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女人才算会过日子

前几天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女人可以称作“会过日子”?十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从来不烫染护理头发,不精细护理指甲,从来不自己花钱在外面吃一次饭,家里从没买过花,买的东西全是实在又划算的,不乱花一分钱……算不算很会过日子?

我说不算,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会省钱。

大概是因为几千年来我们的物质太匮乏,人们必须省吃俭用,不浪费一粒粮食一分钱,才能满足一家人的温饱,所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总认为,只有精打细算才算会过日子,而形容一个女人节俭,通常会说她“会过”。

节俭=会过日子。这个等式在过去可能是成立的。但是如今,大部分国人已经摆脱物质上的困窘,吃饱穿暖基本都不成问题,我们实在不该再把节省作为生活的准则,作为衡量女人会不会过日子的唯一标准。

一个女人,不买新衣服,不做头发,不用化妆品,不舍得吃好的,不舍得花钱看病,忽略自己的形象和健康,灰头土脸咬牙切齿地攒着钱,这样的节俭得不偿失,不算会过日子。

而不舍得出去吃饭,不舍得买花看电影,不舍得一家人去旅游,不舍得带孩子去一次游乐场,不舍得在非基本需求方面花一分钱,这叫不懂生活,不叫会过日子。

还有,路遇矿泉水瓶必须捡回家,买菜只买很便宜但烂掉了一半的,明明很忙却还为了省两块钱去超市排队一小时买鸡蛋,这是穷怕了钻钱眼儿里了,跟会过日子挨不着边。

勤俭节约是美德,穷奢极欲是恶习,这无需讨论,但这也绝不意味着花钱就可耻,省钱就光荣。在经济条件尚好、赚钱能力也不差的情况下,一味地为了省钱而节衣缩食,降低生活质量,把本来可以宽松从容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苦苦哈哈,这难道不是对自己和家人生命的浪费吗?

真正的会过日子,是把穷日子过富。而这个富,应该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要充裕,精神上也得丰盛才行。

根据自家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生活打理得有品质、有情调、有意思,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我们家楼前有块小空地,有年春天,一楼的邻居姐姐领着两个不到十岁的女儿把那地开出来,种上了菜,隔三差五带着孩子们去浇水、除草、捉虫。此举起初赢得楼里几位老太太的一致好评,赞美之词当然就是“会过日子”。

但是没多久,老太太们听说她光买菜籽就和肥料就花了二三百块,还一直用家里的自来水浇地,口风就变了。到菜成时,这块地已经成了笑话,“一共就结了仨茄子,十来个西红柿,”老太太们说,“都不够自来水钱。”

这是那代人的思维方式。

但是,一个妈妈让两个女儿经历了一次春播秋收,体验了播种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种的白菜萝卜茄子西红柿一天天长起来,这种体验是几百块钱能买到的吗?这种收获,不是比那点农作物价值高得多?

还是那个姐姐,我常见她和老公骑着自行车,各带一个女儿,穿着好看的亲子装,兴高采烈地去游泳,去近郊玩,去看话剧。

我觉得这才叫会过日子。

无论男人女人,让自己和家人尽量多地享受优质美妙的好时光,才叫会过日子。

做得好饭,收拾得好家,处理得好亲戚邻里关系,才叫会过日子。

把六十分的日子,过出八十分的滋味,让一家人都过得神采奕奕丰盛饱满,才叫会过日子。

会赚钱,也能让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才是真的会过日子。

仅仅会省钱,为了省钱而毫无意义地亏待自己和家人,这显然不是“会过”,而是“不会过”。

人不能做赚钱的机器,更不要做省钱的机器。以浪费生命为代价的节俭,不值得提倡。

通情达理的人自带光芒

小孩子讲道理,叫懂事。成年人明是非,叫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承认生活是有游戏准则的,懂得并且愿意遵守——有所坚持,有所畏惧。

后来接触到越多的人,经历越多的事,就越能深刻的感知通情达理的重量。

一个朋友跟喜欢了十年在一起八年的女孩分手,理由很简单,不懂事。

他说,平时在他面前任性也就算了,但是在妈妈的病床边,因为一条所谓的“暧昧短信”,又吵又闹。把她从病房里硬拉出来之后,一切都回不去了。

有一次单位组织方案推介比赛,在公布完分数之后,一位选手对于评分结果很是不满意,直接冲上舞台,对现在的社会和体制一再批判。观众席一阵唏嘘。

批判完之后,他问评委,能不能再给他一次讲解的机会,重新评分。

院长说,机会原本可以有。但是比赛的规则可以破,做人的规则不能破。也许你现在还不懂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多年以后你会明白:年轻是好事,气盛就不对了,越早摆脱越好。

一次几个朋友聚会,其中有一个女孩刚做完小手术,不能吃辣椒和葱姜蒜。然后一个姑娘对大家说只一个她吃的免葱姜蒜就可以了呀。

大家都附和说吃清淡点也挺好的,于是这个姑娘点一大盘辣子鸡放到自己面前,一个人吃。事后其中一位好友直接对我说,以后有她在的聚餐,就不要叫我了。

容易相处的人,从来都是知道适可而止,懂得礼貌和尊重,而不是任何时候都像小孩子一样,不高兴就哭闹,不合心意就发脾气。

一直觉得,人和人之间相处,是有一定准则的。带着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就算意见不合吵起来,也不会影响感情的。最怕不讲道理,对人性没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成人的模样,小孩子的脾气,肆无忌惮。

之前住在单位公寓的时候,一个姐姐给我们讲,交朋友,一定要交做人讲规则的。讲规则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都会对人性有所敬畏,对生活多一点温柔。那些过了十八岁还是不愿意讲规则的人,绝对不能深交。

是啊,如果成年人没有什么害怕的,就如同缺失强大的力量去支配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每一个女孩,不管以前做的是公主梦还是女王梦,离开家之后,就要开始遵守社会运作的准则。

小孩子的一些坏脾气和肆无忌惮,没有人会计较。但是长大之后,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社会就不再是爸爸妈妈为你构筑的那个梦幻城堡,它是真实而复杂的。

在现实的世界里,用孩童般的任性、撒娇、自我为中心,是绝对不可能摆平种种突如其来。

无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愿意的,不愿意的,喜欢的,不喜欢的,都一股脑儿压来的时候,就需要遵守规则,需要真真切切的聪明与智慧,温柔与包容,克制与接受。

周围的很多朋友顶着独生子女的帽子长大,其中不乏一些长到三十岁,还把社会等同于自己家,按自己的情绪做事,按小孩的方式对待生活,甚至分不清楚张扬个性和嚣张无理的区别。

一个朋友说,在自己持宠而骄逼走男朋友之后才想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怎样就怎样的。也明白了理工科男友曾给她讲过的道理:如果人生有分数,所谓的漂亮、优雅、才华、财富,都是后面的0,只有通情达理,才能把前面的那个1竖起来,这样后面再加零才有意义。

通情达理是一个人最大的魅力所在。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跟通情达理的人在一起,很多事情都变简单了。

一个学姐结婚之后一直跟婆婆住在一起。学姐说,之前总是听别人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实际上没那么难,通情达理的人碰到另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矛盾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很多事情都同理,除了家人不能选择之外,我们的朋友、恋人,都是用跟自己契合的方式走到一起。爱情和友情之中,通情达理,无疑是解决所有矛盾的基础。

因为跟通情达理的人相处,不需要太多解释,只要懂得遵守生活最基本的规则——你对世界微笑,世界也必然报之以歌。

如果过了十八岁,不要再把自己当小孩子了。在最美的年龄,是架构人生的黄金时期,越早摆脱小孩子的无所畏惧越好。

学会在现实而依然有规则可循的成人世界里,用跟年龄相匹配的通情达理,架构自己的生活圈,和自己的丰盈人生。

前两天听到朋友讲她二十三岁的妹妹还是像小孩子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人伤己之后,就开始抱怨这个社会丑陋,怀疑真善美的存在。多想对这些大小孩说,如果可以,自己站在阳光里,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了。

最后,希望有一天,如果我们成长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不是因为曾经伤得深,而是因为我们在简单的日子里,用自己的洞察力,自觉告别了懵懂无知的状态,懂得了生活的有章可循。

美貌是优先入场券,却不是永久的通行证

去朋友的理发店小坐,遇见一对母女,女儿做头发,母亲做陪。无意间听见她们一段对话。

女儿:我想割眼皮。

母亲说:好。

女儿:我想打瘦脸针。

母亲说:好。

女儿:我朋友她妈给她买了一套衣服,6000块。你也给我买吧!

母亲还没说话,朋友看不下去,说:你找个好老公,让他给买吧!

女儿说:不弄漂亮点,哪能找到好老公?

母亲也开口了:就是!让我闺女好好美!

我看了看那姑娘,她要变漂亮,很明显,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母女俩又开始自己聊,话题不外吃穿等琐碎小事。母亲谆谆教导女儿,不要被现任男朋友套牢,要把眼光放宽点放高点。这时女儿的父亲进来送东西,黑瘦矮小,话语间我得知:他们这家人,父亲是个出租司机,母亲没工作,女儿上普通大学的大专。

父亲走后,母女俩又炫耀了一会各自的首饰。母亲说本来打算给女儿买戒指的,但因为这是未来女婿的事,先不买了,反正只要她变漂亮找个好老公,一切都会有。

她们走后,朋友笑说,不必大惊小怪,这样的人她天天见,可现实了。

这不叫现实,叫白日梦。

很有一部分女人,她们认为要过好日子,必须靠个好老公;要找好老公,必须要漂亮。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漂亮就能过上好日子。 这逻辑挺严密,可惜是个伪命题。不但看轻物化了自己,也低估了男人,好男人才不是只懂看皮囊。

我曾经认识一位所谓的美女,身边人说她的脸简直就是一张通行证,全世界再难办的事,只要她刷一下脸,瞬间搞定——所以,她每天只要把脸保养好,这一辈子就够了。

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整天不在美容院,就在去美容院的路上。有一次我看到她在路上领着孩子,那么光鲜靓丽的人,孩子却蓬头垢面,可知其对脸的专注让她已无视生活的其它方面。

但就这么一个大美妞,有一天竟然被离婚了,因为先生说遇到了真爱。我困惑:“为什么连她这样的大美女都留不住老公的心?”阅历丰富的老男人告诉我:“你别以为男人就会看脸,其实男人更想从女人身上学到东西,共同成长。脸再好,没头脑,不就是朵花吗?花遍地都是。”

美貌会给你的人生加分,但不会成为全部。

戴安娜终生最不甘的事,是自己倾国倾城的容貌,却输给又老又丑的卡米拉。但是,查尔斯王子就是甩了她奔卡米拉而去,因为他觉得和后者更有话说。

甄嬛能在血腥的宫斗中走到最后,一枝独秀,靠的不是一张纯元脸,而是一颗比纯元还要聪明果决的心。

美国女孩埃莉诺,从小母亲就替她发愁:“你长这么丑?将来可怎么办呢?”这个丑姑娘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两年后父亲也去世,她成了孤儿。也许正是知道,唯有自己可以解救自己,所以才努力学习知识,成了一代才女。

后来邂逅了相貌堂堂的哈佛大学学生富兰克林·罗斯福,后者被她的聪慧深深折服,他们的感情遭到未来的婆婆极力反对,她觉得埃莉诺根本配不上自己儿子,但男方还是顶住了压力与埃莉诺成了婚。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啦,她成了总统夫人。

你是不是想说,她还不是最终靠了男人?其实,是罗斯福沾了埃莉诺的光,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他未必当得上总统,正是竞选中她的出色表现,给罗斯福加了分。

1945年,罗斯福逝世,联合国发布了划时代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这部宣言的诞生标志着“人权”概念从此成为现代世界最具有权威性的道德理念。你说这和埃莉诺有毛关系?

当然有,因为这部宣言正是埃莉诺主持并起草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成天挂在嘴上的“人权” 俩字,正是埃莉诺贡献的!谁说丑女人没春天?她给别人带来了春天!

连琼瑶奶奶都毒舌说过:“美丽的女人总以为仅凭美丽就可以赢得全世界,殊不知美丽是很残忍的东西,因为它一定会消逝会老去。所以一个聪明女人要懂得丰富充实自己。这样,当女人老去,虽不能花一样明艳,却可以树一样常青。”

不用把宝全押脸上,充实头脑和打造脸蛋一样重要,甚至更划算,更保值,未来更有升值空间。美貌有可能是人生一张优先入场券,但不会是一张永久通行证。

当下社会进入一种误区,就是我们对外貌美的追求进入一种矫枉过正的阶段。

当然了,历史总以进两步退一步的规律前进。但你的头脑得清醒,别先把自己忽悠瘸了。

追求外貌美没有错,就怕错在以为有一张漂亮脸蛋便可一劳永逸,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有一技之长傍身,可比只会自拍修图高级多了,不用捧着一张脸到处兜售待价而沽。

进可造福人类,退可自食其力,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气定神闲的女人才最好看。

作为歌手,张曼玉教会我们的6件事

张曼玉是一个演员,她演的《青蛇》、《甜蜜蜜》、《花样年华》看了无数遍,可是真正让我喜欢上她的,却是作为一个歌手的她。作为一个歌手,在音乐节上走音却理直气壮地说不喜欢的人可以不用听,说她演戏演了20次还是被人说是花瓶,唱歌也请大家给她20次机会。

那一刻,我爱上了这个永远20岁般勇敢洒脱的女子。而作为歌手,她教会了我们关于人生的六件事。

NO.1 你不放下行李,如何说走就走?

“拍八十部戏和一百部戏没什么区别。如果我不停地拍戏,一直拍到六十岁,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是个好演员,但对我自己而言,我是一个空白的人,只是一个片场公主,最摄影棚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很多人都无法放弃自己已有的成就,最后那些引以为豪的成就反而成了捆绑住自己手脚的绳索,因为放不下,又没办法负重前行。

“如果我演戏演到死,那么我最多就是一个人生,但如果我也做音乐,做剪辑,那我的人生就变成三个了”

所以张曼玉是勇敢的,放下十几年在演艺圈的努力奋斗得成果,抛下演员的身份,和新开启的梦想远走高飞。

NO.2 喜欢就去尝试,不要考虑结果,你不做永远不知道喜不喜欢适不适合。

2014年张曼玉出现在草莓音乐节,她穿着一身黑,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当《甜蜜蜜》的音乐响起,她拿着话筒,低沉喑哑的嗓音随着旋律撩动。

据说当时的歌迷好多人因为受不了她的歌声而纷纷离场,一位观众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话:张曼玉在努力演着一个歌手,但是唱歌这件事,不是努力就有成果的。

难道因为不擅长就不能够尝试么?难道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是因为有什么成果才做的么?

喜欢一样事情就是单纯的喜欢,像她说的“我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得到什么,达到什么地步”,抱着喜欢的初心去尝试任何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即便做得不好,至少也经历了,尝试过了,如果人生做什么事都要有目的都要达成什么目标,那会不会太无趣了些?

NO.3 就算别人否定你,你也不要否定自己。

“我演戏演了20次还会被人说成花瓶,我唱歌也希望大家给我20次机会”

不因为别人的否定而轻易否定的自己,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别人的意见并没有那么重要,不是他们说你不行,你就一定不行。

草莓音乐节现场,阵风8级。音乐节主舞台的篷布被撕开第一道口子时,张曼玉的第三首歌《Stay》刚刚开始,当主舞台顶篷被狂风扯开第二道口子,摩登天空的某位工作人员再也坐不住,他一个箭步上台,奔到依旧沉浸于演唱中的张曼玉身旁,试图把她从舞台中央拉走。“抱歉,工作人员说篷子有危险,让我停止,我站在旁边唱行吗?”张曼玉用生硬的普通话向台下的歌迷喊话,现场一片欢呼。不到五秒钟,坚持唱了两句的张曼玉还是被工作人员拉下舞台。

“要是因为被骂而说算了而放弃,这样多年来的梦想算什么?”

所以就算一百个人说你不行,你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如果因为尝试一次失败就放弃,那么你怎么知道尝试第二次、第三次不会成功?

NO.4 live the moment(活在当下)

“我也常常改变我的想法,但是想法多也没关系,想法多也是希望,能带来excitement,就是最后没做或者做但没成功都没不用在意,因为有了这种excitement,每天早晨醒来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享受活在当下的快乐,即便经历了十次失败的恋情,也依然义无反顾追求爱情。

未来和过去统统不重要,现在,此时此刻才重要,现在想做什么就马上去做。

NO.5 只要你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做导演六十岁都不晚,我现在还想做一些别的事情,多积累一点人生经验。”

她像一个迫不及待跑去外面冒险的小女孩,永远对事物充满新奇的幻想和尝试。

作为一个歌手,张曼玉四十多岁才出道,作为一个导演,或许得等到60多岁,可是即便六十多岁也不晚,只要你想开始,什么时机都是好时机,没有太早太晚,只要你想开始,就是刚刚好。

NO.6 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谁说五十岁就不能青春永驻。

“我今年是四十九岁六个月,不是五十多岁。”

她像小女孩一样和说她五十多岁的人较着真。你看她在舞台上随着音乐尽情摆动腰肢,看她在镜头面前不顾形象大笑,哪里是五十岁的人该有的样子,可是谁说五十岁就必须端庄典雅?谁规定五十岁就不能疯疯闹闹,做自己想做的事,开始自己还未开始的梦想?

“如果我终将五十岁,那么我希望我的人生也像张曼玉一样热烈精彩”

男人送女人多少钱礼物,才算得上珍贵

节日当前,有个朋友问我:“好纠结,被两个男人同时追,为了方便,就叫土豪A和屌丝B吧,土豪A的礼物是块比较贵重的手表,屌丝B的礼物很有创意,是张授权说明,上面写着我对他有随叫随到的使用特权,你说,哪个礼物更珍贵呢?我既喜欢A的多金也着迷B的多情,最好同时兼具,姐姐你别骂我。”

亲爱的姑娘,我怎么会骂你呢,多金和多情,谁不爱这两样啊,真是说到女人心坎上。只是,我觉得你的两样礼物都谈不上珍贵。

土豪愿意花很多钱砸你,和屌丝愿意花很多时间砸你,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没拿最好的东西给你。

最重的礼物,是他送给你他自己最稀缺的东西——比如成功男人的时间与草根男人的金钱,都是昂贵的馈赠——这里的“成功”和“草根”仅仅是关于状态的形容词,不带有任何情感意义,千万别敏感,上面的两样礼物如果倒个个儿,土豪随叫随到,屌丝一掷身家,倒真的更用心。

而好的礼物,至少是你想要的,或者是你需要的,平时无意透露,对方便知情达意的送了,才是心心相惜。

你瞧,熟女的讨厌之处就是不再藏着掖着,费力气说好听的假话,我更愿意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直截了当表达观点,把那份客套的力气花在更值得和有趣的事情上。

男人送女人多少钱的礼物才算得上珍贵?

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我听说过的最珍贵的心意,来自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

圣诞节前,妻子德拉一个多月才攒了1美元87美分,即便时光倒流一百年,这也是微不足道的金额,距离一份体面的礼物太遥远。

而德拉有一头天赐的好头发,褐色瀑布般闪耀,为了给深爱的丈夫吉姆挑选一份珍贵的礼物,她犹豫再三把头发剪掉卖了,揣着卖头发的20美元幸福地在店铺间搜寻,为吉姆最重视的饰品祖传怀表配了条白金表链,在此之前,这块古董表一直用寒碜的旧皮带拴着,男主人甚至不好意思掏出来看时间。

德拉回家后把凌乱短发烫成了一头淘气小卷,忐忑等待丈夫下班。

果然,吉姆回家后惊呆了,震惊的原因不是妻子不美,而是——他从大衣口袋取出自己的圣诞礼物,“一套完整的发梳,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发相匹配”。

德拉捧着发梳闪着眼泪:“我的头发长得飞快,可是,不送你一份别致的礼物我根本没法过圣诞!快把你的金表拿来,我搜遍全城才找到这个,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样子。”

她把白金表链捧在手心,他却平静微笑:“亲爱的,我卖了金表给你买了梳子,现在,我们做肉排吧。”

一对清寒的夫妻,住在每周租金8美元的公寓,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铺老板那儿省出一个个美分,却买了两份变成废物的礼物。

可是,还有比这更珍贵和有爱的废物吗?

作为与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经典不是我粗糙的复述所能表达,可是,这的确是我认为最珍贵的礼物。

女人为什么渴盼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生日、情人节、圣诞节、结婚纪念日等等,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不是她多么拜金,而是,她在意他心里有她的情谊。

不过,既然爱收礼,就要明白收礼的规则,这个规则可不像礼物本身看起来那么堂皇和有爱。

收礼军规第一条:喜欢贵重礼物的姑娘,请接受在经济上被物化以及情感上被边缘化的可能。

土豪愿意砸你昂贵的礼物,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重视自己的时间成本,并且拿你当作商品消费,他用金钱缩短交流的距离,他并不在乎和你之间真正的理解与互动。

当然,如果你渴望的是别人给予的优越生活,这显然是个不错的机会,只是,收礼之后不要再跟人家谈感情,指望对方真心陪伴,得了便宜还卖乖难免遭人嫌弃,活在当下享受礼物也是聪明选择。

收礼军规第二条:男人能够陪伴你的时间,通常与礼物的贵重程度成反比;每件礼物都送得恰到好处的男人,往往情感经验异常丰富。

除了特殊行业与富X代,极少有男人能相对容易地成功,多金的背后往往是更多的勤奋与付出,一个在事业上升期全情投入的男人,不太可能有充裕时间陪伴左右。

而男人无论多么富有,只要他的钱不是轻松得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赚的,他本能对财富有先天的敏感和敬畏,不会用暴殄天物的方式对待金钱。

男人第一次见面就为你不惜重金地花钱,照料无微不至,这个人最好不要作为结婚对象发展,甚至连朋友名单都删除——首先,他肯定见识过很多女人;其次,他觉得金钱可以搞定一切;最后,他拿你当作一个用钱可以砸下来的女人。

同样,大多所谓的成功男人不管多么喜欢美女,可是,真到娶老婆的临门一脚,最终选择的往往还是具备很强传统美德的女子,或者白手打拼,或者勤俭持家,绝不是眼睛盯在名牌店花钱如流水天天要礼物的姑娘——所以,即便是你看到的所谓网红,背后都有一串励志故事,并且自己的兜里都揣满了自己挣的钱。

收礼军规第三条: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收礼也要回礼。

任何领域,包括感情,不想吃亏的最好办法,就是别想着去占人家便宜——礼物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馈赠,也可能变成一项无法摆脱的负累,所以,接受的礼物至少不能超过一个女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有些礼物需要以时间、情感、自由、独立、身体等等去交换,代价太大,未必值得要。

我还记得身边的一位姑娘美滋滋地说起和男友分居两地的某年圣诞,在机场依依不舍送别,登机前,对方突然塞了张方片在她手里,耳边嘀咕:上飞机再看。

打开,才发现是块口香糖,上面写着:不让你一个人走。

那个男人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她说起这个故事,笑得幸福又甜蜜,虽然一块口香糖简直算不上礼物,更和金钱没多大关系。

一个女人的幸福,和金钱有关却也无关。

亲爱的姑娘们,愿大家在这个平安夜和圣诞节,都收到送到自己心坎上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