么理解是别人的事。

但是小谢没有。她选择了帮Q保守这个秘密。虽然这会让在场的朋友都觉得她不实在,虽然她完全没义务牺牲自己的交情去维护Q的声誉,但她下意识地,保护了一个已经交恶的朋友。

这真是件特别小的事,小到只是一句话和一个笑容的分寸。但这个小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小谢骨子里的善良,从此对她好感倍增。

03

我在杂志社工作时,有次社长谈了个广告,单子很大。

社长自然不能做具体业务,所以要找个业务员跟客户对接。

我们一致认为小韩做这个事最合适,因为他跟那公司的老总是老乡,人也比较能干。

那天社长约了老总下午见面,想叫着小韩一起。却不巧,小韩请假外出,手机又一直打不通。

社长很急,临时喊来另一个业务员小顾,说下午你跟着我去吧。

天上掉下个大单子,小顾喜不自禁,说太好了,我回去准备下。

社长说好,又补了一句:本来小韩去最合适,他跟那老总是老乡,但现在找不到他,没办法了。

这样啊,小顾想了一下,说,小韩有两个手机号,他以前用另一个号给我打过电话,我翻翻看能找出来吧。

十分钟后,小顾来找社长,说我联系上小韩了,他下午能过来。

社长很高兴,连连点头,说好啊。

小顾出去了。社长看着他关上门,回头就竖了个大拇指,跟我说:这孩子,这人品。

这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前段时间我和社长见面,偶然聊到小顾,我说起这件事,没想到社长也记忆犹新。

他说:虽然就是找个电话号码的事,但换一般人,做得出来吗?那天要是小顾跟我去,单子就签他手上了,好几万的提成啊,对他可不是小数,但这孩子就硬把小韩给我找出来了,我心里真是感动,冲他这份厚道,我后来又给了他好几个单子。

我问:小顾知道您为什么给他单子吗?

社长笑,说,他不知道,他可能以为是自己运气好吧。

我后来想,我们现在喜欢把“运气好”说成“人品爆棚”,原来这话也不全是玩笑,很多好运气,真是拼人品拼来的。

04

人品很重要。这谁都知道。

可是在凡俗的现实里,我们其实也没什么机会做救苦救难、博施济众的大英雄,更很少会做烧杀抢掠、坑蒙拐骗的大恶人。

一个人的人品,多半要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展现。

说起来,无非是:

聚会愿不愿意买单,

打车会不会主动坐前面,

在外面能不能善待服务员保洁员,

开车时是不是乱变道乱开远光灯,

捡到手机钱包会不会原封不动返还……

正是这一件件小事,让别人对你的人品有了判断。

很多时候,可能你只是下意识地做了某事,自己完全没在意,但别人看在眼里,就感知到了你的为人,进而决定了对你的态度,是依赖还是防备,是欣赏还是反感,是信任还是怀疑,是有求必应还是避之不及,是想在生命中拉黑你还是置顶你。

当别人看到你细心善意地不把同学的丑照发群里,不在背后透露交恶的朋友的隐私、拱手把掉到自己手上的大单子让出来……别人自然对你心生好感,另眼相看。而这些,显然都不是刻意装出来的。

而如果你内心没有这样的善意,那么就算平时处心积虑地刻意表现自己有多好,也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本性的真实来。

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人:话说得特别动听,有些事做得也不错,但你总能在某一个偶然的瞬间,发现TA的自私和冷漠,然后不由得心生失望。

而那个人可能并不自知,还沉浸在自己苦心经营的假象里,以为所有人都还当TA是绝世大善人。

这样的人,到了拼人品的时候,往往都会输。但TA很难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只会觉得是别人的错,是别人辜负了TA。

TA不知道,人是会被细节出卖的。

所以,若想攒人品,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人,诚诚恳恳地对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在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感受到你的善良、正直、宽容、诚信。

而好人品,一定不会白攒。到他日有需,它定会带给你惊喜。

在这个拼人品的世界,好人品是一个人的护身符,不仅惠人,更能利己。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