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最近有刚毕业的小孩子问我,说令姐你能不能告诉我,刚进职场的时候遇上工作上的难处了怎么办?

这一刻我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条状态,说十年后你回头看今天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真的。

然后我给他回复说,哪里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够让你感觉千山万水物是人非了。

最近跟一些老同学聊天,说起刚进职场第一年的感觉,想着那个时候自己去餐厅吃饭也得先看看菜单的价位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有个男生说自己那一年连续一个月都在楼下的快餐店点一份麻婆豆腐,这样可以既下饭又省钱。

或许你以为我要说的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可是我要说的如今这个状态是,这个男生如今依旧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他已经积攒了几年的工作经验跟人脉,如今遇上了很好的投资人开始自己创业了,只是如今的他每次请我们吃饭的时候,已经不是需要像当年那样斤斤计较菜价的那男孩了,也就是说,他心里不慌了。

回到前面那个刚毕业的小孩问我的问题,我本来一开始的回答是想告诉他,说你得熬,熬过去就好了,用我闺蜜的话来说,只要你没死掉,那就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我还想用尼采那一句“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来安慰这个小孩。

但是想了一会,我就删掉了这刚打出来的一排字,然后我敲出了另外几个字回复他: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很多年前我看《艺术人生》里有一期采访了我最喜欢的奶茶刘若英,朱军问她,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你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你不会很气急败坏吗?刘若英的回答就是,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刘若英在出道前陈升曾经是她师父,她就是著名音乐人陈升的助理,刘若英在唱片公司里几乎什么都要做,甚至要洗厕所,她跟另外一个助理两人一周洗厕所的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而这另一个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往事回忆的意义在于,总是会让人记住的是美好那一部分,至于其中的艰难也总会被岁月所弱化,这也是我跟很多长辈请教他们过去经历的时候,他们对于那些过往的苦与难大多时候都是一笑而过,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了。

所以回到如今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一个非职场新鲜人,我能想起来的这三四年的工作感受也是美好多于不快乐的部分,但是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感悟到的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以前总以为熬过这一段时光就会好起来了,这种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

一是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所谓好起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个熬过去的日子里,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当下觉得困难重重,殊不知其实你所经历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一切,当然那些极端个别的案例我不想拿来论证这个事情。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基本的职场规则,要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说我们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到了工作环境的时候九成是用不上的,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领悟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心态上的调节,这件事情小到我该不该跟隔壁的同事打一声招呼,大到比如直系领导给我安排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规则有冲突,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你就像一个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孩子,没有家人,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师姐可以问,周围一群陌生人漫无表情的穿梭于办公室里的走廊过道上,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你身后的景象千变万化飞速流转,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个慢热的人,加上性格内向,所以职场第一年里我的状态就是很恍惚的,这种状态就是,我自己会经常在座位上边干活边发呆,这时候周围的同事或者领导喊我的时候,我总是会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哦”一声,这个时候领导已经走远了,我赶紧问身边的同事求助,问刚领导说了个什么事情,接下来于是赶紧各种处理,但是因为同事很多时候传达得不够准确,很多细节问题没有交代清楚,我不能去问领导,因为我刚刚回答的态度是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了,于是我就懵里懵懂的把事情做完,结果想也知道,肯定是各种退回来反复修改的。

也是因为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差点得了抑郁症,因为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方案交上去领导没有回话,PPT演示完了同事们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做分享会的时候想把气氛弄得活泼一点,但是不知道怎么把握一个度…就是这种没有人给你反馈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冷落了。

几年后我自己才慢慢摸索明白一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别人都是在静悄悄中观察你的所作所为的,你没有多少经验谈资,所以他们看到只是你的个性表现跟基本的职业态度,而你表现出彩的那部分,即使他们欣赏你但是也不会表现出极其热情欢喜的样子,他们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恩师,他们没有必要鼓励你,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做的不对而用力批评你,这种不悲不喜的状态,或者就是所谓的职业成熟人吧。

所以就是因为这种看似不被认可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才是对的,还有就是,要只是坐在座位上干活也就算了,很多时候你是需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的,他们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有跟你的磁场合与不合的的感知,于是你觉得有时候很小的事情沟通起来很是吃力,哪怕就是申请个印章,哪怕就是填一个流程审批表,一步步关卡让你觉得就像冒险游戏一样,只是这一场游戏里没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闯关的寸步难行了。

也是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一点,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其实恰好就是维持职场有序进行的准则所在,正是这些你当年看起来死板麻烦、密密麻麻的种种规章制度,才是一个新鲜职业人学习到东西最快的教材,因为这些准则都是一年年完善补充过来的,你熟悉的越多,适应得越快,你的焦虑感就更减少的多一些。

很久以前我一直也都告诉自己,说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我慢慢发现”熬”这个字已经不能带给我力量了,我渐渐意识到,当我职业上开始有积累,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个团队,接一个好的项目,这个过程中必然就涉及到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部分。

而我也开始知道,那个坐在我对面办公室里的领导,他每天需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协调状况,那个每天早出晚归的CEO,他需要跟投资人说服各种前景跟趋势,他还需要面对各种错综的媒体关系。在那一秒钟 我突然间明白,有许多事情我要自己面对。

创业比工作更委屈。

我身边最近多了很多出来创业的朋友,以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辩证的看待这些事情,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慢慢完善,而另一部分人,纯粹就是为了那一句所谓的“再也不在公司里干的比狗还累了”就跑出来了,结果自己组建团队的时候发现不是几百个难处,而是没有终点的难处。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打工的,就让你的苦多一些,也不会等你成为一个老板的时候,你的牛逼就会多一些,那些纳斯达克敲钟背后的重重苦逼,是媒体包装出来的幻象里永远不会写出来的。

在我的判断原则里,他就属于那一类理智型的创业者,这种人即使在创业路上走不下去了,角色换成一个职业人,他也不会是糟糕到哪里去的人。

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想我身边的人,他们在做什么,我想不奢求极致,只需慢慢变好,我们都会变得更好。

当然如果这条路上如果有人与你同心,那么这份委屈可能会变得少一些淡一些。

同样的道理,这些过来人,以及或许我有一丁点资格作为另外一波人的过来人身份,我所能告诉你们的就是,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我们对所谓“会好起来的”期盼不再是一种极致追求,需要马上呈现物化的东西,或许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进步跟慢慢变好。

毕竟,无论在什么样的岁数里,成长这件事情,都是我们灵魂里一辈子的课题。

请尊重一个男人爱你的方式

莉莉又一次在半夜11点打电话给我,说她想结婚了。这是她今年的第N次跟我说想结婚,我说:跟我说没用,跟C先生说去。

莉莉跟她的C先生在一起已经三年了,关系一直都很好,是公认的一对模范情侣,结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莉莉是我的大学同学,人长得漂亮、自立又善良,过去,追求她的人不计其数,不过,她都没动过心。C先生条件一般,追了莉莉将近一年,做了莉莉365天准时的早安、晚安和天气预报,最终牵手成功。

我问莉莉,你觉得C先生爱你么?你愿意跟他生活一辈子么?

莉莉很笃定地说,当然啊,我们在一起之后,就从没想过要分开。我肯定会嫁给他的呀。

我反问,那就是C先生现在还不想结婚咯?

莉莉说,不是,他也想结婚。

我说,既然都想结婚了,那就去领证呀?耗着干嘛,等别人来拆墙么?

我知道莉莉外表很单纯,内心其实有一点公主病,因为害怕受伤,所以哪怕碰到心动的人,不表白也不接受,她希望这一辈子谈一场恋爱就好,结一次婚就好,希望爱她的那个人比她更爱自己,爱她的美丽、单纯,也爱她的无理取闹、小情绪。

她希望她哭的时候,有人逗她笑,她寂寞的时候,有人陪她玩。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那个人也会为他挡风遮雨。她希望她的MR.Right心里只有她一个人,愿意为她做一切的事情。

C先生又恰好是这样的一个人,C先生在莉莉的面前就像一个不倒翁,又像一个弥勒佛,无论莉莉怎么朝他撒气都微笑着,无论受了什么挫折都挺立着,跟C先生在一起,有安全感,有占有欲。

而莉莉更像是一个被惯坏的小公主,偶尔想到C先生要出差,虽然饮食、起居、娱乐、消遣等等C先生都会给莉莉做详尽的建议参考,但莉莉仍旧会忍不住想哭……认识C先生之前,莉莉的生活是吃饭和旅行,和C先生在一起后,莉莉的生活是爱情和婚姻。

莉莉说,其实,我就是想要一个求婚!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决定,所以一定要让世人来作证明,证明彼此爱的忠贞和执手的信念。莉莉梦想着有一个王子骑着白马在她的面前说爱她,更希望有一天这个王子站在城墙上对这个世界宣布“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女人”!

我对莉莉说,求婚这并不难呀,回头我提醒一下C先生。

莉莉说,我不想要只是两个人、两枚戒指的求婚,我想要一个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求婚,不管多少年以后想起来都会心动的求婚。

是不是只有当众表白的爱情才是真爱?是不是只有当众下跪的求婚才是誓言?我想我了解莉莉的心,就像很多女孩渴望在情人节、生日的时候收到一大束的玫瑰,而不是一顿晚餐、一场电影,在她们的眼里,有一种爱情是就想让别人羡慕和忌妒的爱情。

有多少女孩梦寐以求一场别开生面、永生难忘的求婚,所以有了电影院求婚、快闪求婚等五花八门的形式,往往被求婚的主角在众人“嫁给他”“答应他”的起哄声中陷入了短暂意识空白,而旁观者也在众人“嫁给他”“答应他”的起哄声中陷入了自导自演的幻想。可是,这些求婚的爱人们,最后都幸福了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的方式,并非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在外人面前高调对你示爱,他们的爱是你无聊时的开心事、生病时的避风港、受伤时的出气筒以及24小时的客服电话。

他们不一定会在朋友圈里晒恩爱、在公共场所秀亲昵,也不会走街串巷收集1000个陌生人的祝福来表达真心,不是不够深情,他们只是需要你懂就好,并不需要让更多的人来定义他的深情。

敢在所有人面前说爱你的人,并不一定真的爱你,但是真的爱你的人肯定敢在所有人面前说爱你。

如果你爱一个男人,请尊重他爱的方式,别强求他公开地示爱或者求婚,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冷暖自知,并不需要外人或祝福、或看衰的见证,如果现世安稳、佳偶天成,这样,哪怕耄耋之年,你还可以初心地说:老头,你还欠我一个求婚!

别让你的气质也丑陋到爆表

台湾歌手王心凌,近日发行全新舞曲主打《少女的祈祷》,专辑是一张吃汉堡的造型,网友一致认为这种图片做封面“主要是气质好!”于是大家火速跟风,朋友圈也上线了大量晒“气质”的图,好多平时一本正经的朋友,开始发自拍照,穿韩服的,扮鬼脸的等等,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啊,当然也配了同样的话:“主要看气质。”一时间很是欢乐,“气质”也成了年度热词。

只是气质不光都是看脸看出来的,听一句话,见一段字,一个看人或对事的眼神和微笑里,你做人的气质就尽显,有的宽厚谦和,有的暗香浮动,有的则腐败酸涩,有的更是让人掩面捂鼻。气质,是一个人从内到外所发挥出的内在质量的升华或是腐败。换句话说,气质不是自己说出来的,也不都是美好的,充满负能量的气质装都装不像高大尚,唯有那些美好的气质才是内在修养和文化内涵的结合,散发着我们灵魂的香气。

有人就是喜欢自己给自己加标签,比如“高大上”、“女王”、“男神”、“女汉子”、“暖男”等等,也就顺带着又给自己定了个价格,单身的说是没有人配得上自己,自卑的说是有一天会让别人高攀不起,不知所以的也觉得自己无限高端。于是原本单纯的灵魂在这样那样的标签下日渐苍白无力,与其说生活残酷到让一代人失去了梦想,不如说你功利且虚荣到让梦想都变成了一种矫情,你自私且自大到让气质都散发出恶心的气息,让人根本没兴趣看的时候,你连想拼脸和拼才华的机会都没有。我不认为人分三六九等,但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却有多种选择,如果你不能选择做更好一点的人,那你的社会价值就是零。当你满心负能量的时候,生活的美好一点也看不到,气质也会像雾霾天般丑陋到爆表。

当你一边炫耀着自己的优秀,一边却对服务生挑剔,你还是没有教养;当你一边高谈大格局,一边却不懂最起码的礼貌,你还是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当你一边阔论上流,一边却狗眼看别人的时候,你还是一副怎么都不入流的模样。当我们看待任何人都拥有一双尊重的眼睛,你就是个被迫在公共场合给孩子喂奶的乡下女人,因为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气质也比好多人高大得多。这个社会有些人不装好像就活不下去,于是各种标签也五花八门,可我们还是会在某些年龄段,或是自己想爱的时候褪去所有的伪装,我希望那时候的你不要太难看,不然你终将孤单,而这样的孤单往往就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常常有人问我气质美好的女子是什么样?其实无所谓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我们更好一点的生活状态就是,不需要任何标签,终于知道了自己好,不是浮夸,不是张扬,不再需要被人捧,也不再需要很多爱的,而是我们内心清楚明了:是的,我就是这么的好,我已经在做一个更好的人了。也常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女子?先从小事做起修行自己的气质吧,穿干净的衣吃自己做的饭,养好或烫或染干草样的头发,保持标准体重下浮5%的身材,交往一个正能量的朋友,给自己疲惫的生活找一个英雄的梦想,或许是爱情,也或许就是一个人也要拥有一个人美好的样子,彻彻底底和过去的苦乐伤愁告别,哪怕你暂时不能摆脱往昔的得意和现下的困顿,只要你做了决定就已经是走出了第一步。

美好的气质都是带着正能量的,有温度的灵魂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明,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够看湿了眼睛和温暖了人心,那一定是因为我们自己……

联系他之前,忍五分钟

当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不爱你的人而言。

不爱你的人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曾经爱过你,后来不爱了;另一种是自始至终都没爱过你;而最坏的那种,是从来没有爱过你,却让你以为他曾爱过。

爱情原本就是人生中最疯的一部分,而在结束时,最让人发疯的一部分是,可能你还满心喜悦地计划着有他的未来,他却欠欠身,撤了,甚至都没有给你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对男人来说,清楚地分手是个艰难的任务,很多人只是长久地不再联系你,当你联系他时他表现出冷淡,经常说很忙,然后就以为你已经明白了。

不管怎样,至少我们已经明确了一点,他不爱你,也不准备跟你在一起。

如果爱有一个按钮就好了。按一下“on”,电源打开,按一下“off”,一切结束。

也许有很多人也这么想过吧。

可是,他爱过你(或他让你以为他爱过你),他单方面撤出的时候,你还在爱着他的惯性里。

你还习惯夏天的时候为他选最甜的西瓜,做最冰的果汁,吃饭的时候习惯迁就他去最辣的川菜馆,习惯闻着他身上淡淡的烟草味道入眠,习惯看见适合他的衣服就掏钱包。

或者,他从未表示过爱你,但也从未明确拒绝过你。你约他吃饭,他有时候也会来;你约他夜里出来玩,他也会赴约,只是从来不单独跟你在一起。你觉得,他的态度总是“道是无晴却有晴”,好像,自己还有可以进步的余地,也许有一天,他会接受你。

很多故事和电影里表现过,一个女人不顾一切地对一个男人好,他一开始不明白,但历经波折之后,终于明白,这个女人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而自己早就不知不觉爱上她了。于是,happy ending驾着七彩祥云,来了。

只是,现实生活大多没有为你准备好这么多的波折。你很难有机会去跟一个人出生入死,生死不渝。为了救他,带上小青去昆仑山千里盗仙草?陪他跟天下所有门派对抗,之后隐遁江湖?在危急时刻救他一命?

不不不,实际上我们能做到的,不过是给一点关心和支持。甚至,如果你并不是那个已经要跟他共度一生的人,你能给的关心和支持都是有限的。他崩溃的时候你不能抱着他入睡,不能展现你所有的温柔和体贴,因为,他会找的第一个人,不是你。

而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心疼你、爱着你的人,是舍不得让你做这么多的。

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就会凡事为他着想,不论是选见面的地点、吃饭的口味,或者他想做的任何事。跟我们一样,男人也是这样爱一个女人的。

他们舍不得你走太多路,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会选你最爱吃的菜系,自己陪着甘之如饴(好吧,当热恋的激情褪去后,至少还可以选两人都喜欢的馆子而不是只迁就一方)……

相信我,大多数男人比女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跟谁在一起。

如果对方说了已经不爱你,相信他。

如果对方从未表态过接受你,相信他,他真的不准备接受你。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爱着他的惯性里,就先告诉自己,联系他之前,忍五分钟。

不管是准备打电话、发短信,还是准备QQ或微信。

停住你准备点向他名字的手。

这五分钟,你可以看一篇短小的文章,它为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可以吃一颗苹果,它为你提供维C和健康。

可以敷上一张面膜,它帮你保持肌肤鲜嫩。

如果在办公室,你甚至可以处理完一个订单,这个订单也许会为你带来一份不错的收入,甚至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

五分钟后,可能你就不那么想跟他说话了。

其实,通常跟这样的男人,你也并没有多少要说的。

对已经决定放手的人,恐怕要说的话都不那么令人愉快。讲述幸福的过去?它正在消失。谴责对方的负心?那只会带来尴尬。勾画美好的未来?相信我,如果有这个打算,他不会离开你。

而那些跟你从未开始过的男人,恐怕一直也不会有太多话可说。经过一段时间,两人都不能在一起,足证至少到目前,你们都没在一个频率上。换言之,也就是没在一个世界里。

而你生命中宝贵的五分钟,可以用来做多少美好的事啊。

女人的见识比美貌更重要

张爱玲说,女人是同行,以“同事”的眼光看,女人为了美丽真是不遗余力。

身边有个女友,和男友步入感情平淡期后,就陷入了惴惴不安之中。男友在设计院上班,每日工作超过18小时,而她待业在家,闲到发慌。

因为无聊,她不时会打电话给男友,东拉西扯,最后的关键问话是:“你爱我吗?”男友的回答越来越敷衍,她就越不安,情急之下,想到了整容。先是偷偷的,做激光、冻结脂肪、除毛……最后终于发展到,趁男友出差,去医院开了眼角。

但这努力并没有让男友“回心转意”,相反的,每日疲于生计的男友,觉得只会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她,荒谬又无趣,纵然眉眼修整得精巧,却也无法激起他的爱慕。他们最终分手。

这故事让人心生感慨。女人为了美貌吃尽百般苦头,但别忘了,倘若光有肌肤眉眼之美,没有智识和能力的支撑,那皮囊很容易在岁月的刮毁下,摇摇欲坠,逐渐坍塌。

你看同样是香港娱乐圈鼎盛时期的女神们,钟楚红和林青霞就保养得宜、气质出众,细看去,她们都比年轻时有了稍稍的发福,面容也不免攀爬一些皱纹,但因为她们始终都有对世界的好奇心——林青霞写书,钟楚红摄影,她们不躺在从前的黄金时代上黯然神伤,而是努力填充自我,丰富内心,所以展现出来的,也是带有岁月感的雍容和美丽。

相比之下,脸庞紧致得有些怪异的关之琳,就显得不那么愉快,倒不是说离婚就是失败,而是她恃美行凶一辈子,忘了两个人相处,最重要的还是灵魂的契合,而非美貌和财力的两两相对。

如果没有足够的见地和智识来保护那美丽,那不仅容易被判为花瓶,还可能被觊觎、被伤害、被看轻。

很多女人总以为,一遇良人,就能从此高枕无忧,但其实从来没有良人和恶人这个对立的标准可言,当你足够强大时,能够随时从一段糟糕的关系里脱身时,就没有人能伤害得了你;相反的,如果你只是以弱者的身份存在,需要怜惜、需要保护,那么最初觉得你楚楚可怜的人,最终也会让你变成可怜的人。

这话说出来真残忍。可是这世上或许从没有良师益友般的爱人,没有人会拦腰抱你起来看世界,相反,他们会仗着你看不到事物的全貌,胡乱骗你。当强者面对弱者,嘴里说着爱,手上却总忍不住,趁火打劫。

亲爱的,只要对镜贴花黄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当代,见地比美貌更靠谱。

我听过一个八卦,一个男人和妻子白手起家创业,几年后他们坐享上亿身家,此刻男人看自己的妻子,就看出了百般的瑕疵——皮肤太粗糙了,眉眼凶了些,噢还有,她为什么就不像公司里的职员那样,用崇拜的眼神看他呢?

于是男人心生倦意,不到半年,提出离婚,妻子走得很平静,她懂得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更懂“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道理,她不哭不闹,清空了自己的衣柜。

男人也很顺理成章地,找了个娇媚的年轻女孩,起先一切都是妙不可言,女孩的软语温存,给了男人极大的慰藉和满足,但渐渐的,他们之间变得没话聊——女孩只关心这一季又流行什么包,头发该换成什么颜色最衬皮肤,而男人面临的问题则要艰难得多,商场倾轧、公司变动,这些沉重的话题,他不知该如何跟女孩说起。

偶尔提一两次,女孩也只是用嗲嗲的“不要紧啦”来回复,男人突然意识到,那莺声燕语并不能给他切实的支持,反而是前妻当时直率、朴实但一阵见血的讨论,更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男人终于懊悔万分。

这不是一个用智商让男人回头的故事,我们真正想说的是,和肌肤的莹洁、五官的精致、声音的温软相比,更能让你扎根于广阔大地的,是你的才华和见地。前者多少有些“娱人”的性质,而后者,则是悦己。

悦己是让自己活成一块海绵,随时准备像吸取水那样,吸收营养、丰富自我。

这样的女性,哪怕有朝一日老了,眉梢眼角也俱是智慧,一举一动皆是修养。美貌是跟岁月的一场必败的争夺战,再怎么小心维持,都是盛极必衰。

然而见地不同,它可以通过时间来沉淀,让你拥有谁也夺不走的优雅和风华。

早先有句俗谚,说女人是“头发长,见识短”,意指女性的百结愁肠,也不过是因为生活区域太窄,阅历太浅,读书太少。后来流行的又是职场白骨精——年轻骨感精英的女白领,一身潇洒的套装,和男性平起平坐在会议室,共同竞争于写字楼。

但能力的提升从不意味着美丽的放弃。人生从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道填空题,我们把梦想、事业、爱情、家庭这些选项,一格格尽力填充。这样的女人才愈显丰盈,这样的人生才够得上圆满。

我们既要宽阔的见识,也要乌黑如瀑的黑发。既要叱咤职场的自信,也要三口之家其乐融融的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