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教养,就是不让人难堪

小时候看武侠片,总想成为那个真性情的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对坏人不假颜色,对当权者不会卑躬屈膝,多畅意。

那些风度翩翩的反派,道貌岸然,骨子里都是阴谋算计,多讨厌。

但最后,我们谁也没有成为令狐冲。我们也学着收起情绪,保持微笑,难免忍气吞声,更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要对付。

生活不是江湖,我们才发现,不让人难堪的教养,比直来直往的真性情更难。

有个大V讲他第一次见李嘉诚的情景,在他的想象里,这样的商业大鳄,必定会姗姗来迟,待众人鼓掌完毕,再来一番演讲。

但真实的场景却是,大哥亲自站在电梯口,与每一位来客握手,递上名片。餐桌的座次也没有刻意划分,而是抓阄决定,他自己则在每张桌子坐15分钟。

告别时,他又逐一与大家握手,包括墙角站着的服务员都没有漏掉。

在中国,饭局最能考验一个人的修养。十数人的聚会,每一句话都能照顾到所有人,不让任何人被冷落,也难怪李嘉诚有如此成就。

战争年代,我们千方百计让敌人不舒服。然而和平年代,你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成功的程度。

教养的最高境界,是让人舒服,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不让人难堪。

有些人以直率自居,其实不过是没教养。

作家杨奇函就写了这样一个个小故事:

微信群里,大家吐槽,为什么这个社会那么虚伪?为什么不崇尚说真话?最鄙视那些有话不直接说的人了,不真诚。

这个时候有人说,你们这帮脑残。其他人怒了,你怎么骂人呢?

对方说,我觉得你们是脑残,我就说了,那你们觉得我是真诚,还是没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如何,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他人的评价,只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却从不考虑过他人的感受,难怪不是自私的表现?

真性情只留给必须真性情的时候,时刻把他人的感受放在心上,才是为人处事之道。

不让人难堪,看似简单,却依然难免不小心伤害他人。

一个人的教养,全在细节处:

一、把你说的“不对”统统改成“对”。不要轻易否定他人,肯定对方的观点,再给出不同的见解。

二、你可以偶尔和朋友开个玩笑,但绝不可拿他喜欢的东西开玩笑。

三、初次见面,一定要努力记住别人的名字。很多人说自己记不住别人的名字,其实你不是记不住,而是不在意。

四、你再愤怒,也不能说真正伤害对方自尊的话。越熟悉的人,反而越了解对方的死穴,但不要因为熟悉而伤害别人。

五、看破,但不点破,给别人留一点余地。发现对方说错话或者说谎,不要当面拆穿。别人背了山寨包来炫耀,没有必要当面戳破。

这些事都不难,难的是面面俱到,用智慧去解他人心意,用真诚与善良之心与他人交往,这便是教养。

很多人觉得,时时保持着高修养的人,很虚伪。

但是如果对方的修养让你感到的只是距离感,而不是一种的温暖的话,那也不是真的高修养。

白居易说待人接物之道,无非“以心度心,以身观身”,自己想被重视,就得先重视他人。

真正有教养的人,反而很宽厚,很真诚,因为他们想人之所想:

他们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用心对待每一个人,发现你的闪光点并加以称赞。

有人会说这些人有什么了不起?没实力,只会投机取巧,搞人际关系。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人,都对旁人漠不关心,懒于和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也极少称赞他人。懒惰冷漠的人,有什么资格评判努力生活的人呢?

好的教养绝不是虚伪,也不是投机取巧,智商是硬实力,教养却是软实力——

你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能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工作两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最近招聘,几乎都是85后和90后。找到一个靠谱的下属不容易。带一个靠谱的下属更不容易。

大半夜睡不着,想着给新人做培训的时候应该说什么。于是在手机上啰啰嗦嗦写下培训要点,现在分享出来,权当做是一个爱装逼的老头子的胡乱言语吧,私人感受,看不惯的勿喷。

1.做事很重要,但是更要学会做人。

新人入职如果只是埋头做事,最后顶多是个兵,当不了将。所谓做人不过就是多笑点,多帮点,有事儿多主动点,这些“多”不会让你累死,但是会让你很快能融入这个团队,让大家记得你。

多笑,多说,多问,少气,少打听。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的新人,背后打听和筹划一些扯淡的事儿,是很二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打听的对象,谁是你的领导的对头,也不会知道你打听的问题会怎么被添油加醋的传到谁的耳朵里。所以,做积极正能量的自己。多说几个“我试试看”,少说几个“没问题”以及“我不行”,或许是最好的打开局面的办法。

2.领导没有教你更多的义务,所以如何能让对方更多的教你,那才是你的本事。

坦白说,新人来了就是干活,帮领导分担工作。所以做事是肯定必要的。领导为了让你做的事情能多快好省,可能会交代你一些流程或者经验,但是他能不能和你分享更多,取决于你的工作成绩和态度,以及你怎么对他。因为他没必要教你,而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事情不少,他凭什么教你?

浅薄的讨好固然是受用,但是不会太奏效。大家都是老油条出身,还能败给你这种小伎俩?所以真心对他人是必要也是根本。

所谓的真心不是让你关心领导家门牌几号,生日多少,而是帮他做一个会议列表,提前发一个会议通知,吃早饭的时候发个短信问他要不要带杯咖啡,其实不过是最基本的人情往来。任何培训都需要交学费,你上班做下属,用不着学费,那好歹也要一点人情投资不是么?

3.纠结是你自己的事儿,但是永远不要和你的上级以及同事闹脾气,因为没人欠你什么。

新人入职场,跳槽一两次,多数原因都是因为迷茫,找不到方向。也会有自己选的这个职业自己不知道喜欢不喜欢或者能不能做长久。这种迷茫都是自己的,加之失恋、劈腿、外遇、这些个人理由,都不是你怠工顶嘴甚至闹脾气的理由。

不想做了,想走就走的干干净净,没必要大发一通火,明天不来了,这样很没意思,而且我担保你有了一次,下一次也依旧会如此。

4.有没有目标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留下来才能活下来。

很多领导都会问新人目标,大多数都没啥谱,有一些二货会很自负地说我的目标就是做你的位置,这种是意气风发,也算是不错的。其实有没有目标并不重要,目标可以慢慢找,但是撑过试用期,留下来,活下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工作有那么重要么?对不起,如果你这么看,那你不重视工作,工作也不会重视你。

5.你的工资永远会比你付出的少。

这是肯定的,所以你用不着不平衡,你付出的同时,你获得不仅仅是工资,还有经验。想加工资的办法除了好好表现就是升职,而你距离下一个位置有多远,你自己清楚,领导更清楚。

6.做好随时清空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这句话是告诉那些转行的同学的,虽然每个门类都是相通的,但是清空上一个地方学到的东西,让自己从低姿态做起,你会更容易学到和补充到新的知识,尤其是换了一个门类和领域之后,完全新人的面貌去做事情,把自己清零会更容易找到定位,学得扎实。

7.学会使用图表分析问题,学会自我总结。

图表是最好的概括方式,小到一本书,大到个人理念,你可以随意在纸上圈一个圆,一句话概括这部狗血电视剧讲的主要内容,之后画出几个并列的分支,列出起承转合,之后用线条标明各自的关系,最后汇总发表你自己对这个电视剧的看法,由此可以推展为,这个电视剧的营销组合动作,以你个人的认知你是如何知道它,尝试用自己的认知来确定这个电视剧的推销手法,之后再总结整合营销里的先后顺序以及节奏,最后列出自己的观点。

概括和总结是和必要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很简单,一般一张A4纸就能完成。你可以列出今天的五项工作任务,之后分出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条件,目前进展的情况,接下来分成的步骤,以及总结自己今天可以完成几项,还有如何有机组合自己的工作顺序。

时间久一点,你也许会找出自己工作的规律,比如上午工作效率是否是高点?下班前的工作是如何?一周下来你大概就知道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和节奏,进而找到哪天可以休息,哪个时间点可以放松,哪个时间是打电话沟通的好时机?哪个时间可以安静写点东西。

总结是提升自我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当然,学会概括总结人,你要面临的就是,也许你的感性思维会越来越萎缩,但是你的逻辑和条理性会很好。

8,每个人都有秘密,所以不要问不合适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雷区,有一些私人的事情,除非对方主动提起,不然不要冒然发问,比如是不是结婚了?(也许对方离异),比如对方的女友是做什么的等等。

职场不是朋友圈,一些在你看来无关痛痒的话题,也许是对方的雷区。谈资就是谈资,没有原则好回答的,或许是最安全的。

9.提高就是大量的练习和被否定之后还能活着。

所谓的学习就是给你更多犯错的机会。学多了自然就会了。错多了,被骂多了,自然就长了记性。

至于被骂了,第二天还能坦然笑出来。被训斥了,第二天还能毫无芥蒂的一如既往,这就是所谓的新人压力。

没有人应该欠你什么的一定要顺你的意思,要安抚你,要鼓励你,要如何如何你,做错要承认,但是担责任的都是领导。没有人的成长是顺顺利利的,除了领导是你爹,其他人没这个义务要帮你擦屁股。如果领导已经帮你擦了,那你让他骂两句不是也应该么?

10.忍耐领导的脾气,只听那些对你有用的话。

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短板,做领导的位置承受的压力也一定会不一样,不要在他脸色不好的时候还去墨迹,即便是这样,当炮灰也是在所难免。

领导迁怒于你,那是他自己的问题,你在没有成长之前能做的也只有忍耐。如果能可以包容你的领导,并且学到了他的所有,那么取代他的日子还远么?相反,受不了委屈,还没本事的人,你又怎么可能指望自己升职呢?

11.和领导做朋友,但是请在内心保持距离。

其实每个领导都很喜欢和下属亲近,以打造亲民的假象。但是每个领导内心其实都很清楚的有着界限。你可以和领导亲近,但是请在内心时刻记得他是你的上司。

你也可以选择和领导公事公办,但是请记住,没人喜欢不冷不热的人,你如果觉得自己能办事儿,那你会永远都只能留在那个能办事儿的位置上。

每个人都喜欢所谓的心腹和干将,所谓的亲信就是有得力又贴心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重用以及推荐。

好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损,好朋友之间可以毫无顾忌,但是对于上下级来说,请暂且当他是你师长,你以尊重他的方式去亲近他,或许彼此都会更舒服一些。

12.适应你领导的做事风格,弥补他的不足才是你存在的意义。

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风格,每个人都会和自己风格相同的人亲近。性子急的人喜欢反应迅速的人,强势的人喜欢第一时间去执行的人。所以短时间内快速适应你领导的做事风格,是合拍的第一要素。

如果对方是一个急性子,和你要一份资料,你偏偏是一个慢性子,隔了一天才给,那估计你留不下,且会死很惨。配合领导的风格只是第一位,弥补他的不足才是一个下属存在的价值。

急躁的人很容易不注意细节,慢性子的人计划执行力一定会不强。你所能做的就是依据这些,帮性子急的领导把控细节,提醒慢性子的领导他的日程安排。

做不做是他们的事,但是领你的人情是一定的。做下属不能为领导分忧,那你就永远只能做一个下属。

13.给自己定一个大目标,这没什么不好,这样你才能知道你要提升什么。

一般入职一年左右就会到了该指定目标的时候,如果你的目标是你某个同事的位置,那么你就要知道,你和他还差了几级,如果你的目标是你领导位置,那你就要多总结,除了能力,你还差什么?

有目标是好事,毕竟比没有目标强。能不能做到也许不要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始终在向上。

14.存在感很重要,自信也很重要,克服孤独感,顶得住压力。

没人能得到全部的人赏识。一定会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关键是让哪些人喜欢你!

同事喜欢你,只是团队融合,但是未必得到更多提高。领导喜欢你,要看是怎样的喜欢,如果只是单纯的吸引,那还是尽早换工作必要好。

要有成绩的表现,要让领导看到你的个人能力,这需要机会,也需要努力。机会只要肯等一定会有。有了机会也许会有升迁、奖励、遭人嫉妒一定会难免。

顶得住这些,扩展你的圈层,淘汰那些只会嫉妒、嚼舌根以及矫情的各位亲们,其实那没什么不好。如果你是天鹅,那么请不要留念早年还在的丑小鸭的窝。更不要因为几只鸭子的酸酸的吐槽怀疑自己今天的一切。

你的成长是自己努力换来的,向上走,势必要抛弃一部分人和群体。因为“前进”是一个动词,你选择出发,就没必要再为那些留在原地的人而叹息。

向前走,走你该走的路。

每个人都喜欢和积极向上的人做朋友,那些害怕吃苦还羡慕你的人,他们可以和你继续做生活里的朋友,那些嫉妒你成长所以背后黑你的人,你根本没必要在乎他们。

15.高效不等于慌乱,反应及时不等于报告过度

在你本子的第一页空出来,随时记录新同事的名字,每天抽空温习,方便下次准确称呼对方。在你本子的最后一页记录重要的电话、联系人、联系方式,工作流程、关系系统密码等方便随时查阅。

高效是反馈及时,不代表慌乱,稳,是一个人该有的一个必要素质,处变不惊其实不是考验你应对的办法,而只是考验你调整自己情绪的能力。

领导指定的任务,第一时间反馈自己接到指令,开始进行工作,之后要在重要节点报告工作进展,不要有事儿没事儿去烦领导,因为工作是派给你的,如果凡事都请示,要你干嘛?

16.多做有准备的发言,不要信口开河,思考很重要,沟通更重要。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如果不汇报,那很多事情我做不了主啊!那怎么办?擅自做主一定会被批啊!参加过培训的同学一定都知道买火车票的案例。老板让你去买火车票,你去了,排了三个小时的队,售票员说没有,你回来报告说,老板没有票。这样的员工被骂死也活该。

派另外一个人又去,也花了三个小时,他回来也报告说,没票了,但是可以到某某站转车,是几点几分的,大概是多少多少钱,如果非要买这趟车,黄牛票大概是多少钱,而且他还托朋友可以拿到打折的机票,大概会比火车票高多少钱。

后一种员工,如果你是领导你会不喜欢么?

同样都是没买到票,为什么后一种更招人爱?因为后一种他思考了,而且他真的是站在为领导着想的角度,给出了好几种方案,同样的三小时工作时间,你就做了排队一件事,他做了多少事呢?所以你如果嫉妒谁会拍马屁,那先摸摸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如果你连马都不知道在哪里,你还拍得着屁么?

所以由此推展下去,你的发言,你的每一次表现一定是要经过思考之后才能脱口而出的东西,不要相信所谓的灵光乍现!那都是深思熟虑以及经验之后的结果。

最后,忍得住打击,谁都是从不会开始学起的。

新人失败是必然的,走弯路是难免的,有挫败感是经常的,成就感如果那么好取得就不叫成就。职场人最大的本事不是你在台面上有多光彩,而是你摔下来,还能快速收拾一地的碎片,之后露出笑容对自己说,没事!再来!

刚刚面试我又一个新人,征求领导的意见,之后就开始进行培训,不知道我的这些话,85后和90后能听进去多少。

反正就先写下来,权当预热的发言稿吧!希望到时候对方不会挖挖耳朵说,大叔,你好啰嗦啊……那我就真的只能说一句:你妹啊!

你是挣钱的姑娘,还是值钱的姑娘

有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

A:一份薪水丰富的基础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也没什么挑战,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怎么有这样的好事?因为你年轻漂亮啊,并且,这是一个现在挺红的行业喔。

B:一个前景不错的学习机会,需要你花大力气提升自己,眼下收益一般,很可能是未来的风向——但也很难说哦,风向与未来这两个东西组合在一起是有变数的,万一不是你别打我。

三年为期,你选哪个?

呵呵,暂时不做这么纠结的选择题,咱们讲个故事先。

大概80年前,两个女人也面临了类似的选择,她们一个叫胡蝶,一个叫阮玲玉,都是当年最火的女明星。

胡蝶当时是邵逸夫哥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影视公司当家花旦,天一是当时最大的影视公司,但胡蝶觉得,“天一太过于从生意眼光出发,影片的娱乐功能多于艺术性,而且大多都在宣扬旧道德,不符合时尚潮流,即便目前拥有一定观众,但不能带给观众回味的印象。”

那时,作为天一公司长期签约的演员,她薪酬丰厚,每个月至少有70银元的固定工资,即便什么都不做,一个月也能买490斤猪肉。她主演的《白蛇传》、《孟姜女》之类古装电影虽然艺术价值欠奉,但每一部都票房不俗,片酬高昂,如果转型,既是风险也是损失。

但是,她坚持寻找突破的空间。

胡蝶非常有语言天赋,会说流利的粤语、闽南话、上海话,而当时的电影演员以广东人居多,比如张织云、杨耐梅、阮玲玉等,所以,当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时代的时候,明星们必须勤学国语,谁学得快学得好,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观众基础——就像现在的英语,要走向国际影坛,只会傻笑蹭红毯可不行。胡蝶幼年曾随父亲奔波在京奉线上,她姥姥是个北京旗人,多年来一直跟她同住,条件得天独厚,可是,为了精进,她依旧专程到北京拜梅兰芳为师学习普通话。

1931年,胡蝶主演了电影《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故事片,她立刻成为“中国电影首位发声者”,获得电影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这些,除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她下了苦功无人能比的语言优势有关。《歌女红牡丹》红极一时,由明星电影公司和百代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从这部电影开始,她离开老东家天一公司,戏路宽了很多。

除此之外,胡蝶系统学习过影剧概论、电影行政、西洋近代戏剧史和导演、化妆、舞蹈等十几门课,还有骑马、开车之类技能,所以,她的角色跨度很大,从卖糖果的小姑娘,到风尘女子、优渥少妇、反串男角都能从容驾驭,甚至52岁时还获得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这些看似折腾的努力,使她在“电影皇后”评选活动以21334票的最高票数当选。

阮玲玉是当时唯一能够和胡蝶比肩的电影演员,胡蝶自己都承认:“论演技,我是不如阿阮的。”

可是,阿阮付不出她那份功夫。

因为拖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年迈,初恋男友张达民嗜赌,她疲于奔命地挣钱。好不容易摆脱张达民之后,她和“茶叶大王”唐季珊恋爱,在爱情的幸福中不可自拔,每晚去最高级的舞厅跳舞,收到富豪一栋三层楼的洋房礼物,一切都特别像一个女明星的生活,嫁入豪门似乎是最短的路径。

可是,这段路却走得特别漫长。

富豪往往不会只有一个女人,花花公子唐季珊很快辜负她,前男友张达民持续勒索,她的演艺事业也受到严重挑战,天生丽质一口标准普通话的陈燕燕成为她重要竞争对手,她却依然是小报八卦版常客。

在明星这个行业,漂亮姑娘就像一波一波的浪花,前浪未必死在沙滩上,后浪就已经风起云涌,在距离25岁生日还有18天的时候,她对爱情与人生双重绝望,吞下安眠药,在唐季珊送给她的洋房二楼自杀去世。

胡蝶和阮玲玉,代表了两类完全不同的女人。

胡蝶是“值钱”的女人,阮玲玉是“挣钱”的女人。

胡蝶愿意投资自己,她的投资并不是买几个名牌包、鞋、衣服,打扮得光彩照人,而是舍得花时间、精力学习本事,真正让自己增值。

阮玲玉热衷挣快钱,用自己的年轻、美貌、才华、身体去兑换真金白银,只是,再丰厚的物质也有耗尽的时候,何况只出不进,太年轻的时候就失去太多机会。

我们在道路上行走,看到的只是自己眼前百把米的路面、别人的脚后跟,以及不远处若隐若现的商店;我们在20楼的家里,入眼的是不近不远的雾霾,时隐时现的蓝天,熙熙攘攘的街道,和芸芸众生的头顶;我们靠在飞机的舷窗边,飞到云层之上,眼前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蓝天丽日,原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最终能够达到的位置。

增值让一个女人“值钱”,“值钱”之后再去“挣钱”,要容易的多,即便在增值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代价”不过是“零存整取”,存一个现在,收获几份未来。

而“挣钱”这个行为,几乎贯穿女人的大半生,除非你很早就幸运地实现了财务自由,可是,想学习新本事的精力、体力和动力,或许只存在于一生中的某些特定时刻,对于绝大多数女人,错过这些时候,今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日益繁忙的工作,干柴烈火的恋爱,风调雨顺的婚姻,嗷嗷待哺的孩子,日渐抬高的发际线和降低的精力,都不再支持你那颗好学的心。

所以,在有条件让自己更“值钱”的时候,不要因为贪图安逸而放弃,少走的路以后会变成多吃的亏。

娜塔莉波特曼13岁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大红,完全可以拍广告挣快钱,但这姑娘一直没有中断学习,对电影的选择也非常慎重,她甚至推掉了《洛丽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片约去参演舞台剧《安妮日记》,因为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对演技有更深刻的磨练。

2003年,她取得哈佛心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她在希伯来大学继续研究生课程;2006年3月,她以客座讲师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的课程,还引用了自己主演的电影《V字仇杀队》中的内容

;2008年5月,未满27岁的她受邀成为戛纳电影节评委,同年9月,她带着她的导演处女作、21分钟短片《前夕》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展映,还是这一年,她获得tccandler评选的全球最美脸蛋第一名。

或许,你还记得一个叫林妙可的中国小姑娘,百度百科上是这样介绍的:1999年7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从小学习民族舞、钢琴、长笛和书法,并热爱舞台表演。先后参演了多部电视剧、电影、20多部广告和MV。她参加过的节目、新闻发布会的数量早已过百,最忙的时候每周都有通告。

现在的她,是这个样子: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女演员”都是最靠脸和青春吃饭、最不需要充电的职业,可是,依旧有“挣钱”和“值钱”的差别。

故事讲完了,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A和B,你愿意选哪一个呢?

分手见人品

有一句话说,要看一个男人婚后对你的态度,就看他现在对服务员的态度。我觉得还有一句话也应该成立:看他将来对你如何,就看他现在对前女友的评价如何。

小佳分手后,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痛苦之中。

一次夜谈,她跟我说,她前男友和她分手后,经常发短信恶语攻击她,四处说她的坏话,宣传她不是处女,甚至造谣说她是有了新欢才和他分手的。两家人同住一个小区,小佳一直提心吊胆,害怕那些不堪的话传入她爸妈耳中。

其实,哪里是她劈腿啊,是那个男生徒有其表,却毫无上进心,整天沉迷于游戏,对女朋友,他的眼里只有开房约炮,连开房之前陪女朋友逛街他都没有耐心。

小佳痛下决心和男生分了手,没想到他居然使尽一切手段报复她,导致小佳一度对感情很失望,丧失了再恋爱的信心,甚至觉得她活着都是一种错误……

我另一个朋友分手了,提到她的前男友,她立刻满腹苦水,出语便是诋毁,说他相貌猥琐,人品极差,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男方。而男方分手后,缄口不提,别人告诉他那些不堪的话,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大家都在一个朋友圈里,对一个人的人品心里是有数的,没有多少人会只听一面之词。况且,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在分手后,把长相正常的前男友诋毁成“相貌猥琐”呢?

分手,不意味着非要推翻过去的一切,完全否定曾经爱过的人。分手后逢人便吐槽前任,有人会信你,也有人会觉得你低级。

我一直觉得,说前任有多么不堪,其实就是在诋毁当年的自己。

他有多渣,当年的你就有多瞎。确实有人会因为爱情蒙蔽了双眼,可是拼命宣传前任多差劲,把一场恋爱搞成一场撕逼,其实你也就变得和渣男渣女半斤八两了。

其实,刚分手的时候,为情所伤,谁心里没点报复的念头一闪而过?

但是,念在你们也曾经历过美好的份上,不要把别人、把自己搞得太不堪。要知道,你现在弃之如敝履的,都是你曾经深爱的一切啊。

有人说,我说你坏话是因为我还在乎你。爱而不得,只能用恨的方式发泄不满。

抱歉,没人需要这样的“在乎”。一个把爱全部发酵成恶意和谩骂的人,根本配不上爱情。

我问过我男朋友关于他前女友的事。他说,他没有删好友,但已经完全放下了过去的感情。

他跟我跟我讲了他的想法:人的情感账户是有限的,你把它用在了恨上,就没有那么多的爱了。

“我之所以能百分百爱你,是因为我不会浪费感情去恨一个人。”

我也曾分手过,真心错付,咬牙切齿地把曾经的信件全部撕掉,打电话给朋友,一句话都说不出,情绪无法遏制,撕心裂肺地大哭。

我不甘心,为什么满腔真心,换来的却是淡漠无情。

这些委屈,除了跟闺蜜倾诉过,再也没向外人宣传过。我信奉一句话:君子交绝,不出恶言。

一开始时,提到他的名字,我的心都会真实地隐隐作痛。过了一年,再提到他,已经无感了。自我消化了一切负面情绪后,我终于释怀。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忘记。

曾经相爱,何必伤害。走出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不是试图报复,而是慢慢遗忘。直到有一天你释然地觉得,他的人生,已经与你无关。

认识一对情侣,女生学了十余年舞蹈,气质极佳,往那儿一站就足足女神范儿;男孩子是国外常春藤名校毕业,英俊有才。

他们交往了一年多,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两人分手了。平时很少发动态的他,在朋友圈里写了一段话,大意是:感谢这段感情,谢谢你给我带来的成长。

后来没过了多久,他和别的女生公开了恋情,还一起出去旅游。我私下问女神,是不是他劈腿了才分手的。

女神摇头:“不是他不好。经历了这段感情,我们都成长了。我们只是最后没有在一起,但不意味着,这不是一段好的感情。”

她这一番话,深深震撼了我。

不是“分手”了就不是好的感情。如果一段感情,能让双方都变得更加成熟,就是好的感情啊。

有一句话说:何必用青春,帮别人调教老公,还这么认真。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相爱一回,不是谁“调教”了谁,爱情是一场相互驯服。

相爱的时候,你们一起经历过幸福的时光,相互砥砺走出难捱的日子,你们在磨合中更加懂得异性,从“自私”到渐渐学会照顾对方的感受……你们在一段感情中共同经历了美好,在彼此驯服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那么,这段感情,即使最终以分手结局,也很值得。

分手后,将过去的美好记忆封存,不要扭曲它们,更不要用恨意毁掉它们。尊重你曾经爱过的人,就是尊重曾经的你。

今天看《爱你就像爱生命》,里面有一封王小波和李银河分手后的书信。王小波写道: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好的爱情里,我们都是自由的人。我们因为相爱走到了一起,即使有一天,不爱了,分开了,也希望能少一点仇恨,多一些祝福。在心里对对方说一句:感谢你能来,也不遗憾你离开。

别让你的友谊死在了朋友圈

最近,我突然发现我的朋友圈清净了好多,基本上没有朋友与我在朋友圈下面进行互动,原以为朋友圈可以帮我来维持友谊,到现在我才发现朋友圈毁掉了我的友谊。不明原因的我开始回想过去自己做过的事情……

第一个不理我的朋友大概是小李吧。

那次我因为对一个朋友的行为表示不满就在朋友圈随便吐槽了几句,然后小李评论道:”是哪个人又惹你生气了?”

我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我吐槽的这个朋友是我俩的共同好友,如果回复了小李就会看到,两个人的关系肯定也就僵化了。为了和谐,我随便糊弄了一下小李:“没有的事儿,随便表示两句而已。”

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朋友圈里面理过我,也没有回复我的评论。

小华是第二个不理我的朋友吧。

我平常自由散漫惯了,从来都不去注意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朋友圈都是赞与不赞平均分配,可是突然有一次小华过来问我:“你为什么从来不给我点赞,是不是你对我有意见还是怎么样?”我一时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虽然说被朋友在乎起来应该是非常开心的、可是一阵压力拥上心头。真是为什么要这么在意点赞了?点赞又并不能代表我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好友大概是小明。

有一次小明去旅游,拍了一些美景,然后给我发了一张照片。那时候我正忙着,并没有太注意,也没有立刻回复,事后就把这给忘了。过了几个小时,我玩手机无意间发现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于是立刻分享到了朋友圈。

没想到,这时候,小明立刻问起我,你为啥不回我微信却在发朋友圈?我一下子懵了,说实话,我根本也没记得这档子事。之后,小明和我的关系就大不如前了。

有时候只是一个随意,自己并没有太注意,可没想到却别人放在了心上。或许那时候我就是不想回复,或许那时候我真的很忙,忘记了回复,但你不该因为这个和我绝交啊!

想到这,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让朋友圈的做法来定义我们的友谊,来维持我们的关系?友谊是友谊,社交是社交,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朋友圈的存在只能是一种社交,而不是我们真实的友谊。

我想,真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依靠朋友圈之间的评论而存在的,并不是依靠点赞而积累下来的。朋友圈之间的关系太过朦胧,总是很难看清楚背后的真相,那么又何必将朋友圈里面发生的事情当真了?友谊岂是一句两句就能够断绝吗?

朋友圈将我们的关系拉得这么近,却也变的那么远。朋友圈不像人和人面对面的交谈,很多时候你看不到对方的神态语气,你无法辨别,所以也就经常造成误会。但真正的友谊从不依靠朋友圈作为基点,有时候看似两人关系在朋友圈不亲密,但是他们依旧有很好的关系。

不要将朋友圈看的太神圣,它与友谊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所以,下次碰到没有及时回你,或者没有给你点赞的情况,别太在意,或许别人根本就没有在意这件事,你也别太放在心上。如果你还是耿耿于怀,不如直接说出来推心置腹一次,很多心结也就迎刃而解。

空闲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出来谈谈心。一杯茶,一张桌,闲暇的午后,面对面的交谈才能感受到最真挚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