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送女人多少钱礼物,才算得上珍贵

节日当前,有个朋友问我:“好纠结,被两个男人同时追,为了方便,就叫土豪A和屌丝B吧,土豪A的礼物是块比较贵重的手表,屌丝B的礼物很有创意,是张授权说明,上面写着我对他有随叫随到的使用特权,你说,哪个礼物更珍贵呢?我既喜欢A的多金也着迷B的多情,最好同时兼具,姐姐你别骂我。”

亲爱的姑娘,我怎么会骂你呢,多金和多情,谁不爱这两样啊,真是说到女人心坎上。只是,我觉得你的两样礼物都谈不上珍贵。

土豪愿意花很多钱砸你,和屌丝愿意花很多时间砸你,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没拿最好的东西给你。

最重的礼物,是他送给你他自己最稀缺的东西——比如成功男人的时间与草根男人的金钱,都是昂贵的馈赠——这里的“成功”和“草根”仅仅是关于状态的形容词,不带有任何情感意义,千万别敏感,上面的两样礼物如果倒个个儿,土豪随叫随到,屌丝一掷身家,倒真的更用心。

而好的礼物,至少是你想要的,或者是你需要的,平时无意透露,对方便知情达意的送了,才是心心相惜。

你瞧,熟女的讨厌之处就是不再藏着掖着,费力气说好听的假话,我更愿意节省时间和精力成本,直截了当表达观点,把那份客套的力气花在更值得和有趣的事情上。

男人送女人多少钱的礼物才算得上珍贵?

这还真是个技术活。

我听说过的最珍贵的心意,来自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

圣诞节前,妻子德拉一个多月才攒了1美元87美分,即便时光倒流一百年,这也是微不足道的金额,距离一份体面的礼物太遥远。

而德拉有一头天赐的好头发,褐色瀑布般闪耀,为了给深爱的丈夫吉姆挑选一份珍贵的礼物,她犹豫再三把头发剪掉卖了,揣着卖头发的20美元幸福地在店铺间搜寻,为吉姆最重视的饰品祖传怀表配了条白金表链,在此之前,这块古董表一直用寒碜的旧皮带拴着,男主人甚至不好意思掏出来看时间。

德拉回家后把凌乱短发烫成了一头淘气小卷,忐忑等待丈夫下班。

果然,吉姆回家后惊呆了,震惊的原因不是妻子不美,而是——他从大衣口袋取出自己的圣诞礼物,“一套完整的发梳,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发相匹配”。

德拉捧着发梳闪着眼泪:“我的头发长得飞快,可是,不送你一份别致的礼物我根本没法过圣诞!快把你的金表拿来,我搜遍全城才找到这个,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的样子。”

她把白金表链捧在手心,他却平静微笑:“亲爱的,我卖了金表给你买了梳子,现在,我们做肉排吧。”

一对清寒的夫妻,住在每周租金8美元的公寓,从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铺老板那儿省出一个个美分,却买了两份变成废物的礼物。

可是,还有比这更珍贵和有爱的废物吗?

作为与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经典不是我粗糙的复述所能表达,可是,这的确是我认为最珍贵的礼物。

女人为什么渴盼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生日、情人节、圣诞节、结婚纪念日等等,收到各式各样的礼物,不是她多么拜金,而是,她在意他心里有她的情谊。

不过,既然爱收礼,就要明白收礼的规则,这个规则可不像礼物本身看起来那么堂皇和有爱。

收礼军规第一条:喜欢贵重礼物的姑娘,请接受在经济上被物化以及情感上被边缘化的可能。

土豪愿意砸你昂贵的礼物,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重视自己的时间成本,并且拿你当作商品消费,他用金钱缩短交流的距离,他并不在乎和你之间真正的理解与互动。

当然,如果你渴望的是别人给予的优越生活,这显然是个不错的机会,只是,收礼之后不要再跟人家谈感情,指望对方真心陪伴,得了便宜还卖乖难免遭人嫌弃,活在当下享受礼物也是聪明选择。

收礼军规第二条:男人能够陪伴你的时间,通常与礼物的贵重程度成反比;每件礼物都送得恰到好处的男人,往往情感经验异常丰富。

除了特殊行业与富X代,极少有男人能相对容易地成功,多金的背后往往是更多的勤奋与付出,一个在事业上升期全情投入的男人,不太可能有充裕时间陪伴左右。

而男人无论多么富有,只要他的钱不是轻松得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赚的,他本能对财富有先天的敏感和敬畏,不会用暴殄天物的方式对待金钱。

男人第一次见面就为你不惜重金地花钱,照料无微不至,这个人最好不要作为结婚对象发展,甚至连朋友名单都删除——首先,他肯定见识过很多女人;其次,他觉得金钱可以搞定一切;最后,他拿你当作一个用钱可以砸下来的女人。

同样,大多所谓的成功男人不管多么喜欢美女,可是,真到娶老婆的临门一脚,最终选择的往往还是具备很强传统美德的女子,或者白手打拼,或者勤俭持家,绝不是眼睛盯在名牌店花钱如流水天天要礼物的姑娘——所以,即便是你看到的所谓网红,背后都有一串励志故事,并且自己的兜里都揣满了自己挣的钱。

收礼军规第三条: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收礼也要回礼。

任何领域,包括感情,不想吃亏的最好办法,就是别想着去占人家便宜——礼物并不总是让人愉快的馈赠,也可能变成一项无法摆脱的负累,所以,接受的礼物至少不能超过一个女人所能担负的范围,有些礼物需要以时间、情感、自由、独立、身体等等去交换,代价太大,未必值得要。

我还记得身边的一位姑娘美滋滋地说起和男友分居两地的某年圣诞,在机场依依不舍送别,登机前,对方突然塞了张方片在她手里,耳边嘀咕:上飞机再看。

打开,才发现是块口香糖,上面写着:不让你一个人走。

那个男人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她说起这个故事,笑得幸福又甜蜜,虽然一块口香糖简直算不上礼物,更和金钱没多大关系。

一个女人的幸福,和金钱有关却也无关。

亲爱的姑娘们,愿大家在这个平安夜和圣诞节,都收到送到自己心坎上的礼物。

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觉得我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跟人聊天的频率越来越低。其实不是话少,而是真的觉得talk is cheap ,而且少说话会避免很多问题。

2.接受没大有朋友这件事情,也觉得很多社交都是不怎么有必要的。领悟到如果自己本身能力很高,那么别人就会乐意接近我。

3.对于别人的冒犯不再小打小闹,而是攒着一并发作。

4.家人是最重要的,对家人更有耐心,花更多时间做家务。把跟同事朋友胡扯的时间花一半在家吧,父母越老越渴望被需要。

5.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迎合别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事实上,别人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在乎你。每个人真正关心的永远是自己。

6.生活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多赚钱去解决。也有很多问题是因为太寂寞导致的无病呻吟,忙一点就都可以解决。

7.真实的生活只有一种可能性,远没有小学作文里写得那么丰富,所以尽可能增加生活体验去拓宽视野增加人生的厚度很有必要。而且越早去做越好。

8.不要着急找对象,不要着急结婚,在为人妻为人母之前先成为自己。自己的问题不解决就永远存在,依赖别人是没用的。

9.以前听鸡汤总是很容易振奋,看到一些大人对于生活的麻木,心里总是想,我以后一定不能这样。慢慢地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并不是努力就能成功,并不是好心态就能改变一切,而把原因过分地往自己身上扯,真的让人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

10.不那么羡慕别人的成功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也许我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可是我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我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我是做不到的,但是做好生活中琐碎的小事情,保持心情愉悦也是真实生活中成功的一种。

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最近有刚毕业的小孩子问我,说令姐你能不能告诉我,刚进职场的时候遇上工作上的难处了怎么办?

这一刻我看见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条状态,说十年后你回头看今天这一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那都不叫事,真的。

然后我给他回复说,哪里需要十年?一年的光景,就足够让你感觉千山万水物是人非了。

最近跟一些老同学聊天,说起刚进职场第一年的感觉,想着那个时候自己去餐厅吃饭也得先看看菜单的价位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有个男生说自己那一年连续一个月都在楼下的快餐店点一份麻婆豆腐,这样可以既下饭又省钱。

或许你以为我要说的是一个逆袭的故事,可是我要说的如今这个状态是,这个男生如今依旧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他已经积攒了几年的工作经验跟人脉,如今遇上了很好的投资人开始自己创业了,只是如今的他每次请我们吃饭的时候,已经不是需要像当年那样斤斤计较菜价的那男孩了,也就是说,他心里不慌了。

回到前面那个刚毕业的小孩问我的问题,我本来一开始的回答是想告诉他,说你得熬,熬过去就好了,用我闺蜜的话来说,只要你没死掉,那就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我还想用尼采那一句“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来安慰这个小孩。

但是想了一会,我就删掉了这刚打出来的一排字,然后我敲出了另外几个字回复他: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很多年前我看《艺术人生》里有一期采访了我最喜欢的奶茶刘若英,朱军问她,为什么你总能给人一种温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觉,难道你生活中遇上难题的时候你不会很气急败坏吗?刘若英的回答就是,那是因为我知道,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刘若英在出道前陈升曾经是她师父,她就是著名音乐人陈升的助理,刘若英在唱片公司里几乎什么都要做,甚至要洗厕所,她跟另外一个助理两人一周洗厕所的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而这另一个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往事回忆的意义在于,总是会让人记住的是美好那一部分,至于其中的艰难也总会被岁月所弱化,这也是我跟很多长辈请教他们过去经历的时候,他们对于那些过往的苦与难大多时候都是一笑而过,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了。

所以回到如今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一个非职场新鲜人,我能想起来的这三四年的工作感受也是美好多于不快乐的部分,但是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感悟到的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以前总以为熬过这一段时光就会好起来了,这种观点有可能是错误的。

一是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所谓好起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个熬过去的日子里,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当下觉得困难重重,殊不知其实你所经历的,也正是大部分人正在经历的一切,当然那些极端个别的案例我不想拿来论证这个事情。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要学习基本的职场规则,要尽快熟悉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必要技能,我敢说我们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到了工作环境的时候九成是用不上的,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领悟力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当然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心态上的调节,这件事情小到我该不该跟隔壁的同事打一声招呼,大到比如直系领导给我安排的事情跟公司的流程规则有冲突,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时候你就像一个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孩子,没有家人,没有老师,没有师兄师姐可以问,周围一群陌生人漫无表情的穿梭于办公室里的走廊过道上,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你身后的景象千变万化飞速流转,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停留在原地。

我自己本身是个慢热的人,加上性格内向,所以职场第一年里我的状态就是很恍惚的,这种状态就是,我自己会经常在座位上边干活边发呆,这时候周围的同事或者领导喊我的时候,我总是会很久才反应过来,然后”哦”一声,这个时候领导已经走远了,我赶紧问身边的同事求助,问刚领导说了个什么事情,接下来于是赶紧各种处理,但是因为同事很多时候传达得不够准确,很多细节问题没有交代清楚,我不能去问领导,因为我刚刚回答的态度是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这件事情了,于是我就懵里懵懂的把事情做完,结果想也知道,肯定是各种退回来反复修改的。

也是因为这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差点得了抑郁症,因为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方案交上去领导没有回话,PPT演示完了同事们的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做分享会的时候想把气氛弄得活泼一点,但是不知道怎么把握一个度…就是这种没有人给你反馈的状态,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冷落了。

几年后我自己才慢慢摸索明白一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别人都是在静悄悄中观察你的所作所为的,你没有多少经验谈资,所以他们看到只是你的个性表现跟基本的职业态度,而你表现出彩的那部分,即使他们欣赏你但是也不会表现出极其热情欢喜的样子,他们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恩师,他们没有必要鼓励你,当然从另一面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你做的不对而用力批评你,这种不悲不喜的状态,或者就是所谓的职业成熟人吧。

所以就是因为这种看似不被认可的状态,你会感觉自己一直做得不好,而且也不知道怎么才是对的,还有就是,要只是坐在座位上干活也就算了,很多时候你是需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的,他们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有跟你的磁场合与不合的的感知,于是你觉得有时候很小的事情沟通起来很是吃力,哪怕就是申请个印章,哪怕就是填一个流程审批表,一步步关卡让你觉得就像冒险游戏一样,只是这一场游戏里没有刺激好玩的那一部分,只剩下闯关的寸步难行了。

也是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一点,那些你看上去吃力的部分,其实恰好就是维持职场有序进行的准则所在,正是这些你当年看起来死板麻烦、密密麻麻的种种规章制度,才是一个新鲜职业人学习到东西最快的教材,因为这些准则都是一年年完善补充过来的,你熟悉的越多,适应得越快,你的焦虑感就更减少的多一些。

很久以前我一直也都告诉自己,说熬过了这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我慢慢发现”熬”这个字已经不能带给我力量了,我渐渐意识到,当我职业上开始有积累,我期待自己可以管理一个团队,接一个好的项目,这个过程中必然就涉及到很多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部分。

而我也开始知道,那个坐在我对面办公室里的领导,他每天需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协调状况,那个每天早出晚归的CEO,他需要跟投资人说服各种前景跟趋势,他还需要面对各种错综的媒体关系。在那一秒钟 我突然间明白,有许多事情我要自己面对。

创业比工作更委屈。

我身边最近多了很多出来创业的朋友,以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但是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辩证的看待这些事情,那些有想法有思路有策略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是不慌不忙一步一步慢慢完善,而另一部分人,纯粹就是为了那一句所谓的“再也不在公司里干的比狗还累了”就跑出来了,结果自己组建团队的时候发现不是几百个难处,而是没有终点的难处。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打工的,就让你的苦多一些,也不会等你成为一个老板的时候,你的牛逼就会多一些,那些纳斯达克敲钟背后的重重苦逼,是媒体包装出来的幻象里永远不会写出来的。

在我的判断原则里,他就属于那一类理智型的创业者,这种人即使在创业路上走不下去了,角色换成一个职业人,他也不会是糟糕到哪里去的人。

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想我身边的人,他们在做什么,我想不奢求极致,只需慢慢变好,我们都会变得更好。

当然如果这条路上如果有人与你同心,那么这份委屈可能会变得少一些淡一些。

同样的道理,这些过来人,以及或许我有一丁点资格作为另外一波人的过来人身份,我所能告诉你们的就是,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我们对所谓“会好起来的”期盼不再是一种极致追求,需要马上呈现物化的东西,或许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进步跟慢慢变好。

毕竟,无论在什么样的岁数里,成长这件事情,都是我们灵魂里一辈子的课题。

做个温润的人,没有那么难

约好和朋友一起吃饭,他迟到了。因为快下班的时候和同事吵架,言语升级,好不容易才被其他人劝住。问他原因,原来就为了一个演示文稿排版的问题,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由于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从单纯的业务讨论上升到能力的质疑,再到人品的攻击,闹了个不欢而散。

我问他,这么小的事,难道不能平心静气地谈?他说,老板急着要,又快下班,想早点回来,所以就沉不住气了。再有就是他的排版不清晰,的确是有问题的,我没错,错在同事。

有多少矛盾是因为一句“我没错”造成的?还有众多的“路怒族”,不都是因为“别人的错”而发生冲突吗?为什么这么多戾气,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焦躁不安?

充满竞争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不断的患得患失,让我们渐渐失去了耐心。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成王败寇的衡量标准,逼着我们拼命往前跑。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争执与矛盾自然也就产生。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的执念太重。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看待问题,符合自己心意的是完美正确的,与自己观点相左的就该一棍子打死。可是,哪有那么多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我们不都在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互试探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吗?

做到温润自如地与他人相处,太难。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的这句话,在我们周围有多少人能做到?我想,以自我为中心,是因为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从地位,对财富及权力掌握的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就人格而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学识丰富、你银行存款多、你地位高、你是本行业的前辈,并不代表你高贵,更不代表你掌握着话语权。倚仗着附加在身上的东西,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否定不如你的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平视的目光对待他人,不暴虐不歧视,冲突还会有多少?

或者说,以坦诚而尊重的心对待他人,也不会有暴躁、抱怨的出现,处理起问题来也就没有那么难。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有次他去听报告,主讲人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主编顾振彪先生。顾先生上台时,穿很普通的衬衫,一双布鞋,干瘦的身材,让人以为是保洁人员。讲完后,听众送上各类问题的纸条,他没有焦躁,耐心一一作答。朋友说,那次真被顾先生的严谨而平和的态度折服了。我想,这是顾先生对他的听众有尊重的心,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吧。

养成温和的态度,还要学会理解他人。

同学开了家修车行,他的生意非常好。老客户带新客户,每天都在忙。除了修理工的技术好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理解自己的客户。

聊天时他对我说:每个来修车的人都很着急,有时车出了大问题,一天两天修不好,客户更急躁,我理解他们,大家都很忙,没了车,外出不方便,耽误事情。放到我身上,我也着急。所以,同客户交流时,我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能提供的帮助那就提供,不能提供的再想其他办法。个别客户着急要走忙事情,我就让他开着我的车。开门做生意,一样要将心比心。别人急,咱不能急,谁都不容易。

我们看不到别人光鲜后面的伤痕累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一张面孔背后都有一片郁郁生长的森林,别人走不进去也见不到里面的风景。说话的风格、处事的方式、思维的角度和学识阅历有直接的关系,不理解他人很正常。但是否就可以说,我们要按自己的方式各行其是?

理解他人,其实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考虑一下。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谁都希望别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着想,送奶工希望别人理解他早起的辛苦,保安希望别人理解他烈日与冷风中巡视的辛苦。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怎么会有戾气?

争执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还会带来糟糕的情绪。自以为是的思维方式最容易造成与他人的冲突。做个懂得尊重、学会理解的人,温润自如地与他人交往,总会化解很多的干戈。

请尊重一个男人爱你的方式

莉莉又一次在半夜11点打电话给我,说她想结婚了。这是她今年的第N次跟我说想结婚,我说:跟我说没用,跟C先生说去。

莉莉跟她的C先生在一起已经三年了,关系一直都很好,是公认的一对模范情侣,结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莉莉是我的大学同学,人长得漂亮、自立又善良,过去,追求她的人不计其数,不过,她都没动过心。C先生条件一般,追了莉莉将近一年,做了莉莉365天准时的早安、晚安和天气预报,最终牵手成功。

我问莉莉,你觉得C先生爱你么?你愿意跟他生活一辈子么?

莉莉很笃定地说,当然啊,我们在一起之后,就从没想过要分开。我肯定会嫁给他的呀。

我反问,那就是C先生现在还不想结婚咯?

莉莉说,不是,他也想结婚。

我说,既然都想结婚了,那就去领证呀?耗着干嘛,等别人来拆墙么?

我知道莉莉外表很单纯,内心其实有一点公主病,因为害怕受伤,所以哪怕碰到心动的人,不表白也不接受,她希望这一辈子谈一场恋爱就好,结一次婚就好,希望爱她的那个人比她更爱自己,爱她的美丽、单纯,也爱她的无理取闹、小情绪。

她希望她哭的时候,有人逗她笑,她寂寞的时候,有人陪她玩。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那个人也会为他挡风遮雨。她希望她的MR.Right心里只有她一个人,愿意为她做一切的事情。

C先生又恰好是这样的一个人,C先生在莉莉的面前就像一个不倒翁,又像一个弥勒佛,无论莉莉怎么朝他撒气都微笑着,无论受了什么挫折都挺立着,跟C先生在一起,有安全感,有占有欲。

而莉莉更像是一个被惯坏的小公主,偶尔想到C先生要出差,虽然饮食、起居、娱乐、消遣等等C先生都会给莉莉做详尽的建议参考,但莉莉仍旧会忍不住想哭……认识C先生之前,莉莉的生活是吃饭和旅行,和C先生在一起后,莉莉的生活是爱情和婚姻。

莉莉说,其实,我就是想要一个求婚!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决定,所以一定要让世人来作证明,证明彼此爱的忠贞和执手的信念。莉莉梦想着有一个王子骑着白马在她的面前说爱她,更希望有一天这个王子站在城墙上对这个世界宣布“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的女人”!

我对莉莉说,求婚这并不难呀,回头我提醒一下C先生。

莉莉说,我不想要只是两个人、两枚戒指的求婚,我想要一个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求婚,不管多少年以后想起来都会心动的求婚。

是不是只有当众表白的爱情才是真爱?是不是只有当众下跪的求婚才是誓言?我想我了解莉莉的心,就像很多女孩渴望在情人节、生日的时候收到一大束的玫瑰,而不是一顿晚餐、一场电影,在她们的眼里,有一种爱情是就想让别人羡慕和忌妒的爱情。

有多少女孩梦寐以求一场别开生面、永生难忘的求婚,所以有了电影院求婚、快闪求婚等五花八门的形式,往往被求婚的主角在众人“嫁给他”“答应他”的起哄声中陷入了短暂意识空白,而旁观者也在众人“嫁给他”“答应他”的起哄声中陷入了自导自演的幻想。可是,这些求婚的爱人们,最后都幸福了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的方式,并非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在外人面前高调对你示爱,他们的爱是你无聊时的开心事、生病时的避风港、受伤时的出气筒以及24小时的客服电话。

他们不一定会在朋友圈里晒恩爱、在公共场所秀亲昵,也不会走街串巷收集1000个陌生人的祝福来表达真心,不是不够深情,他们只是需要你懂就好,并不需要让更多的人来定义他的深情。

敢在所有人面前说爱你的人,并不一定真的爱你,但是真的爱你的人肯定敢在所有人面前说爱你。

如果你爱一个男人,请尊重他爱的方式,别强求他公开地示爱或者求婚,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冷暖自知,并不需要外人或祝福、或看衰的见证,如果现世安稳、佳偶天成,这样,哪怕耄耋之年,你还可以初心地说:老头,你还欠我一个求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