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好不好,看厨房就知道了

1

我有一个习惯,每一次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爱去当地的乡野转转,感受下当地的风俗民情,看一看陌生的大地带来的亲切感。

尤其是站在高处,远眺那些还有烟囱的农舍,遇上饭点,袅袅炊烟从各家的烟囱口升腾起,弥漫开,和云朵融合在一起,再飘过参天的大树去远方……

那种感觉仿佛是美好日子在飞舞,让人流连忘返。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说的话:“你要看一个人家日子过得怎么样,只要看看这一家的厨房就好了。你要知道一段婚姻好不好,也看看厨房就知道了。”

厨房冷冷清清的,日子也冷冷清清的;厨房进进出出,热气腾腾的,日子也就热气腾腾。这日子过好了,婚姻也就好了。

老人说结婚过日子,一日三餐话生活,大概说的也是烟火气。

所以那时母亲在灶前做菜,父亲在后面添柴加火,我总被拉在一旁观看,两个人把我夹在中间。

母亲总说:学着点,以后成家了嫁了人一定要自己做饭吃,外面再好吃也不要留恋,能回家吃的就回家吃。

一个厨房温情满满的,这婚姻也温情满满。厨房你能经营好了,这婚姻也错不了。

当时我小,没有感觉。后来长大、成家,看过人间很多烟火后,深以为然。

2

一直都觉得姑父和姑妈的感情甚好,结婚40几年了,比现在很多年轻的夫妻感情都要浓烈坚固。

他们常常一起上街买菜,一起回来洗洗切切,姑父看着姑妈在煤气灶上忙活出一道道色香味全的菜肴,姑妈看姑父在一边偷吃小菜。

这样的画面总是很温馨,后来明白感情之所以浓烈大概也和这厨房不可分割,也难怪从前母亲总是叫我之后无论如何要学会在家吃饭,大概也是想让我守着这平凡但又真实的人间烟火吧。

有一次和姑妈谈起这事,她说:其实人只要常常相伴在一起,都沾沾家常,经常在一起吃饭的家人是很难分开的。那时我深深地被感染。

3

我和周先生结婚十年了,我们保持了一个习惯,回家吃饭。这回家吃饭意味着我们家的厨房基本不停歇,也不是不出去吃,而是把出去吃当调味品,家里永远是主调。

平日里周先生负责买菜烧菜,我负责洗米做饭,洗碗。

家里的油盐酱醋总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

于是无论下班多晚,他总是愿意在厨房忙乎,我和小辰辰要么在客厅辅导作业,要么摆好碗筷,挤在厨房,做一个菜偷吃一个菜,乐的周先生总是大显身手一番。

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写道:

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你呆在厨房里认真地挑拣着菜叶,为爱的人做一餐可口的饭菜是多少句“我爱你”不可比拟。

谁家厨房热气腾腾,谁家的日子一定不孤单。

4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之知道,里面其实都是家常,话的比较多的也还是美食。

薛宝钗家的茶果子,老太太赏的山药糕,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宝玉送探春鲜荔枝,史湘云做东螃蟹宴,刘姥姥送礼有倭瓜等等等等。

人间自古和吃有关,吃就和厨房有关,和厨房有关就是和生活有关。

身边年轻的朋友总觉得自己和爱人待在一起没话说,觉得日子枯燥,生活乏味,很多婚姻名存实亡,家里像酒店,旅馆生活总归是不踏实的。

生活其实脱去华丽的外衣,真的很简单,人生在世无非是衣食住行而已。我们常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别人的婚姻,她人的幸福。其实这一切你都拥有。

炊烟袅袅,世间情意缠绕,厨房兴旺,则日子兴旺,想起母亲说:好的婚姻看厨房,不无道理。

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都能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愿我们在经营婚姻之道上越走越轻松。

为什么我发朋友圈就一定要回你的消息?

01

今天和朋友在外边玩了一天,23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洗完了澡躲进被窝我就打开了手机,突然发现有一个我并不太熟的人给我发了很多消息。

我急忙点开准备回复他却看见最后一句写着:“你觉得自己很牛逼,互删吧傻逼!”

我虽然一脸懵逼但还是回复他:“不好意思我今天出去没看手机…”

但是微信自动回复了我一个红色感叹号附带着“某某某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好友……”

于是我耐心地翻阅他发给我的消息,只想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看完他私信我的内容我大概明白了,他今天跑来问我怎么创办公众号,而我没有回复他。下午朋友去买水时我就点开朋友圈,po了几张今天和朋友出游的照片,便立马又去玩了。

紧接着这个大哥就炸了,立刻开始质问我为什么发朋友圈没有回他消息,说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牛逼,问我懂不懂礼貌,紧接着就破口大骂问候我父母家人,最后就把我删了……

看完了这只猎狗全部的消息,我真的满脸的黑人问号,所以我就打开手机来回答这个弱智的问题!

02

首先,我们先说说引起您愤怒的导火索,就是我为什么发了朋友圈但是为什么没有回复你的消息。

我个人非常痛恨和朋友出游抱着手机不放的智障,庆幸我身边的人不会这样,而我也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一般和朋友聚会时是不会抱着手机回复消息谈天说地的。

但是我又觉得今天的照片很好看,所以就趁朋友上厕所时赶紧p了图发了朋友圈,但是确实没有来得及去浏览微信的消息,朋友就上完厕所出来了,所以很抱歉我发了朋友圈没有回复你消息。

第二,你问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牛逼。

如果不回一个人消息就算牛逼的话,我还真是牛逼坏了。

第三,你说我是个没有礼貌的人。

我认为和一起朋友出游,不被手机绑架,而是和朋友逛街聊天,是对朋友最大的尊重,我也认为这应该属于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而你因为我没有回你消息就破口大骂满嘴喷粪,你是觉得你是一个特有礼貌的人吗……

最后您能把我删了,我真是谢谢您了哥!

03

这个时代道德绑架已经多得可怕,如今连一个社交软件都有了绑架我们的权利,真是悲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我没有及时回复你消息,就已经上升到了道德层面。

其实我认为,发朋友圈和回复消息真的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朋友圈和聊天分明是微信中存在的两个不同的功能,朋友圈是用来分享生活的,聊天是用来联络感情的,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两个不同的事情放在一起去说呢?

OK,你可能会说你发朋友圈不用点开微信吗?不能顺便回复一下消息吗?

这个反驳可能很有道理,回到我自己的事例:

我和朋友在外边玩,我趁朋友上厕所时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时我看见了你发我一句“在吗?”。

好,按照你们的思路我应该顺便回复一下“我在,怎么啦?”。

然后我就接着和朋友去玩了,你自己吧啦吧啦半天,我没回复然后你又炸了,你还会说“说一句话就跑?”“怎么不说话了,你是死了吗?”

所以说你们的这个反驳是不是也完全不成立呢?

而且大多数时间,我们想要分享一下我们的生活或者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东西,于是打开微信就是为了发一条朋友圈,也确实没有时间看消息,毕竟发个朋友圈只要一分钟,有些天儿一聊就是半小时。

总而言之,我可以有一万种理由不回你的消息,但这跟我发朋友圈没有半毛钱关系。

04

现在我就告诉你我都为什么不回你消息。

第一种,就是我可能真的忘记了

这可能也是很多朋友的通病“拖延症”,而我估计已经病入膏肓,我常常点开和朋友的聊天窗口,然后认真思考我应该回他一点什么呢?之后我就想我等等就回,我想一想之后我就关闭了聊天窗口,再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当然忘记回消息还存在第二种情况,你给我发了消息,我点开了聊天窗口,甚至还想好了回复你什么。

但是!!!突然我身边有点事儿,我就急忙先去做这件事儿,之后就有了一条一条的新消息顶了上来,包括莫名其妙的新闻,微信运动等等等等,然后我就忘了回你消息了。

对于以上两种情况所造成的没有回复消息我感到十分的抱歉!sorry啦~

第二种,你的消息根本就没有回复的必要

“天气变冷,注意保暖,换季单品已上新。”这种群发的广告你希望我回你什么?

“好的亲爱的你给自己多买点?”“劳资没钱不然你送我点?”“哦!”。

“在吗?”,几分钟后你又发:“好了没事儿了。”,你自己都说了没事儿我难道还要问问你刚刚怎么了吗?

13点时你给我发消息:“打车忘记装现金了,转我30一会儿还你。”,到19点我才下班拿出手机看到,我应该回你什么?——“你被出租车司机卖了嘛?”

所以讲道理有些消息可能是因为我看见的晚了,可能是因为它本身就没有回复的必要,我还怎么回复你?

第三种,我真的没兴趣和你聊天

那种你完全不熟的人,总跟你聊些没有营养的天,上来就查户口。(你怎么不问问我的梦想是什么?)要不然就是跟你从头到尾的吹牛逼。

大兄弟,我可能真的没兴趣认识你,也没兴趣知道你的事情,更不想和你这种觉得自己很有趣的人浪费时间,你闲的蛋疼,我还很忙呢!

就算我也很闲我也可以看电影,睡觉,还有给我的小可爱们写推文,我为什么一定要和你聊天呢大哥?

所以我不回你也可能就真的是我不想回你,你不要继续问我为什么不回你,说出来很伤人的!

总之我真的有很多原因不回你消息。

你要知道你可能是个只会抱着手机的人,但我们并不是都和你一样,我身边绝大多数朋友都不会成天抱着手机,通过别人回复消息来寻找存在感。更不会因为别人没有回复而气急败坏的。

你如果问我:“那如果你朋友找你有急事儿,联系不到你怎么办?”

孩子,我朋友如果有急事儿找我会打电话,来我家等很多种方式找到我。如果你不能,说明你根本不是我朋友,你根本没那么重要。以后学聪明点这种事儿也需要我说出来嘛?

最后我想告诉你,如果我没回你消息就能很荣幸的被你拉黑,那我真是谢谢你了噢!

可能因为你屁话很多,我也早就想拉黑你了。

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海边度假的时候,许多孩子一起在玩沙子。女儿一路小跑,准备去抢夺别人的玩具,我一把抓住女儿刚要落下的手,把她拉了回来。女儿俨然已经是个“人精”,见到母亲佯装哭泣。她是笃定了她外婆会责备她母亲,不由分说地责备我。

果然,母亲说:你把孩子弄哭了,孩子抢玩具不正是孩子的占有欲的表现。这是孩子的必经时期,不必大惊小怪。女儿看着我,露出得意的样子。

母亲没有吭声。回去的路上,我和母亲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小学的时候,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游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到了初中,每个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为什么?

  • 他对谁都很礼貌。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 他为人不贪心。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 他懂得分享。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倒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母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谁。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我认识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他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做过一个研究。

他发现,一个班上,如果这个学生有足够好的人缘,为人纯良,那么长大后必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

因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后,你就发现,除去一部分智商卓著、能力超群的人,不需要比拼情商外,大部分人需要的就是拼人品。而这个人品,与他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密不可分。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教养是一生的盔甲。

我也有一种感觉是,在我的学生时代,那部分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在踏进社会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却是在每一段时期,纠正孩子身上最不该有的习惯——暴力、抢夺和刁蛮。

我特别认同有一句话是:穷养也好,富养也罢,但教养最不可缺。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工艺品,但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磨平孩子的个性,也不纵容孩子的缺点。未来的某一天,希望她活在人世,对于她自己,是一件高兴的事,而对于人间,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别说你想我,你什么都没有做

01

上午收到曼曼的短信,想让我陪她去趟医院,我知道她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便没有任何犹豫的就答应下来。

约定好地方见面,便一同去往医院,两个人在路上闲扯的时候,她告诉我最近谈了恋爱,我听了这句话之后的第一反应是问她:你男朋友怎么没有跟你一起来啊?她说那个男生在外地出差,而且觉得她病的不严重,完全可以一个人。

我听完之后没有作声,陪她一起挂号就诊,看着她小小的背影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当中,突然有些心疼。去排队抽血的时候,她男朋友打来电话,问她怎么不及时回复短信,她说我在医院呢,要抽血了,一会儿再聊。

当我听完他们俩的对话,让我觉得特别难以理解的是,男方没有询问她病情的丝毫,只说了一句“想你”便挂掉了电话。曼曼面露不悦,叹了口气。

我站在一旁也摇了摇头,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当然,我不是在质疑男生爱她有几分,我只是觉得他的爱似乎有点浅薄,以为只靠甜言蜜语就能去维护一段感情,却始终没有任何的行动。

曼曼抽血的时候掉了眼泪,我以为她是被针管扎的疼,一直摸着她的头说没事儿。

等她起身的时候,突然上来抱紧了我,她说:喂,我突然觉得好难过啊。我明知故问道:怎么了?她说:今天其实是周六啊,他休班的,他有充足的时间从那座城市赶回来陪我,但是他连一句“你的身体怎么样了”都没有问。他说想我,却不愿意来见我一面。

我听完她说的这些,心里一阵酸涩。是啊,我们都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也都知道言语上的表达比做一件实事简单了太多。

因为“说”太轻而易举,所以才会显得分文不值。

也许曼曼想要的,只是他的一声关心的问候,他却以为一声“想你”就可以代表所有。

经历了无数次从满心期待到失望的落差之后,她还总是选择相信,尽管她早已知道,他所谓的好想你,其实只是说说而已,最终什么都没做。

然而,量变促成质变,失望的累积带来信任的崩塌,那个只会说,却没有任何行动的男人,已经无法给她足够的信任感。分手是无数次心凉后,痛下的决定。

02

想起自己之前和一个男生在朋友的聚会上相识,彼此留了联系方式,两个人经常在微信上天南海北的瞎扯,好像有很多说不完的话。

他也曾经向我表达好感,想要跟我在一起。

那个时候,我也是从内心深处觉得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甚至以为自己终于找到灵魂伴侣,可以好好谈一场恋爱。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他曾说过的要带我吃饭,却一次都没有实现。

他说的喜欢我,只是为我朋友圈的自拍点赞。他许诺想要带我去的地方,却只是让我看过照片就没有了下文。

我不禁怀疑起来,他说的爱也许只有三分。

我生日的时候,曾邀请他参加我的生日party,他回复我可能会比较忙,尽量赶过去。但整个晚上都没有见到他踪影,希望落空,对他也没有再了解下去的欲望。

在感情的世界里,女人对甜言蜜语永远都缺乏抗体,但是如果永远只是纸上谈兵,嘴上说说,却什么都没做,套路迟早会看穿。

也许是我变得现实,追求的也不再是一些华而不实流于表面的东西,判断一个人对我的是好是坏,会看那个人到底为我做了些什么。

毕竟,我不是那个因为别人送了自己青睐已久的毛绒玩具,就会高兴的忘乎所以的小姑娘了。

后来那个男生问过我,为什么逐渐和他疏远。

我说,我就是感受不到你对我的喜欢,不如就趁早脱离。

是啊,在我眼里,喜欢一个人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跨越大半个城市去见她,爱一个人就是不管不顾横冲直撞扑进他怀中。

陪彼此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时刻,竭尽所能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她,承诺过的誓言,你都会记在心里,慢慢去实现。

但遗憾的是,在他身上,这些,我都看不见。

我突然就很怀念,十八岁那年,因为我痛经,会顶着大太阳,跑去药房给我买药,端着热气腾腾的红糖水在宿舍楼下叫我名字的那个少年。

每次我不开心觉得难过的时候,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面前,把我的头放在他的肩膀上,然后说:哭吧。

也会怀念放暑假的时候,他会因为我说想他,而坐20多个小时的硬座来我的城市看看我。那个时候的爱,纯粹又珍贵。

即使后来因为各种缘由,我们没能走到最后,但他对我的爱,我从来没有过质疑,因为他的行动足以证明。

慢慢地我也明白了,世上的爱情千姿百态,表情达意的形式也有千万种,他说“想你,爱你”,你听得见,因为是他亲口跟你说的,可你不一定要听进去,因为,他可能只是说说而已。

特别是对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的女孩子来说,终究要的是有温度和有行动力的关怀,而不是每次准时准点来自手机的关心。

03

金星也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

“等我的女儿长大了,我会告诉他,如果一个男人心疼你挤公交,埋怨你不按时吃饭,一直提醒你少喝酒伤身体,阴雨天嘱咐你下班回家注意安全,生病时发搞笑短信哄你……

请你不要理他,然后跟那个可以开车送你、生病陪你、吃饭带你,下班接你、跟你说“破工作,别干了”后就真的甩一张银行卡给你的男人在一起。”

是的,恋爱中的甜言蜜语,我们都没少听说。

“想你已成为习惯”

“每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无法不想你”

“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里,想你无时无刻”

肉麻的情话都是可以随口被说出的,但是有多少的“想你”,真的仅仅只是想,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任何实际的表达形式,它只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说辞,毫无意义,完全辜负了“想念”这个词应该有的庄重式以及分量感。

而我始终相信,爱有多深,行动就有多真,比“我想你”这样的空话要来得更加实在。

如果没有做到,就不要总是把“我想你”挂在嘴边,空头承诺说多了,只会变得越来越廉价。

不能实现的话,尽量少说,有时候比不说伤害还大。

就像王心凌在《我会好好的》里面唱的:

“我是想着你,一直想着你,你在我心底,变成了秘密,不要说你爱我你想我,如果你的心里没有这么做,只是勉强的敷衍我,我知道了会更难过。”

04

其实,我们不是怕谈恋爱,而是怕遇到认为做了一点皮毛,就说是爱你的人,做出一点付出,就说全心投入的人,什么都没做,却时刻说着“我想你”的人。

空口说出来的,都是耳听的爱情。而遇到困难时,我们只希望TA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说说而已。

爱是一个动词,是需要付出行动的,真挚的爱,不是靠说的,而是做出来的,它往往只在不知名的角落,不被人察觉,需要用心。

如若你真的想我,请不要只对我说,不要淋雨,可最后还是我一个人,回家被淋成了落汤鸡;

如若你真的想我,请不要只对我说,感冒要按时吃药,可最后还是我一个人,晕乎乎地量体温、倒热水;

如若你真的想我,请不要只对我说,与尔偕老,可最后还是我一个人,无数个黄昏,对着夕阳,形单影只地走着。

有时,女人真的很简单,只希望你把千万句“我想你”中的一句,转化为一个实际的小行动,就足矣。

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当年做实习记者时,曾经采访过一位创业成功名利双收的师兄。

采访比想象之中要顺利,原本预约了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到了之后他主动说,“你们要是不着急,就再留一会儿,等我开一个会,然后一起去吃个下午饭?好久没听到学校的事了,感觉自己一下子又年轻了几岁。”

我们欣然应允,他离开之后我和前辈在会客室里一边等着,一边整理采访稿。前辈一拍脑门,问我,“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报道缺点什么?”

“人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还缺什么?”

“他逆袭的故事啊,成功的心路历程,奋斗史,得到的和放弃的,有关他个人的一切,鸡汤的狗血的都行”。

前辈挂着一丝坏笑看我,“这个部分就交给你了,今晚吃完饭回去整理好给我,在线等。”

晚饭茶过三巡之后,我鼓起勇气问出前辈教我的问题,“你这一路走来,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可以分享的吗?”

他挑挑眉,“你们这些孩子,就是故事听得太多,以为照着别人的故事给自己打打鸡血就能成功了?”我语塞,倒是他看出我的尴尬,补充一句,“如果你答应我不把它写进报道,我倒是不介意讲给你听。”

刚毕业的时候他进了一家小私企,虽然职位低工资少,但好歹图个安稳,谁知道刚满一年,公司就因为收购失败导致现金流短缺,员工每个月能领到的,是只有平时三分之一的工资以及一张签着老板名字的白条。

他是在连续领了五个月白条的时候决定辞职的,父母,亲戚,朋友,所有人都在反对,他们告诉他,忍一忍就过去了,要是现在离职,欠的钱可都打水漂了。

让他下决心的,是一个普通的午后。

他女友工作的地方离家近,为了省钱,每一天中午都会回家做饭,并给他送上一份,从不重样的两荤一素,在他的薪水陡然少了大半之后,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他在她营造的温柔错觉里,也曾一度以为自己还能撑得起一个家,直到他有天忘了东西回去取,才发现她做给他吃的菜,就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菜汤和残渣还剩在巴掌大的小盘子里,而她正在拿着馒头蘸着那些汤汁吃,吃的很香。

“就是那种当时一块钱四个的白馒头,而她每顿给我送的都是米饭”,他说,隔着氤氲的咖啡香气,看不到眼圈的微红,却能听的出声音中的一丝哽咽。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失败过,看到别人开着豪车,没有这样觉得,看着别人洋房别墅一掷千金,我也没这么觉得。只有那一刻。”

只有那一刻

他正是从那一天,决定要自己创业的。

没想过有一天能做到盈利百万,只想让她过上能好好吃一顿晚饭的生活。

没有启动资本,就腆着脸拿着商业计划书去找好友,亲戚,同学,借钱,被一次又一次质疑,拒绝,甚至辱骂。

没有员工,他一个人做着一个公司的活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靠着楼下商场的免费咖啡提神,厚着脸皮应对服务员惊异又鄙视的眼神。

“当年我拿着这么大一个水壶去接咖啡,做贼似的,连我自己都鄙视我自己。”他比划了一个军用水壶的形状,苦笑一声。

“我从来都不讲自己的成功故事,倒不是因为见不得人,而是因为,听故事的所有人都不是我。”

他这样说。

“光谈成功的光鲜时刻,自然是人人想要,可很少有人真的舍得让自己付出相应的代价,太多的人嫌苦,嫌累,嫌创业的初期看人脸色巴结奉承丢人现眼,但是对于真正急切的想要出人头地的人,这点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困难。”

我们想要成功,想要博学,想要被喜欢,我们想要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钱。

至少我们以为自己是渴望的,

可是我们却懒得为自己的渴望付出一丝一毫,讨厌屈就,也讨厌枯燥,讨厌虚与委蛇,讨厌示弱,讨厌加班,也讨厌重复。

所以永远也得不到,而越得不到的东西越难以放下,竟逐渐变成一种执念。

我们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梦想。

梦想这东西,本来就是有可能实现不了的啊,除非见鬼。

我们这样安慰自己道,

所以不尽力的话,也没关系的吧。

那些说着“今天已经健身两小时了,吃块黑森林安抚一下自己吧”的人,总是为自己丝毫没有下降的体重痛心疾首。

那些说“今天加班好累,就不看书了吧”的人,每到年终也总会为自己差了一大截的阅读计划懊丧不已。

那些说“本来应该做三个备选方案的,但是最近太忙了”的人,在年终得不到加薪升职而忿忿不平。

我曾经很想不通,为什么有些困难对一些人来说易如反掌,对另外一些却重于泰山。

后来慢慢明白,浮于表面的欲望和扎根在心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真的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无法管住自己的嘴,无法控制自己的腿,无法左右自己的心,并不是因为德行有亏或是智商有缺,而是因为那个你以为自己渴望着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没那么想要罢了。

教条没用,鸡汤没用,鸡血也无法长久。

只有“喜欢”和“需求”,才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面对自己既不喜欢又不需要的事,是很难尽全力争取的。

那努力只流于表面,像是跟生活的一场赌气,那坚持只浅尝辄止,像是对这无聊节奏的挑衅。

决定做一件事情前,咬牙坚持着把自己弄得辛苦又狼狈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吧:

对于这件事,我到底是喜欢还是需要呢?

喜欢到什么程度?又是生活中怎样的必要。

我愿意为它放弃什么,又想通过它争取什么。

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生活比我们意想之外的公平,

你愿意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有资格期冀多少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