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要怎样才算成熟

两三个月前,我的闺蜜CC失恋了。这个男友追了她半年多,但是两人相处了半年就分开了。当这个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她一贯的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然后就突然哭了起来,而且越来越收不住。

我理解她。这么伤心,不单是分手,而是在她的概念里,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件特别不成熟的事。

其实她是一个特别标准的成熟女孩,在一个知名外企做中层管理,每天画着精致的妆,穿着合体的套装,穿梭在最贵的写字楼里,和一群精英范十足的聪明人共事。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没有情商智商双高,如何混。

平日里,她说话总是柔软而有力量,不容置疑;

朋友圈里,总是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她说,同事和合作伙伴们多一些,不好发自己的信息;

工作再忙,每天都看书健身,保持良好的外表和充实的头脑,再紧急重要的事情,她没有失控过,总是可以从容妥善的处理;

下了班,她能独立为朋友们做一大桌好吃还好看的菜;

她每年都抽出一段时间安排与爸爸妈妈的家庭出游。

她的一切,有条理,有安排,有计划,一步步走得扎实而稳重,好像从来不会出错。

但是回到几年前,她并不是这样的。

CC在家乡,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她给我说,每次他出现,身上都自带光环,全世界都能静止。他会在春天摘捧野花撒在她的头发上,在秋天给她发短信问:你和我看到的是同一片云吗?

这么美好和浪漫的爱情,一度让CC以为这就是全世界了。

但是,她涉世未深,想见世间繁华;而他只希望他们能一起每天坐旋转木马。

说起来她这段初恋,CC总是有一些无奈的:“时间点不对,两个人也不够成熟。”

对未来的憧憬,让CC很快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了。她有不错的学历,很快她得到了一份可以让她维持体面生活的工作。高节奏的生活和高大上的工作环境,一度让CC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改变她生活的人,是她的一个客户。

这个客户极其难搞定和挑剔。CC熬了好几宿,详尽地搜集资料,做出一份完美的方案,并且尽可能的解答了客户的一切疑问。但是最后,她还是失败了。因为,客户觉得,她太年轻,不够稳重成熟,有一些细节无法独自处理,可能就会导致项目的不完美。

那天晚上,她加完班,坐在最后一班地铁上,因为最近一段时间长时间的来回跑,穿着高跟鞋的脚上早已磨出了泡。突然她就哭了起来。她想起前几天在餐厅遇到一个女孩为了几块钱跟服务员争吵,女孩突然大哭,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理解到了那个女孩的感受。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收获。

从那天起,CC就变了。后来她告诉我,因为她想明白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总是对女孩要求很高。你要美,要瘦,要自立,要坚强,要情商高,要情绪稳定……因为这些素质,代表你是一个可靠稳重成熟的女性,而当你做到了这一切,才配得上快乐、幸福和成功。

于是,CC就开始在完善自己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她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美丽,越来越不喜形于色。

这种蜕变,让CC在职场上顺风顺水,领导越来越喜欢让她担起各种重责大任。她坚强又坚韧,总是能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获得优秀的业绩。

但是问题来了,CC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男朋友。

无论从哪个角度,CC都是那种360度无死角的优质女性。高薪,高知,长得不差,又不找事,容易相处而且识大体。追的人不少,但是基本都是吃一两次饭就没下文了。

CC总是说,我太忙了,没时间和人相处,这怎么谈恋爱呢?

终于,有一天,CC谈恋爱了。对方是她的一个前同事。追了她半年之久。为了她,不惜换一份工作,并且和我们这圈好友都打成一片。

他告诉我们说,我从没见过CC失态或者不完美的时候。她总是用最饱满的状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差,飞机晚点,可能是累了。她没有说话,坐在候机椅上,玩着手机。她当时的面露倦容,表情非常脆弱。那一刻我突然好想保护她。

就多看了那么一眼,成就了一段让我们都羡慕的爱情。

他照顾她,尊重她,体贴她。他告诉我们,只要CC一句话,可以随时不工作。他愿意养她一辈子。

可惜这样的爱情,只维系了半年。

他们分手时,CC颇受打击。按照她的性格,她不会把脆弱和不坚强展示给任何人的,包括我们这些资深好友。但是作为闺蜜,我们非常生气,这么完美的两个人,怎么就分开了呢?

后来,男生问我们一句话:你们见过她撒娇或者哭过吗?

我们瞬间明白了。

CC用一个叫做“成熟女人”的壳,把自己包裹的太狠了。

她不会撒娇,不会大哭,不会责怪他,不会把任何垃圾情绪甩给别人。她会修马桶,会装电脑,甚至会用电钻给墙打眼,我们每个人遇到这种生活中的问题,都是她来出马帮助解决的。作为朋友,我们认为她的全能和坚强是成熟。但是作为男友,这是一个完全不需要男人的女人。

这次失恋后,CC和我们每个人也失联了。我理解,她想要好好想想。这么上进聪明的女孩,她会明白点什么的。

前两天,CC约我出来吃饭。见到她时,我觉得她有了一些变化。因为她比以前放松了很多。

“我把工作辞了。”她给我说,“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CC告诉我,失恋之后,她天天在家里哭,不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有一天,她出门买吃的。常年的习惯,让她买个菜都穿高跟鞋,累的半死也不肯脱。在一段特别不平的路上,前面有个女孩,也穿着高跟鞋,然后崴了脚。

CC跟在后面,眼看着那个姑娘把鞋子脱了,光脚走了下去。

她说,我突然发现,所谓的坚强,成熟,就是我们的那双高跟鞋。看起来美丽而光鲜,但是脚很疼,很累,很脆弱。这不是成熟。我一直在装独立,装成熟,我不敢把自己的脆弱展现出来,但是我真的好累好累。

那个女孩脱了鞋子的时候,我是很惊讶的,可是我突然理解了,每个人都在和自己苦苦斗争,但是从未想过,我为什么不可以去掉不真实的那个壳,去接受我们真实的自我,原来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他们不会因为你脱掉鞋而看不上你,反而会因为你流露出来的孤独找到你,理解你。

所以我也把鞋子脱了。地下不平,有一些硌,但是也比穿着轻松太多。当我开始接触大地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踏实了。每往前走一步,之前的那个脚印已经成为过去时,那时候发生的一切,已经不复存在。

成熟不是我们要假装独立和没有情绪,而是 你要习惯任何人的忽冷忽热,也要看淡任何人的渐行渐远。

成熟是我们将自己内心的脆弱、不理智用更加成熟的方式去表达,成熟是自我和自己开始和解,和这个世界开始和解,开始明白众生的脆弱。

你不去经历沧桑,又如何明白别人那些光鲜下的苦难,你不脱掉那双高跟鞋看世界,也不会明白这个世界与你想象的不同。

你也是那种不愿打扰别人的人吧

前天晚上写完文章后,突发奇想要再看一遍《黄金时代》。

已经是凌晨1点,我顺手拍了一张图片发到朋友圈,十分钟后一位好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信息:你也在看啊?我也正好看。

这么巧啊,我说,你到哪儿了?他回复,刚看了十分钟。

我说,哎呀,我也是。

于是,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我们俩等于用微信相互刷了弹幕,一边对电影中的旁白和画面分析吐槽,一边又在讲关于萧红的往事。

电影结束后已经四点,我们俩还在意犹未尽地聊天,说起自己的近况,说起工作和生活中的琐事。

我这才突然发现,好像好久好久没有和朋友这么聊过天了。

我下床倒水,听到手机的提示音,赶紧拿起手机看,朋友说,真是很久没有聊得这么畅快淋漓了呢。

我笑了,我们还是这么有默契啊,又想到一起去了。

朋友说,是啊,感觉以前那种每天聊天耍贫嘴的日子又回来了。

我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朋友过了一会儿回复,对,就是那种不喜欢打扰别人的人。

你肯定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和一些人的相处,都是从热络到渐行渐远的。

拿微信群来说,当有一个新群建立时,大家都特别活跃,恨不得每天都在里面聊四五个小时,把所有的群成员都添加好友,大家一起刷屏、抢红包、发段子,其乐融融。

可过一段时间,群里就会安静下来,偶尔有人说话也会有一搭没一搭,之后也不在意群里的聊天,只是睡前点开群,看看聊天记录刷两下。

之后连刷都不想刷了,就让那个红点静静地每天提醒着自己,然后在某一天,轻轻地点击了删除退出。

很多时候,你和很多人很快熟识,也和很多人很快陌生。

没劲,无趣,没意义。是我们经常在面对群聊时后半段的想法,而那些曾经通过群加的好友,最后大多变成了僵尸用户。

我前一段时间去看自己的分组,里面太多数都是自己通过群聊加的好友,看着那些头像和名字都特别陌生,其中有很多人点进朋友圈,看到的是一条细细的横线。

然后又花了半个多小时一一删除,有些会想起来曾经也似乎聊过,有些简单打过招呼,而有些,真的就只是一个占据了微信好友位置的陌生人。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陌生人、熟人、朋友、知己的限定划分格外明显,但有时也模糊地不太自知。

除去群里的陌生人,面对朋友,我其实也是一个有点古怪的人。

按理说,自己的身份很多,认识许多不同圈子里的人,一开始都算是朋友,在一起聊工作谈生活,也能找到相互契合的点,但慢慢也会变得生疏起来。

相比在微信群里添加的人,这些朋友会更在意一些,但是,我基本上从不主动找人聊天。

曾经有朋友在背后说,远近这个人啊,高冷着呢,从不主动找人说话。

但我的真实想法是,总去打扰别人,会不会不太好?总是麻烦别人,会不会引起反感?

我自己本身的工作比较忙,在忙的时候有人打扰会有些不耐烦,将心比心,如果因为我的打扰,让朋友觉得我很烦,也不太合时宜,于是我就很少主动找朋友闲聊。

如果真的遇到问题,我都会先想尽办法自己解决,尽量不去麻烦其他人,最后如果实在没办法,才会想到找朋友。

而且言辞都会反复斟酌,尽量说得诚恳、婉转,并且格外客气,表达感谢也会多次反复。

然后朋友就会大呼受不了,说你这么客气,我真的很不习惯。

我这样的做法也引起过误会,曾经有人就吐槽过,远近啊,没事不找人,也不爱搭理人,一有事就出来了啊。

我也觉得有点委屈,我只是觉得大家都忙,不太习惯打扰别人啊。

我的发小H现在在北京工作,和我住同一个小区,他时不时会来家里做客。

某段时间我很忙,总在加班和出差,我们有近一个多月没有联系,我妈给我打电话问H最近怎么样,我说没联系,我也不知道。

我妈说,住一个小区都不联系?你们这算哪门子发小知己?

挂了电话我想着是不是第二天给H打个电话,结果当晚H就发信息问我在吗,我去找你玩儿啊。

H来到家后,我和他谈起这件事,他笑着说,是啊,都是我联系你,你都不联系我。

我说,我这不是怕你忙嘛。H突然认真地说,忙也不是借口啊。

我抱歉地说,也是,有一个多月没联系了呢。H笑了,我是忍不住了,就问问你好不好。

后来聊起,H感叹道,好像在大城市里,大家都是这样子的,我和同事也是,工作就是工作,闲下来也是你不联系我,我不联系你。像在咱们老家就不会这样,大家热络得很。

我想想也有道理,我说,好像我们都把自己封闭地太紧了。H点点头。

那天,我们破天荒聊了很多内心的事情,一直聊到深夜也不疲倦,H临走时,我说,我要好好改改这个毛病,多多和朋友们联系。

H打了我一拳,就你?我看你是改不了,不过没关系,朋友就应该包容你啊,况且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那一刻,我觉得心里很温暖。

一个不愿打扰别人也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是怎样的心理呢?

也许是一个格外独立的人,品行也不算坏,但也意味着性格里有对外界的本能抗拒的部分,带着对旁人的防备和些许的自私。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想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去麻烦别人,并且我认为自己的想法将心比心,但却忽略了这种判断,也是自私的。

这是一种自我的善良但却片面的同理心。

以为“我不喜欢打扰别人,别人也肯定不愿意被打扰”,但却忽略了,朋友的维系都是在相互的联络和帮助中。

一个连朋友的聚会都是能推就推的人,一次两次的拒绝,以后朋友就不会再邀请自己了,这样的我,自然也就渐渐被孤立在了别人的圈子之外。

有点可悲的是,我还心里自我安慰,没事,大家都忙,肯定会理解我,我也不也是处处替他们着想么?

于是后来,我就变成那个和很多人认识但都不熟的人,就变成那个紧急需要帮忙却找不到人也张不开嘴的人,就变成那个刷遍朋友圈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放肆聊天的人。

那么,真正的朋友是什么呢?

电台曾经录制过这样的一期节目,文章里写着我很忙,但对你一直有空。

我看到这句话时微微愣神了一下,也回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或者自己也这样对待过别人,想了半天,我微微懊恼地摇摇头。

说实话,我有点沮丧和无奈。

我们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所有的感情都变得易碎,曾经我们可以大谈永远,曾经我们也是真心,只是时间流逝而去,永远就会变得更加遥远。

远到我们以为朋友和我们渐行渐远,远都觉得自己的出现就是在打扰别人,远到以为一个人生活也可以。

曾经年少,以为时间是伟大的力量,却没有想到,时间也是残忍的推手,它能推开曾经紧紧挨着的灵魂,让两个彼此依靠的人,走到了相反的方向。

有时候,我也会想,自己这种封闭,不喜欢被打扰,不愿意打扰别人,到底触犯了谁的底线,伤害了谁的感情?

我总是说,我们太忙了,还是少点套路,多点真诚。但却忽视了,真诚不是不打扰,真诚也是需要展示给朋友看,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维系友谊。

我希望能够和旧日好友叙叙旧,好好说会话,不是在微信里试探性的嘘寒问暖,而是面对面地喝咖啡吃顿饭,说说八卦,聊聊近况。

就算我们再忙,一顿饭的时间还是有的啊。

不要再用忙给自己找借口,也不要打着替别人着想的旗号就隔离了朋友,实际上,那些真正的朋友也希望你去打扰,毕竟,我们都是需要彼此的人。

就像从前,我们一起在楼下的烧烤店喝酒撸串,我们勾肩搭背走在三里屯的大街上耀武扬威,我们在KTV唱着跑调的歌肆无忌惮地大笑。

那些时光,不能因为长大,就成为了曾经。

回忆太忙了,它没有办法再去用来记录这些本十分平常的事情。

所以,别害怕去打扰你的朋友,就像我现在收到朋友的信息就会十分开心。

想我了,就找我说说话,我都有空,我都还在。

当然,我也会去找你的啊。

你为什么不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我们总是想要最好的老师,去最好的学校,为此买最贵的学区房,然后要上最好的大学,清华北大还不够,还得去哈佛斯坦福。我们一路狂奔,一路向前,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因为,我们知道明确的方向,我们被告知什么是最好的,这一路上我们只需要努力,有红绿灯给我们指点着方向。

然而,我们太过于依赖标准,我们习惯于,但凡有十字路口的地方,都会有红绿灯,告诉我们该往哪里走。

可是突然的某一天,我们不可避免地长大了,我们毕业了,我们淹没在北京地铁巨大的人流中,变成了毫无表情,匆匆赶路,大家都一模一样的纸片人。

我们的生活也像北京错综复杂的地铁线路一样,开始有了很多个方向,很多个出口,很多个交叉口。

考研,出国,还是工作?

公务员,央企,又或者是外企,民企?

看上去我们拥有了比上学那会儿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可是我们却前所未有的感到惶恐和不安,就像站在地铁线路图的指示牌前,看着红红绿绿的线路,却不知道该去哪一站?

有一个朋友在后台详细给我描述了他如今的现状。在家乡的一家央企工作,税前收入一年十万,公积金交的很多,但是一心想要走出家乡所在的省份。

他苦恼于现在的生活稳定,收入不少,觉得如果走出去,收入可能没这么高,工作会很累,公积金交的也很少。所以该如何选择呢?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究竟被什么拖住了脚步呢?

你可以说是家庭,可以说是收入,可以说要买房,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现状。

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状,无人例外。

我们总是看到一些别人的表象,以为那些闪闪发光的人之所以耀眼,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负担,没有家庭的压力,他们每一步都是轻装上阵,不用计算着公积金。

我想到了一个我还在广院上学时候就听说的,一个媒体驻外圈的段子。

千万别指望驻外能挣钱,就你挣的那些钱,还不够房价涨的呢。

所有人都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我们都是负重前行。

那么为什么永远有人就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有人站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不茫然,不患得患失,能果断选择转弯还是前进呢?

W先生毕业后在迪拜从事海外工程建设,高高大大的男生,懂建筑,懂工程,外语好,适应能力极强。彼时,他还是单身,更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后来很多年,他都在迪拜,一步步从一个最底层的工程师兼翻译兼司机,时不时还得兼任分公司的厨师,做到了分公司副总。

大家总是觉得他运气好,那么年轻,到了一个浓郁中东色彩的国家,包着头巾,像极了一个阿拉伯男子。

在如此神秘的国度里,做着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挣了钱,看了世界,活脱脱一个年轻的迪拜土豪。

年轻,事业,前途被他牢牢握在手里。

大家说,换我是他,当然也这么选啊,彼时那么年少,去迪拜,这样稳赢的选择,谁不会选。

但是后来,他结婚了,找了一个上海女子,故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他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貌美如花。

W先生辞去了工作,去了上海。由于毕业后就在海外,国内并没有人脉积累,所从事的工程建设,海外和国内也有非常大的差异,长达半年的时间,曾经在迪拜呼风唤雨的他硬是没有找到工作。半年后,勉强去了一个特别小的公司。

所有人都不理解这样的选择。在迪拜,以他的职位和薪水,养一家几口人都毫无问题,而回到上海,他们住着不大的房子,为生存奔波着,根本也谈不上理想。

W先生上得了台面,给省部级领导人做得了翻译,也下得了工地,带上安全帽,和工地工人一起搬砖,你根本就认不出他。他是这样一个男子。

在小公司,他一切从头开始,和以前一样的精神状态,丝毫没有被差了好几个级别的生活现状所影响,积极又乐观地拿着之前几分之一的薪水,干着之前好几倍工作量的活。

一次偶然的展会上,被行业内的一家大型外企看重,他的海外工作经验,加上在小公司各个工种都干过,从头来过的勇气,当然还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打动了大Boss,直接挖走,担任国际工程总监。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过很多人。他们都说,是W先生运气好,才能在他任性地选择回国生活后,经历过低迷,但又神奇地华丽转身。

我都笑笑,没有说话。

我不想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或者坚持,这样的鸡汤,但我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表达。

直到有一天,Aline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它完美诠释了我们所害怕的选择。

我们害怕二选一,我们害怕选错了一辈子就毁了,我们害怕选了一条路,就再也没有机会重头再来了。

所以,我们不敢放弃现在拥有的,害怕选择我们想要生活。

前几个月,我邀请Aline来我的公众号,建了一个分享群,和小人儿们分享她是如何从一个跟随老公去海外的全职主妇,转型为一个机器人创业公司的国际销售总监。有一个小人儿问她,她如何看待选择。

她说,决定你过什么样生活,从来都不是你哪一次的选择,而是你一直以来的状态。

她说完以后,我脑子里就出现了W先生,还出现了我身边很多闪闪发光的女友们。

从来都不是哪一次的选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而是他们一直以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永远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悲喜的状态,决定了他们无论怎么选,都不会太差。

其实,往后的人生,已经不再需要红绿灯。那些永远积极,永远乐观,勇往直前的人儿无论是直走,还是转弯,都会看到精彩的风景。

而那些患得患失,犹豫不前,永远想要像田忌赛马那样,找到一个支点,找到一条捷径,想要去赌一个美好未来的人儿,必然是更加负重前进。

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和不顺利,就会埋怨自己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认为是选择的错误。

任何选择都是人在选,与其让自己在往后的十字路口患得患失,倒不如早早囤积实力,让自己信心饱满,乐观向上,目光如炬。

然后,无论你怎么选,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提升幸福感的7件小事

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恋爱、结婚、生育、工作、存钱、买房,凡是种种看上去庸俗的事,都是人生值得做的事。人首先要俗气地活着,然后才能有尊严地选择如何去生活。

然而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她25岁,正在规划自己的第一次远行,想做一个计划,列出几件事,一件件去完成。她希望这些事情,像一个成年礼,让她明白什么叫做幸福生活。

我明白了。她想要我给出的,是那些能够提升幸福感的小事。

人生要做的大事,总是既俗气又沉重。却有许多小事,浪漫而美好,安宁而有趣。一个人最后活成什么样的姿态,能否在无趣的生活中保持天真与活力,是由他所介意与执行的那些小事决定的。

1. 坐大船出一次海。

尽自己所能,选豪华的船、有超大阳台的房间。

正午时光,在阳台的躺椅上,枕着海浪读几页书、小睡一觉。这里,一切都慢。世间最美的安静,不是死寂,而是单纯:周遭只有一种声音,比如海浪在唱歌,它的名字就叫安静。

在海上,你将接受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享乐不是可耻的。再伟大的人,此时此刻,也只有一件事可做:慢慢地享受阳光与海浪,风与空气。

2. 与一棵树做朋友。

树比人活得自在,因为它享受当下的一切。

它的叶片在烈日下闪光、暴雨天发光。微风中,树在唱歌,狂风中,树在跳舞。树拥有人类所羡慕的力量:宁静。

无论在哪个城市生活,我都会找一棵离家近的树,与它做朋友。给它取名字,跟它打招呼。不开心的时候,靠着它;开心的时候,路过它。也会像《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把不可告人的秘密告诉它。

亦舒说:我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不知如何安静地呆在房间里心平气和地跟自己相处。不知如何与自己相处时,找一棵树做朋友,与树相处,慢慢学会不依赖于任何人。

3. 化妆与健身,至少选一个。

口口声声说爱自己的人,是否愿意每天花20分钟,端详镜子里的自己?如果什么都不做,花这么多时间照镜子,确实尴尬。所以我坚持化妆,每天化妆与卸妆的时间加起来,恰好在15到20分钟之间。

这一段时间,我必须与镜子里的自己相处,端详她,妆扮她,爱上她。必须知道如何能够让自己变得更美。如果说一个人怎样才算爱自己,口号喊一万遍,不如在自己身上多花点时间。坚持化妆与坚持健身,都是在自己身上花时间。

4. 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

无论你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多少场演唱会,无论你所看的演唱会,是在设备多么高端的家庭影院,当你真正走进演唱会现场,就会发现,你之前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唱歌,而你如今身处的,才是火热的生活。

人生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要遇到,真正幸福的是那些葆有生活激情的人。

当日常的不安与挑战慢慢将你打磨成一张面具,去看一场演唱会吧,和着音乐,深情地哭、纵情地笑。什么是年轻?就是有时候你还能做一个快乐的傻子或者疯子。

5. 积蓄半年或者一年,去做一件事。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飘洋过海地来看你”,李宗盛的歌曲总是动人,因为他歌中的爱情,像信仰一样美好。

如果钱是有生命的,它最希望得到的命运,应该就是被保存、被期待,为了半年或者一年后的那一个目标,它被天天注视与抚摸,清点与念叨。

毋庸置疑,钱是我们的好朋友,梦想也是。将梦想与金钱这两个好朋友合二为一,就是设置一个目标,积蓄一段时间去完成。

生活像一个圆润的扑满,需要每天投掷一点希望进去。要知道人生最佳状态,不是心想事成,而是有很深的期待与一点点压力。

6. 送给爱人一个昵称。

相爱的人,彼此之间最好的礼物是昵称。

昵称代表你们在一起的那个时代。曲终人散,时代结束,换一个人,那个昵称就被与前一段感情一起埋进他日相逢,于千人万人间,叫出的依然是那个已经蒙尘的昵称。原来,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存在:无论最终是否在一起,只要经历过,它就是我们生命中那一段谁都拿不走的路。

7. 跟父母学做自己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口味有传承。每一个家庭,无论主厨的是爸爸还是妈妈,总有一道吃食是你从小到大,百吃不厌,离家后总在想念,回家时,父母第一时间端上桌的。

学会做这道菜,你就把家背在了身上。在北上广、在美国、在欧洲、在非洲,与其在电话里向父母哭诉,不如想家的时候,动手做家的味道。

求人不如求已。嘴里说着独立、自我,孤单的时候轻意被自己的味蕾打败,这样的体验,差评。

当那一天终于到来,主厨再也不能为你服务,你的生命里有一根弦“叭”地一声断了。你默默走进厨房,用这道家传菜肴重新建立起与他们的链接,从此,变得强大。

有一种人,有剧毒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么一种人,无论你做什么他都看不惯你。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往上走,早早离开他所在的圈子。

01

有一种人,有剧毒。

你在他面前展现你光鲜的一面: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个名牌包,年假和男朋友去了一趟巴厘岛,拿到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新人奖……

你放心,他一定在背后说你装逼。

你向他展现你日常的一面:吐槽出租车司机态度太恶劣,分享陪妈妈跳广场舞的小视频,压抑时在深夜两点发朋友圈发了几句低落的话……

他一定又觉得你傻逼。

02

我妹妹有次跟我说,她们班里有一个学神,每天10点准时睡觉,周末不上补习班,数学物理却回回考试都逼近满分。别人问学神学习经验,她说,没别的呀,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做题。

于是班里有个同学跟我妹说:她太虚伪了,一定偷偷熬夜努力,却假装得毫不费力。

我妹只好笑笑不说话,她跟学神是知根知底的好朋友,知道学神所言非虚。

班里还有个同学,天天熬夜学习,两点睡六点起,成绩却一直垫底。

那个诽谤学神的同学又跟我妹说:你看,那个人太垃圾,那么努力还考那么低,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我跟我妹说,你赶紧离那个同学远点。这种人,惹不起。

你要是比他努力成绩比他好,他就说你只会学习;你要是没他努力成绩比他好,他就说你偷偷努力;

你要是没他努力成绩没他好,他就觉得你没志气;你要是比他努力成绩没他好,他就嘲笑你太垃圾。

你比他厉害就是装逼,没他厉害就是傻逼。

在他眼里,人人都有问题,就他自己是行走人间的真理。

03

跟朋友聊天,她说她已经害怕回老家了。

每次从广州回去,邻居家大妈就打听她一个月多少钱。我那个朋友刚毕业,也就几千工资。

大妈得知后,嗤笑一声:唷,你不是读书多么,怎么才拿那么点钱?我儿子在菜市场买虾,一个月还赚好几万呐,哈哈哈。

他们看不惯你的理由有一千零一种。

你要是学历比他高赚得比他少,他就笑你读书没用;你要是学历没他高赚得比他少,他就说你没文化真可怕;

你要是学历比他高赚得比他多,他就酸溜溜地说你是人生赢家;你要是学历没他高赚得比他多,他就叫你老板要你发红包给他。

04

今天跟我同事聊天,她说她在前公司很受老板器重。她工作起来很拼,有时候赶项目,事情没做完,她自发在公司加班到夜里一两点。

老板很欣赏她,就把leader的职位给了她,每个月的优秀员工都有她。

有一次,她去洗手间,听到两个女同事在隔间聊天。

两个人一唱一和猜忌她,一个说:她哪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呀,故意加班到那么晚,还不是做给老板看。另一个说:她心机特别重,别看平时对我们和和气气的,心里就想着把我们踩在脚下呢。

……

两个人越聊越欢,我同事越听越心寒。聊着聊着,最后她俩居然得出结论:

——她不会被老板包养了吧?

——我也觉得,很有可能。

这类人,堪称人肉吐槽机。你无论怎么样,他都看不惯你。

你说自己生活很滋润,他就说你在炫富。你说自己工作很辛苦,他就说你在卖苦。

你待人热情,他就说你钻营人际关系;你不善社交,他就说你对人爱答不理。

他看不惯你,是不需要原因的;他诽谤编排你,是不需要证据的。

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永远最有理。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大法官,所有人都要经过他的审判。

哲学上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就是太把自己当人看。

他觉得所有人都比他失败,却从没有想过,明明是他自己活得太狭隘。

05

对这种人,退避三舍即可。

我发自拍是装逼,我写感受是鸡汤,我熬夜加班是作秀,我心情低落是矫情,我穿国货是乡土,我买名牌是炫富。

我又装逼又low逼又傻逼,就你最厉害最高端最大气,行了吧?

麻烦高抬贵手,别把时间浪费在我这种低级的人身上。谢谢了。

还有,要努力往上走,早早离开他所在的圈子。当你站得足够高,底下人的指指点点你就听不到了。

总有一天,就算他不服气,也已经仰望不起。

);