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最好的情话

亲爱的,你听过最动人的情话是什么?

我读过很多爱情故事,看过很多爱情诗篇,但我的左耳从来没有真正听过什么好听的情话。这源于我交了一个只会编码打游戏的男朋友。在文学课上,我读到了叶芝《当你老了》这首诗,顿时觉得此生有人为我写这样一首诗,我就了无遗憾了。觉得世上最好的情话就是里面的那段: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就像《情人》里写的那样:对我来说,我觉得你现在比你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回去之后我就问他:“以后我老了,满脸皱纹,你还会爱我吗?”他一边激烈地打着游戏,一边很应付地回答说:“嗯!”“那我长得很不漂亮,身材很不好呢?”他皱了一下眉头,歇斯底地喊到:“你现在本来就不漂亮,身材不好!只有你爸妈才喜欢你肚子上的猪腩肉!走开啊!我快要过关了!!!”我怒发冲冠,摔了他的键盘。为此我们冷战了好久。我就是要听句好听的,怎么了?!

后来我跟着同学追韩剧《对不起,我爱你》。从第一集我就开始觉得这部韩剧不肤浅,可能还挺深刻的。在第一集当中,武赫的前女友智英嫌弃武赫太穷,不打招呼地就要跟一个中年男人结婚。武赫回到家发现家里没有泡菜了,就很生气地跑到正在试婚纱的智英面前大声喊到:“回家!家里没泡菜了!给我做泡菜!”智英没好气地说:“没泡菜你就去买啊!”“我只吃你做的泡菜!”武赫十分霸道地说。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争执戏,但我却看得十分感动,因为我在里面看到了最真实的爱。“我只吃你做的泡菜!”的意思其实是“我真的离不开你,就像我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吃最爱的泡菜,不吃饭我就会死,离开你,我也就死!所以求你不要走不要离开!”理解了这个高大的看起来强势霸道的男人的话之后,你还认为这段对话很无厘头吗?你还会不感动吗?

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我十分骚情地问他:“你爱吃我给你的做的东西吗?”刚一问完,没等他回答,我就自己灰溜溜地走开了。不用回答了,我知道他不爱!他并不是很挑食的人,只是他是个湖南人,喜欢吃变态辣的东西,而我是广东人,我偏好清淡,追求原汁原味。我认为吃太辣对身体不好,容易上火;他则认为广东菜味道太寡,无法下饭,重油重辣才是真爱。每次一起吃饭我们都要因为点菜的问题大动干戈,摆事实说道理三段论演绎法,旨在在饭店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最后只好用剪刀石头布这种最具智慧的方法决定是去吃粤菜还是湘菜。他恨不得跟我分开吃,我们一人弄一桌菜,自己吃自己的!我也一度因为这个问题觉得我们不适合,两个吃不到一块去的人,怎样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呢?!直到有一次我跟朋友出去旅游,他天天一个人吃饭,刚开始的几天打电话问他吃什么,电话里那头好像磕了药一样的兴奋地给我数吃了香辣蟹剁椒鱼头辣子鸡等等等等,好像故意让我意识到他平时跟我一起吃饭是真的如同嚼蜡一样痛苦,于是我就没理他了,自己一边玩去了。再过几天他打来电话说他在吃鱼头豆腐汤,瘦肉金针菇烩番茄,末了,还懒懒地添了一句说:“还买了豆腐花,甜的,少糖。”我捡起已经掉到地上的眼镜,十分惊讶地问:“你不是不喜欢吃这些东西吗?”“是啊!”他似乎憋足了性子地回答我说:“可是你爱吃……我今天吃了你爱吃的。”

我半天没说话,不得不说我当时很感动。我记得我们在一起后的第二次跟他出去逛街的时候,我看到路边有我最喜欢吃的豆腐花卖,就兴奋地冲过去大声喊到:“要两碗豆腐花!”他随后跟过来接了一句:“麻烦,少糖,谢谢。”我瞪大眼睛望着他平淡随意的表情,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接下来要说这句。他白了我一眼:“你自己说你不喜欢吃甜的,而且你上次就是这样叫的。”那一刻我就相信他是真的爱我的,爱到可以很随意就说出我的口味,不做作不刻意。因为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项活动,一个人很难掩饰对食物的好恶之心,只有真正爱一个人才愿意很开心地吃对方爱吃的东西。

他是个不太会表达爱意的人,从不会把甜言蜜语说给左耳听。他几乎不说我爱你,若是硬逼着他说:“我爱你”,他就会满脸通红,半天才憋出一句:“今天编码的时候很顺利。”或者是:“咦,好多星星啊!”但是也是他让我明白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爱你,不在于他对你说了多少次我爱你,不在于送了你多少礼物,更不是他给你发了多少1314520的红包。而是虽有争吵但也时常挂念你,虽不会刻意制造浪漫表达爱意,但也常在小处实处给你温暖。他从来不会说什么你是风儿我是沙什么爱你一万年之类的话,但我却从他那里听到了最动人最好的情话。

他说:“我在吃你最爱吃的东西。”

他说:“麻烦,少糖,谢谢。”

相爱是礼物,而想爱只是武器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把自己的生活与幸福完全交付到别人的手中。

我的朋友罗兰告诉我,她和男友之间出了感情危机。

“我一直不知道,原来爱着一个人,并不是意味着要成为他的奴隶。”罗兰哭着说,“我想我是对他着了迷……我的意思是,我是这样迫切需要他给我保证,并且告诉我他很爱我。”

人们对生活的贡献就是把自己最快乐、最好的部分与别人共享。通常我们都会这样以为。

“我很好,我情愿为他做任何事情以获得他的赞许,我需要他需要我的感觉。这几年,我同时做两份工作,供他念完大学并继续深造,我明白我实际上是等于耗尽自己的一切照顾他……”

罗兰的叙述中多次出现“需要”这个词。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感情危机的要害所在。

人们往往把“爱”的感觉称之为“献身”、“屈从”或是“奉献”,但实际上,这些状态都不对,是我们把爱和需要混淆在了一起。

每个人都应该是个完整、健康的人,人们对于生活的贡献就是把自己最快乐、最好的部分与别人分享,但不要有任何束缚。自己相信什么,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付诸行动。

在生活中,人们是这样学会爱的:父母相濡以沫教会了我们感情是互相依赖的;许多的影片及歌曲告诉人们:“只要他还需要我,就表示他还在乎我”,“我爱他爱得要死”等等。

事实上,相信别人能满足你的需要就是在相信一种谎言,而有些人却沉迷于这些谎言中而不自知。人们总是认为若我爱他,就应该死心塌地;若他爱我,就应该处处为我着想。我们对于感情的认知,也只是把它当作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一种治疗不满的特效药罢了。这种感性的无知,往往导致我们陷入情感的困境。

需要是一种基于自我的界定。

有时候,你对情感的渴求,并不是由于一个“爱”字,而是你迫切地想满足你在生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的欲求。人们可以说两个相爱的人是两个彼此互相需要的人,但绝不能说两个互有需要的人是彼此感情深醇的人。

无论谁都可以分辨得出来“我需要你”这句话,其中含有多少的个人动机:你或许是不愿改变经久形成的习惯而和TA固守在一起;你是想依靠对方来维系你那份藏在习惯后的安全感;你是在为自己疏于改变的惰性寻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你或许是因为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负担转给对方而与之长相厮守;你认为TA能悉知你的心意,能为你分忧解愁,能和你相知相伴,但实际上你是以此来聊以自慰……

把消化不了的东西转送给对方,是预防消化不良的最佳方法。

或许你是因为已为对方付出太多而不舍得前功尽弃。你觉得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像你亲手扶植起来的小树,尽管历经风雨,如今也亭亭华盖了,绝不忍就此放手。你看重的也许是你付出的心力与情感,而不是出自内心的真爱。

还有可能你认为茫茫人世曲高和寡,终此一生,知己难得,你宁愿多付出一些来保有那份相知相惜的默契。你以为那就是真正的爱情了,殊不知你最看重的仍然是你自己的感觉。

凡此种种,都是你所经历的需要与爱的误区。

不管你是因为需要而需要爱,还是因为你需要被对方所需要而需要爱,都不是那种基于双方内心契合的、愿意为对方着想的真爱。

爱与需要有时确实是两个模糊的概念,它们之间仅仅是存在一个立足点的区别而已。有诗说:“如果爱你是错的话/我不想对/如果对是等于没有你的话/我宁愿错一辈子。”或许,这才是爱的境界。

但是很多人在接纳对方以及对爱的渴望程度上表现出过强的依赖性,他们总希望别人能满足其感情上的一切需要。为了获得这种满足,他们情愿为对方做任何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方成为他们的一个目的,而不是其爱人。

一个人若是把依赖的对象放在另一个身上,TA必然会感到缺憾和无法满足,天长日久,其不满可能会由此而发展成为一种荒谬的行为,即对对方表现出来一种永远无法获得满足感的饥渴,这种饥渴是很难获得填补的。

一个人若是需要药物才觉得好过,需要咖啡才能保持神志清醒,需要酒才能镇定,或是需要另外一个人的爱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那么他就是一个有瘾癖的人,是不理智的,TA常常觉得无法获得感情上的满足而感到悲哀。

殊不知,是TA对爱与需要的混淆造成了这种悲哀。

在感情方面,TA不是在付出,而是予求予取。即使有所付出,最终也还是为了获得。

当人们在混淆了爱与需要的时候,所谓的爱无形中剥夺了他人的意志、需求和权利。这时候,这种“爱”不过是操纵和控制的代名词而已。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观察,人们会发现自己身边很多以“爱情”名义存在的情感当中,原来也充满了操纵和控制。

李永是一个非常聪明、热情、真诚的小伙子,他的每一次恋爱都以两败俱伤而告终。当他爱上一个姑娘时,他会每天十几次地给她打电话,会在姑娘下班时等在公司大门口,会关心姑娘从吃饭、穿衣服到工作、交友的一切行为。最终,他无所不在的“爱”使姑娘忍无可忍而与他分手。这时候,痛苦绝望的他便会以自杀来要挟。

在大学里有关爱情人生观的讲座中,很多女大学生会在传条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自己没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要求时,对男朋友提出的性要求是否应该予以拒绝?如果拒绝了,是否就会失去这份爱情?

是的,有些女孩子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她们的男友总是说:“如果你爱我,就应该满足我。”

这是何等荒谬的言论!这实质上是以“爱”的名义来胁迫对方满足自我欲求。

爱,首先意味着把对方当成独立的人来理解和尊重。尊重他的感觉,尊重他的需要,尊重他的选择,并且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对方适当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当然,这是对爱情当事双方共同的要求。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明白这些理论。当他们与同事、朋友交往的时候也很明白这一点,然而当他们面对他们最爱的人时,似乎总忘记了这些,或许,人们受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太深远了,每个人的血脉中都深印着这些耳濡目染得来的影响。在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中,附属的意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处于强势的一方往往忽略了处于弱势的一方的独立地位和价值,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似乎永远都有“屈从的义务”。这是一种环境造就的“整体无意识”行为。然而,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大家只有清楚沉淀在内心深处的这种“无意识”,才能真正区分爱与需要。

把爱与需要混为一谈的人,他们之中多少有一些是因为人格发育不够健康。自身的某些需要由于受后天影响而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人,他们的心中往往充满了自卑、自怜。他们内心缺乏安全感,满怀着对爱的不信任和怀疑。他们的这些心理征候表现出来就会形成下列话语:“如果你……我就……”,“你如果不……就是不爱我”,“我这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一片爱意呢?”这类人的口中的“爱”及行动中的“爱”常常蕴涵着“奉献”、“牺牲”的意味。

他们的爱成了控制对方以满足自己各方面需要的最有力武器。他们所“爱”的另一方实质就成为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和印证自我价值实现的最方便的工具。与此同时,对方要求自由空间和选择的权利的要求就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为这样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危险,一种自我价值颠覆的危险,一种不获满足的危险。他们面对这种危险时常常会有挫折感和愤怒感,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爱”没有得到回报,他们对爱的另一方充满失望和愤恨。实际上,是他们错判了爱与需要的界定,令自己的爱成为一种“剥夺”的行为。

爱是一种相互的行为。处于爱的双方的人在拥有自己独立的意志、需求和权利的前提下,用自身对对方的影响力又通过爱情这个加工器使得爱情双方获得由内至外的滋养。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正常的爱对心理上的滋补尤为重要而且效果明显。有调查显示,坠入爱河的青年男女在自信心、社交能力、谅解宽容、考虑事情的周密程度甚至到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面与恋爱前的状态相比,都有着明显的“向善”趋势。难怪古今中外无数伟大作家盛赞“爱情的力量多么伟大”!

在爱情是一个抚慰伤痛、充满希望的安全避风港的普遍认识下,在人们还不能分辨爱与需要的时候,当人们无法再容忍生活的烦恼时,当人们需要感情上的慰藉与庇护时,就会向爱情索取,认为自己所爱的人抑或是自己沉浸在爱中的感觉完全可以补偿自己。

在这样心态的影响下,你会对所爱的人产生极深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一方面使得你的爱情充满了多疑、敏感、胡思乱想与伤害,另一方面,如果你让一个人需要你,以至于到了其整个身心都依赖你的程度时,这个人就会在丧失自我、企图保留自我的矛盾挣扎中开始恨你。

这些因素都对感情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令爱情的双方不再感觉到快乐。这是因为爱情的双方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弗洛姆告诉人们,当人们像个完整的、安定的独立个体时,才能获得爱。他说:“所谓成熟的爱,是在保有个人的完整性及个别性条件下的结合。”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寻求爱情,选择婚姻时往往掩藏了两个动机,那就是希望以此来逃避生活中的烦恼,驱除他们个性上的不健全所带给他们的困扰,并希望以此来填补他们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全,他们在彼此身上寻找庇护和安慰。因为他们实际上没有自信或健全的自尊。他们之间的关于“爱”的融合,实质上是一种没有独立,没有完整个体为基础的不完整融合。感情的问题往往由此而形成。

我不能给你全世界,我的全世界可以给你

“女人比男人更有意思,她们更勇敢,没有像男人那样爱撒谎。她们创造了人类,更接近人类的核心。

没有什么比一个爱情故事更美丽,更绝望,更可怕。爱情就像六合彩一样,总是以奇迹开始,以惩罚结束。因为不稳定,所以相爱的人才会一天问20次‘你爱我么?’可是爱情就是这样才会变得有魅力,因为这就是生活,生活就像西部片牛仔一样,你要随时保持警惕。在我68年的生命里,还没有遇上过完全平静的生活,生活是一部悬疑片。你们看到我总是在讲爱情,那是因为爱情可以展现这一切,讲爱情的时候就把这一切全都讲了,政治、民族、历史……

我们所有人都很忠诚,在我们找到更好的之前。

人们不断的在前进,可爱情在倒退。上个世纪,我给我的爱人写一封信,起码要两个星期才能到,还要两个星期才能回信,这4个星期是美好的。但是现在,情人们随时可以发短信、打电话,3天之内就把爱情耗光了。爱情是需要想象的。从前你受到3页情书的时候,可能要读20次。爱情准备的心境比爱情本身更有意思。我觉得以前的男女在一起比现在更幸福。

我不喜欢所谓的happy ending,也不喜欢悲惨的结局。所以我的电影里的爱情是没有结局但是充满希望。好的电影是有希望的电影,好的结局是有希望的结局。比如说,我明天带你去看电影,路上告诉你说,你会迟到10分钟,看不到开头,我们会提前退场10分钟,也看不到结局。你肯定不要跟我去看电影了,但是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出生的时候,生活已经发生。我们死去的时候,生活还会继续。

爱情使人拥有天赋,当然仇恨也是,但是我永远不会选择仇恨。

生活里除了女人之外,最美好的就是四季。 ”

一封情书

我们相爱,我们分开,就是这样。

这一段路上,我们努力地走过,走不动的时候,要有停下来的能力。缺乏勇气、选择沉默,才是残酷的事情。

那年初夏的傍晚,我和你坐在马路边吃冰淇淋,正是下班的时候,一街的人和车,夕阳猛烈,你用手挡在额头上,眯着眼睛说,就算有一天要分开,也要好好的分开,对不对?

就算要分开,也要好好的分开,一丁点儿都不要难为那个你爱过的人。

于是,三年后,我走到你面前说,咱们聊一块钱的吧。你放下剧本,咱们开始聊,让那个下午变得无比漫长,我和你热烈地讨论着我们的迷惘和困惑,渐渐地,我们开始抢着替对方说话,帮对方申辩,就像两个在饭馆争着付账的人,脸红脖子粗,说尽了对方的好话,毫无保留地进行了自省。

接着,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并且,我说服你接受这个决定。

僧侣们花费很长时间、极大耐力,用彩色的沙子铺设出巨大、复杂、优美的曼陀罗图案,完成之后,他们便将这图案抹去,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这是一种修行,让内心不畏惧的修行。现在,我们用三年时间堆积的曼陀罗,也要抹去了,但是它的意义留在心灵深处——我们走过的道路,打过的怪兽,旅行所经之地,海洋和花朵,云和幻想,都还在心里,所以请你继续相信爱情,哪怕追寻千里万里。

有力量相爱,也有力量放手,这样好,各生欢喜。

继续奔跑吧,我曾爱过的你。

你为什么不回我微信

前些日子好友S小姐恋爱了,但是不到三个月,她又火速分手了。

我问为什么,她说,导火索是因为她没回男友微信。

事实上她也不是第一次没有回,或者说是没有及时回男友微信了。她说有时候是忘记了,有时候是正在干别的事儿回的不及时,后来也就懒得回,她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一次,两次,再加上生活中有太多这样S小姐认为大不了的事儿,渐渐地,男友便觉得她根本不在乎这段感情。

S小姐是典型的天蝎座,性格本来就比较冷淡,也不太爱搭理人;而男友是一个会时时刻刻为爱人着想和付出的巨蟹座暖男,这样下去,终于有一天男友忍无可忍,提出了分手。

可S小姐还是很爱他呀,于是破天荒的抛下身段求挽回,可她男友回了一句:心累了。

最后这段感情还在互相了解彼此的过程中,就这样走向了分手。

我吐槽了一句:世上竟然有你这样的奇葩,明明爱着对方,可表现出来的又好像不在乎。

可事实上,世上并不止一个她这样的“奇葩”。

我也曾经因为不回微信的事情,而跟男友吵过架。

我跟G先生是一见钟情,第一次见面吃饭,我看得到他看着我时,眼里闪烁的光。

一拍即合,我们就这样在一起了。

恋爱两个月,可我却感到很难受。

早上给G先生发一条微信消息,也许会等到晚上或者是第二天才回;

本来约好的假期出游,也会因为他不想去外地而作罢;

嘱咐他叫他把他小时候的照片带来给我看,他也会忘记;

甚至会因为队友约了他打游戏而取消固定的约会,尽管那时候我们因为工作忙,已经接近半个月没见面了。

有过几段恋爱经历,对比与他们的殷勤来说,我觉得G先生根本不在乎我。

我在这个逻辑里走不出来,我固执的认为世上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只要他爱你,就会像小狗狗一样,时时刻刻跟着你想着你粘着你。

我实在无法忍受我爱的人没那么爱我,多次反复之后,我提出了分手。

现在分手了一年了,G先生仍旧没有恋爱。

我开始反思。

我想其实那时候,在生活的罅隙中,仍旧可以发现他爱我的证据。

比如,钱包和银行卡从来都不忌讳给我,尽管也才恋爱两个月。

也会突然乐滋滋的给我发个神经质的消息:呀,我也有喜欢的人啦!其实除却他高中时代懵懵懂懂的牵了个小手的恋爱,我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初恋。

也许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自己蒙蔽了双眼,只注意到了他不回我微信不care我的种种,却没有看到他也就是一个傻傻的单纯的凡人。

他没什么爱人的经验,不太懂得如何去取悦人,不太懂得如何去表现的更在乎你一点,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也不会太会去照顾你。

也许他也正像你爱他一样地爱着你,只不过他傻傻的,不太懂得如何更爱你一点。

世俗的感情不会像是琼瑶剧,书桓走的第一天,想他想他想他。

所以,也别信网上那些什么“他其实没那么爱你”的腹黑鸡汤,感情是自己的,在不在乎自己好好感受。

哪怕有时候他确实没那么在乎你,那又怎样呢?如果你爱他,你敢不敢多在乎他一点?

别因为这些细节,而消磨你对爱人的信心。

他不回你微信,可能只是因为不小心忘了,也可能是没有WI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