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靠谱的人共事,与温柔的人结婚

找靠谱的人共事,和聪明的人聊天。信任是最低的沟通成本,同样也是最高的交易成本。靠谱指数要远远重要于能力指数。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多,靠谱的人越来越少。德才兼备,又有远见的人,永远都是这个时代所紧缺。

找漂亮的人恋爱,与温柔的人结婚。漂亮算是一个门面,但并不代表美善的内心。温柔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忍让的包容。漂亮的人越来越多,温柔的人越来越少。有爱的温柔,比起外在的漂亮要体面更多。若有人既漂亮又温柔,乃属上天的恩赐。

靠谱和温柔,现已成为严重的稀缺资源。

何为靠谱?靠谱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不靠谱就是「离谱」,表示不切合实际,不值得信赖。如果说某人「很离谱或不太靠谱」,意思就是,此人让人不放心,人品不可靠,感觉靠不住。

何为温柔?温柔表示温和柔顺,凡事带着忍耐包容的爱。温柔是一种特别的内在力量,能驱散不安的情绪,能鼓励失落的心灵,能安慰受伤的灵魂,能复苏枯萎的爱。心胸宽广的人,心里一定蕴藏着别样的温柔。

只要智商不低下,能力可以被培养,然而靠谱却难以培养,它是一种与生具来的天性。中国从来不缺聪明人,尤其是社会上流行的那种小聪明。就如学坏一样,不用教,看多了自然就都会了。

靠谱的人往往遵守内心的原则和底线,亏欠别人对他们来说难以接受,同时也是内心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

靠谱的人,大多选择宁可自己吃亏,也不愿占别人便宜。普遍来说,靠谱的人伤害的总是最多。生活中,靠谱和不靠谱的人都极为明显,不论在职场上还是情感中。

前段时间,科技创业圈因为一个人的离职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本只是一个公司的离职事件,搞得满城风雨。大概的来龙去脉就是,F 是在公司 D 初创期以 CTO 的身份加入的。从加入到离职已超过了6年时间,在这期间 F 也成为了公司的董事。创业公司刚开始都没有太多资金,基本都要靠期权来吸引外部高端人才。

当初 F 加入时,想必公司董事会应该已经谈妥分配 F 多少期权,以及何时可以进行分配。一般来说,这些期权在工作满四年后,便可要求行权兑现。6年后的今天,F 提出离职,并希望公司对他的期权进行行权兑现。事情越搞越大的原因在于,在 F 提出离职后,D 公司的人以匿名的方式在知乎开始黑 F,主要攻击的内容是对 F 在任期间没有尽到 CTO 的职责,并且质疑 F 不具备 CTO 的能力等等。

个人和 D 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认识 F 和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但就这个事件本身,就能至少反应几个问题,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1、一个不具备 CTO 能力的人(暂且不说具体的能力如何),为何能被引入公司并且担任 CTO 6年时间?在这个期间其他人干嘛去了?董事会干嘛去了? 2、等人家离职要求行使期权兑现的时候,开始以匿名的形式黑别人,在道德层面已处于下风。要知道在一些大公司,只要是匿名投诉,被发现一律开除。要投诉,请实名。3、D 公司在 F 的对外推动下,成为了一间知名并可信赖的创业公司。也就是说这是一间只知道 CTO ,却不知道 CEO 是谁的创业公司。4、虽不知当初的期权协议如何签署,公司没有履行当初的承诺,或没有给予合理的行权,便有失诚信。

在职场上,尤其是创业,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从0到1。有了1,自然就会有后面的10,100,1000等等。每间公司也一样,从0到1的过程最漫长和艰难。没有人会知道在这个开始的阶段需要付出多少?牺牲多少?若在公司创业刚起步阶段能走到一起,还能共事,都是一种缘分和信任。

信任是靠谱的基础。现实中,我们总是那么背信弃义,却又那么忠于自己(这一句来自茨维塔耶娃的名言,用来彼此自我反省)。要知道,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信任又像一张纸,一旦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

在情感的世界里,态度温柔的人总是比脾气暴躁的人,更为有福。他们总能换位思考,明白每个人生活的不易,便更能对他人宽容。同时又能带着稳定的情绪和一颗安静的灵魂,处理人际关系,协调家庭生活。

前两年有机会认识了某著名跨国公司驻中国区的总裁 S先生。他是一位有智慧有信仰的长者,为人柔和谦卑。有一次有幸到他家做客,刚好有几位相识的老朋友也在场,一起商谈各自商务上的事,顺便叙叙旧。他贤惠的太太正在厨房忙着给大家做饭菜。

记得当时 S 先生正和大家分享自己之前在美国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刚毕业那时身无分文,找工作也很不容易。正聊得起劲,一个电话来了,S 先生突然起身轻声温柔的说:「贝贝啊,爸爸刚从英国出差回来,给你买了好多好吃好玩的,明天我去接你好不好啊?在学校要乖啊,听老师的话… 爸爸超级想你…」

我们十来位友人坐在边上,也不啃声,故意偷听他打电话,边听边忍住笑声,因为完全不像他平时工作中的高大威严的形象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几分钟后,S先生打完电话,回到我们中间,见我们盯着他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便和我们随口说到,「不论工作多忙,每次出差回来,都尽可能亲自去接小孩,一起和家人过周末,不能让小孩在成长中缺失父爱。」

用饭期间,他太太在照顾好我们后,便安静的坐在S先生身边,听我们有说有笑。在给我们夹菜的同时,偶尔也提起当时他们在美国的不易,开玩笑式的「数落」他当时的一穷二白,但眼神中充满了满满的爱意。而他也会在大家面前,夸她漂亮温柔又通情达理,贤惠的料理家事和智慧的教育小孩。S太太听着,也是满脸的微笑和满心的喜悦。那一晚,我们大家都受益良多。

天底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但懂得包容的人会更珍惜彼此。将大事化小,将小事化无。家庭幸福指数越高,事业成功指数也越高。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谈爱的居所。越重视家庭的企业家,在事业上越有成就。事业成功的人大有人在,但幸福感从来不是来自事业的成功,而是彼此和睦相处,彼此温柔相待的幸福家庭。

这几年,社会的大染缸迅速染遍了各个行业,该有的价值观和原则都丢的差不多了。在这个时代,那些不惜代价包括承受利润的缩减,并坚守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的公司令人值得尊敬。随着人们对商业伦理开始心怀敬意,意识形态的逐步加强,在新商业文明的基石中成长起来的善商将会在不远的未来强势崛起。善商不仅仅是对外的承担社会责任,对内更是善待自己的员工。

与此同时,在爱情的世界和婚姻的关系中,每个人需要设立安全的界限,摆上负责任的态度,献出全然委身的心志。对爱情很随意的人,对婚姻也不会认真到哪里去。往常都随意惯了,更像是一名惯犯。有担当的人,从不轻易开始,一旦牵手就会负责到底。在一段确定的关系中,要学会拒绝他人。不应有暧昧的蓝颜知己,或红颜知己的危险关系。要学会温柔的最极致表达:对全世界高冷,只对一个人卖萌。

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竭力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不论他人如何相待,我们都要尽力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对工作事业有原则,对人际关系有底线,对家人至亲有温柔爱。在冷漠的世界里,愿我们转角遇到爱。在虚妄的人生里,我们都当彼此坦诚相待,彼此温柔相爱。

因为有你,世界才有意义

内心强大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去年的武汉高校读书会上,很多读者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他们把自己弄的很忙碌,可是越忙碌越迷茫?我好奇的问:那你们都在忙什么呢?他们说,忙社团,为以后做准备。

他们原本以为,忙碌的社团活动可以锻炼社交啊,锤炼各种能力。时间匆匆而过,读的专业不喜欢,恋爱都没空谈,结果还是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有什么自信可以走出学校。

我想起自己20岁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迷茫。迷茫的原因是,内心真的没有底气,不知道自己到底够不够优秀。那底气到底从何而来呢?

|壹|你有多少可以选择的方向?

很多人向往成为学霸,但其实学霸和学霸也是不同的,有的学霸是纯粹考试型学霸,他们并不一定发自内心喜欢学习,只是被逼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会了应对考试。

另一种学霸,是真的有无穷好奇心,你好奇于他们怎么懂的那么多,而且每一年都更牛了,渐渐你已经望尘莫及。

我认识一个学霸,我们俩一起去国外旅行,几天后,同住的中国旅行团的人已经对她无比崇拜,因为她英语好,所有问题都来找她帮忙解决。行程结束的时候,她已经收到了一堆礼物。

我以为她是天生的英语好,她说,当年她连六级都考不过,30岁有孩子之后决定去英国读书,这个决定太迟,但却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她给我举了个例子说——

我们会遇见各种墙。我们推墙十下、墙也不会倒;我们推墙百下、墙也不会倒;我们推墙千下万下、墙还是不会倒。墙就是不会倒,但我们会变成肌肉强健、有力量的人。墙不倒、不该成为我们自愿当弱者的借口。

这种学霸,才是学霸中的战斗机。他们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动机要去学,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挑战自己的弱项。

她带初中的儿子去美国旅行,回来后,他说:妈妈,我太佩服你了,我决定要去美国上高中。一年后她的孩子顺利的出国读书、适应的很好,而另一个同去的同学根本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

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这样的妈妈,他面对困难,第一反应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

一般人遇到很多不懂的,只会想:这个可能学起来太难了吧,而且对我现在的工作生活,似乎也没有太大意义,算了。

蔡康永说过一句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这就是人和人思维上的巨大差异。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可以选择的路越来越少,而另一个选择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

这就像一颗大树,

向上伸出的枝桠越多,

能庇护的地方就越大。

向下伸展的根茎越多,

能吸收的养分就越多。

你既没有枝桠,也没有根茎,最后自然觉得自己是风一吹就倒的小草。

|贰|你的选择,应该与内心同在

除了逃避之外,很多人还总是喜欢假设,如果我选择了这个人,他可能会更爱我吧。如果我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可能会更喜欢,学的更好吧。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同学宁宁大学四年都在不停抱怨专业不好,原本她喜欢艺术,可她妈妈却觉得,只有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去当艺考生。大学毕业后,她用了六年的时间,换了七八份的工作,都不满意。

直到第七年,她才决定,这一次不管薪资多少,我只选择自己想做的行业。很快,她进了一家设计公司,从最基础的策划做起,两年就成为了部门的负责人。

我问她,后悔蹉跎的那六年吗?曾经,她的确无比后悔。但后来她假设如果一毕业就得到这个职位,发现自己恐怕也会不停的抱怨。如果没有那六年,她不会那么拼命那么努力,珍惜人生可能最后一次实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为了父母而选择某些选择,却忘记了做出选择的人是自己,放弃内心的人也是自己。没有人可以为那个最后的结果负责。

你放弃的原因,无非是——你也不敢为自己真正负责,你也不信任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可这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的选择不与自我同在,你就走上了一条不断内耗的不归路,花那么多的时间责怪自己、责怪他人,如果同样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比现在做的更好。

所谓的缺乏底气,只是你不敢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你不敢为自己的喜欢负责。

|叁|任何选择,都会有坏事发生

人生的确没有如果。即使有这个如果,问题和困难也不过是换一种其他的方式存在。

当宁宁选择她喜欢的行业之后,她的困难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了。她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连她都讶异,老板竟然会聘用她。后来她的老板跟她说:不懂可以学,但她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一种不同的光芒,透露着坚定。就是那一眼。

坏事总是不断发生,甚至当你越优秀,烦恼和压力只会变得越来越多。前几天我问一位很优秀的vc,这么忙,那你准备过几年停下来歇歇吗?她说:没有办法停下来,因为行业变化的太快,必须不停跟上脚步,才能判断未来。可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也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

人生多数时候,都是痛并快乐着。困难永远有,但学识涵养可以帮你更加冷静智慧地处理难题,而坚定能让你撑到大多数人都倒下去的时候。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阿里如何跪着熬过第一个寒冬》,里面有马云的一句话——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很多人以为内心强大的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能量,从不害怕明天和未来。但其实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害怕。

是什么让他们的内心更强大?是他们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去看更多的风景之后,不再那么恐惧困难、变化、选择。

我也不知道明天到底会怎样?但我知道,如果明天不是那么美,至少我有能力熬过去,别人都放弃了,那么,我就是赢家。这就是底气,也是内心强大的人真正的心态。

内心强大,不是天生的,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有些人的生命没有风景,是因为他只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里流过来流过去。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经一个又一个风景,你才会是一条河。”

我们该怎么开心起来

跑步,实验表明,跑步是最能缓解抑郁症的方式。

大脑在跑步时会分泌让人兴奋的物质–内啡肽,有”快乐吗啡’之称,会让人产生愉快的情绪。

我读军校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每次自由活动时,就围着操场跑一个小时,速度很慢,但从不停下来,跑着跑着,就开始在操场上笑,笑得我毛骨悚然,以为他疯了。

有一次我心情不好,陪他跑,跑到第十三圈时忽然有剧烈呕吐的症状,他一把拉住我,疯了似的往前跑,说:最后一圈,坚持!

我就像个傻子一样陪他跑,可当人冲过身体极限时,就总会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冲完最后一圈,我忽然和他一样,开始傻笑,笑得不可收拾。后来,只要我心情不好,就围着操场跑步。

于是,我明白:跑着的人,世界永远是动着的。而跑着的人,永远比躺着的人更加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

许多的不开心,大多源于不满现状,却无能为力。而跑步,至少能给你一个积极的心态,让你重新乐观起来。

吃一顿辣的,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能吃辣,但只有一种情况我会往死里吃,就是心情不好的时候。

实验证明吃辣的能让你血液循环加快,汗腺张开,流汗甚至流泪。这些,都是兴奋的标志,你的身体和精神可能不会因为你今天遇到什么事而有这些开心的状态,但一定会因为你狂吃一顿辣的而开心起来。

挪威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较低程度的疼痛会使人产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从而让人感到快乐,这也是有些人喜欢吃辣椒的原因。

我的一个朋友每次心情不好,就在网上搜巨辣无比的东西吃,吃完就发朋友圈,发的全是没心没肺的内容,和之前那条呈鲜明对比。

他曾经告诉我:这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火锅和麻辣小龙虾解决不了的。 的确,没有人能比爱吃辣的吃货更开心了。

哭,你没听错,哭是最能让人开心的方法之一。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等于慢性自杀。他做过有关调查,发现长期不流泪的人,患病率要比流泪的人高一倍。

有些人一个月,总有那么三十多天心情不好。其实,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会给人压力,节奏越快压力越大,难过沮丧很正常,与其硬扛着,郁闷好久,还不如哭出来。哭着奔跑,哭完奔跑,都是漂亮的前进姿势。

人吧,有时候太坚强反而不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哭的姑娘有人爱,会哭的男人……男人,还是别哭了,躲在角落哭别让人看到。

该哭的时候就应该哭,触景伤情了,遇到委屈了,有人离开了,该流泪就流泪,哭完,记得收拾好行囊,继续奔跑。

对了,也别老哭,总在深夜哭,照样过不好一生。

听音乐,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懂音乐,明白艺术,会复杂的语言。音乐最美好的地方,就是能让人进入一个动物无法理解的领域。

《时代周刊》上曾经写过一段话,经常听古典音乐,能提高人右脑的发育,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引进了“音乐疗法”, 音乐能刺激脑部,增加记忆力,舒缓压力,最重要的是,能让人开心。

我在无助的时候,很喜欢听五月天,他们的歌,在我难过的时候,是希望,是黑暗中的光。

我想,还有很多歌曲能让你走出痛苦,走进回忆,走得更远,只要这首歌能让你看到光,能让你更开心。

社交,即使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也要强迫自己进入社交环节,这会是你和人结识、建立联系的机会。这些连接能让自己不那么孤单。

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你总会胡思乱想,心情无比低落,那么你应该注意两件事情: 学会社交,学会独处。

这里的社交不一定是参加party喝酒聚餐唱ktv,相反,你可以呆在家打开一本书,跟作者社交;下一部电影,和导演社交;写一篇日记,跟自己社交。

人终究是孤单的,越长大越孤单,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过客,不会陪你走一辈子,在短暂的陪伴中,有人陪你走过一段路,本身就很美好。

那么,这个人应该是有趣的、正能量的、外向的、喜欢笑的,这样的人,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

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曾经说过:哪怕养只狗,也能让孤独的自己开心许多。

我每次写稿的时候,总是一个人,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发现没有灵感了,于是就跑到咖啡厅里写,不是因为咖啡厅效率能高很多,而是多一些人,真的能少很多孤单感,哪怕你们并不认识。

让生活多点期待,每到周一,我就坐在桌子旁,把这周要做的事情写在本上,除了这些,我还要干一件事情:就是约两个一直想见的朋友,或者,周末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吃一家没吃过的饭馆。

当生活被埋下彩蛋,总能给自己增加许多盼头,希望带来幸福,希望带走痛哭。

《肖生克的救赎》里说:希望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一个没有盼头的日子,必定负能量缠身,像一个圈一样,一圈圈地跑,有规律,无意义,跑着跑着,就精疲力尽了。

生活中总要有个期待的事情,一个快实现的目标,一个想要去的地方,一本想读的书,一个快追到的姑娘。

总之,一段希望, 快乐来自紧张感的释放。

记得在新东方当老师时,最幸福的时候,就是下课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所有路边的小店都想去胡吃海塞一顿,看见所有看我一眼的人都想上去搭讪聊天。

因为,当紧张感被释放,剩下的,就是无比的快乐。

那为什么有些人从来没快乐过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从来没紧张过,你见过哪个整天在家里躺着的人会有紧张感的,你见过哪个天天上班睡觉回家养猫的人能有紧张感的。

没紧张感,就无法释放,无法释放,就不会开心,反而会压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天天在家呆着的人,反而不开心的原因。

相反,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更知道活着的美好; 刚高考结束的人,更明白睡觉的幸福;大病一场的人,更知道健康的可贵。

经历多的人,更明白平凡的意义。

所以,开心,来自于长时间的坚持和持久的进步。因为这些东西,能让人有盼头,有目标,有紧张,有释放,这些,是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幸福。

我喜欢你,因为你从来不让人收拾烂摊子

前几天有个妞和我吐槽,单位组织旅游,她负责订票,让同事们把身份证号码发她微信,结果唰唰收到几十条微信,有一半发过来的是身份证的照片,还有的虽然发了身份证号码,却没留下姓名。

面对十几张照片,她瞬间傻眼了,为什么就不直接输号码给自己呢?难不成要让她一个一个数字敲出来?

这种只图自己方便,完全不考虑对方感受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丢垃圾不看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个垃圾箱里乱丢一气;公共食堂的餐盘不收,吃完饭起身就走;去超市购物,拿到购物筐里又不想要的商品,不回归原位,而是随手就放到某个货架上边……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的确,这样做会让自己很方便,可后续却必须有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为这种不良行为“买单”,或者说得通俗一点儿,叫必须有人帮忙“擦屁股”。

虽然这个词俗不可耐,却直指重点:因为很多时候处理烂摊子的人,真的是要忍着不爽甚至恶心,才完成的啊。

我现在都记得,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姥姥,教我的一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比如,递人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剪刀尖对着自己,剪刀把对着别人,一则不容易伤到对方,二则对方好抓取。

姥姥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吃完饭,顺手会把自己的碗洗干净,她总说,做饭容易,洗碗却是个考验人的活儿,自己吃饭,自己洗碗,谁也不用麻烦。老太太一辈子都这样,从来不爱给人添麻烦。

而姥姥这种“自己吃饭自己洗碗”的做法,我上大学后,在一位教授身上看到相同的影子。

大家知道,老师上课一般会写板书,别的老师下了课就走了,而这位教授,每次都会认真地将他写的板书擦干净。

开始我还以为是偶然为之,后来发现,这位教授每次都会这样做。我还特地问过这位教授,为什么每次都要自己擦黑板?

他笑眯眯地反问我:我写的,我不擦,难道等着下一位老师擦吗?我说可以让学生们擦啊,我们有值日生的。他再次笑着说:我又没有写五十黑板的板书,不需要麻烦别人。

后来我才领悟,这位教授和我乡下的姥姥是同一类人,他们只是不愿意麻烦别人,一个是乡下村妇,一个是大学教授,他们身上却闪耀着同样的光芒。

那就是,自己的“烂摊子”尽量自己收拾,与人方便的同时,问心无愧。

这原本应当是一个人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遗憾的是,很多人做不到。难怪有人说,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用不着拼天赋,同理,以大多数人为对方的着想程度,你只要稍微体贴一点儿,对方就会很满意。

没办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太低,对别人又要求太高。说到底,是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我记得以前,曾经去一个远房伯伯家玩,伯伯家有个儿子,我应当叫堂哥,他眼睛不太好,严重弱视。伯伯家东西收拾得都很整洁,东西摆放也都遵循严格的位置,为的是堂哥方便。

可惜当时我不懂,那时候人也小,觉得这也好玩,那也新鲜,这个也想动,那个也想动。妈妈劝我不要乱动人家东西,可那时我太淘气了,得到伯伯允许后,禁不住好奇,把堂哥的玩具玩了个遍。

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妈妈要求我把玩具都回归原位,伯伯忙说不用,妈妈还是要求我必须将玩具收好。我当时还挺不乐意的,因为伯伯明明说不用了,觉得妈妈太小题大做。

回去的路上,妈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在得到允许后,可以玩别人家的玩具,但是你堂哥眼睛不好,你不将玩具回归原位,他就会找不到,一则会给他带来麻烦,二则还会给人留下没教养的印象。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是很重要的一堂课:那就是尽量别让人帮你收拾烂摊子,这不止涉及一个人的修为,还可以上升到教养问题。

什么是教养?不给人制造麻烦,就是最好的教养。

这话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然而很多人却无法做到,无非因为我们太利己了。

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却要麻烦很多,谁都想图省事,人人都图省事的结果,是注定有人不省事儿,因为烂摊子总要有人收拾。

想不给人制造麻烦,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就OK了。

试想一下,你愿意给人收拾烂摊子吗?如果不愿意,那么就尽量从不给人制造烂摊子做起吧。

原来这就叫:费斯汀格法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即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

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其实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倘若了解并能熟练运用“费斯汀格法则”处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停止抱怨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这辆出租车的司机穿着干净,车里也非常干净。

作家刚刚坐稳,就收到司机递来的一张精美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

看到这句话,作家来了兴趣,便和司机攀谈了起来。

司机说:“ 请问,你要喝点什么吗?”作家诧异:“这辆车上难道还提供喝的吗?”

司机微笑着说:“对,我不但提供咖啡,还有各种饮料,而且还有不同的报纸。”作家说:“那我能要杯热咖啡吗?”司机从容地从旁边的保温杯里倒了一杯热咖啡给这个作家,然后又给了作家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各种报纸的名称和各个电台的节目单,只见上面写着“《时代周刊》、《体育报》、《今日美国》……”简直太全面了。

作家没有看报,也没有听音乐,而是和司机攀谈了起来。其间,这个司机善意地询问这个作家,车里的温度是否合适,离目的地还有条更近的路是否要走。作家简直觉得温馨极了。

这个司机对作家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车并没有提供如此全面的服务。我像其他人一样,爱抱怨,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每天都过得很糟糕。有一天,我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一个故事,改变了我的观念。那个广播节目请了励志大师韦恩·戴尔博士,让博士来介绍他的新书。

书中重点阐述了一个观点,停止抱怨、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他让我突然醒悟,我目前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抱怨造成的。所以,决定停止抱怨,开始改变。

第一年, 我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我的收入就翻了一倍。

第二年, 我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乐,并对他们进行宽慰,这让我收入更加翻了一翻。

第三年, 也就是今年,我让我的出租车变成了全美国都少有的五星级出租车。除了我的收入,上涨的还有我的人气,现在要坐我的车,都需要提前打电话预约。而您,其实是我顺路搭载的一个乘客。”

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话,让这个作家惊讶极了。作家不禁反思自身,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何尝不是抱怨很多。他决定改变自己,他将这个司机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后来有读者受到启发后试着去做了,生活真的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让作家知道了,停止抱怨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有突破困境的愿望,改变抱怨的态度,积极地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突破困难,继续向追求的目标前进。

让我们下定决心,丢掉抱怨的恶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